大石文化遺址

大石文化遺址

大石文化遺址,西藏青銅時代到鐵器時代的大石文化遺址,主要有獨石、石圈、列石和石壇四種形式。其中,獨石遺蹟主要由單獨或多個巨大立石及周圍的石塊構成,其地點有藏西的薩嘎、通往西部斯坯提地區的坎夏姆山口、瑪旁雍錯旁的吉烏及嘎爾羌等地點。石圈遺蹟包括用巨大石柱或石塊在地面上構築而成的平面呈圓形和方形的大石遺蹟,地點主要有岡底斯山附近的卓馬拉山口、當惹雍錯附近、昂仁縣亞木鄉境內、措美縣北部的哲古草原地區、多扎宗和夏布格丁等。列石遺蹟為東西向的規則排列,主要地點是日土班公錯南岸地點和浪卡子縣多卻鄉境內等。石壇遺蹟地點主要有雙湖帕度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石文化遺址
  • 地址定結縣江嘎鎮打拉絨村
  • :4米
  • :寬1.8米
①薩嘎獨石遺址,②昂仁石圈遺址,③措美石圈遺址,④班公錯列石遺址,⑤浪卡子列石遺址,

①薩嘎獨石遺址

位於定結縣江嘎鎮打拉絨村。獨石呈青灰色,岩性為花崗岩。高4米,寬1.8米,厚0.4米。其外圈有一直徑為3米的石圓圈,由白色的石英岩塊圍成。巨石基部有一小石塊被?入泥土中。此外,獨石遺蹟北側另有一褐色獨石,高約1.24米,寬約1.3米。

②昂仁石圈遺址

位於昂仁縣亞木鄉境內的美曲藏布西岸。遺蹟範圍南北長約850米,東西寬約450米,占地面積38萬平方米。遺蹟的中心建築在西北角,系一用河灘卵石壘砌的平台。平台南緣及側翼有用卵石砌築的半地穴式石圈建築遺蹟,平面呈長方形或三兩連為一組,呈“品”字形。左側一處略呈梯形的石圈建築面積最大,約300平方米。平台南側有若干用卵石圍成的石圈,其面形狀有封閉的圓圈形、同心圓圈形、螺旋形不封閉圓圈。這些石圈直徑以封閉形最小,一般在10~30米之間,而不封閉石圈直徑最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一處直徑120米左右。在石砌平台附近地表採集到打制石器1件,器型為砍砸器。遺蹟屬於史前時期或早期金屬時代的大石文化遺存。

③措美石圈遺址

位於措美縣北部的哲古草原地區。遺蹟主要由大礫石構成,平面呈內外等距的同心圓形,外圈直徑為36米,在其西北側有一呈長方形的凸出部分,內圈直徑為26米,為封閉的圓圈形。內、外石圈的寬度約為2.5米,兩者的間距為5米。石圈中央有一高1.9米、直徑0.2米的獨立石柱,內圈東北緣有一長7米、寬3米、高0.2米的長方形石砌平台,在內圈中心石柱與平台之間有2個直徑為0.8米的圓形石碓。

④班公錯列石遺址

位於日土縣班公錯南岸。為東西向的列石遺蹟,由18排石柱構成,其西端有2個同心圓的石圓圈,圈內有3塊立石。列石前有祭祀壇,在東端有個用石塊構成的平面呈箭頭形的遺蹟。

⑤浪卡子列石遺址

位於浪卡子縣多卻鄉境內的羊卓雍錯南岸。遺蹟主要有兩排南北向的大石構成,每排數量不等,由南向北縱向排列。大石岩性均為綠灰色花崗岩。東、西兩列的第一塊大石與其後的大石相距約150米,邊長一般為2米,高1~2米。兩塊大石之間的前方有一高0.4米的石塊,其後的兩列大石間距30~50米,東、西兩排列石的間距為40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