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造假事件
美國監管部門18日指認,德國大眾汽車公司所售部分汽車安裝了專門應付尾氣排放檢測的“失效保護器”。這樣一來,它們在車檢時能以“高環保標準”過關,而在平時使用中卻大量排放污染物。大眾應修理這48.2萬輛汽車。媒體報導稱,根據美國《清潔空氣法》,大眾汽車面臨最高180億美元罰款。
涉及約48萬輛汽車
美國的國際清潔運輸委員會和西維吉尼亞大學在去年一份報告中指出,一些大眾汽車在正常駕駛中排放污染物過高,部分汽車排放的氮氧化合物甚至達到限值的40倍。美國環境保護署和空氣治理委員會介入調查,環境保護署還報告了美國法務部。
監管部門指認,大眾在汽車內安裝了複雜軟體,可以識別汽車是否處於被檢測狀態,繼而調控所排放的尾氣。
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辛西婭·賈爾斯說:“在汽車上使用失效保護器以躲避清潔空氣標準是違法行為,對公眾健康構成威脅。”
涉嫌違規排放的車輛約48.2萬輛,涉及2009年至2015年款的柴油版捷達、甲殼蟲和高爾夫、同期的奧迪A3和2014年至2015年款帕薩特。
根據《清潔空氣法》,每輛違規排放汽車面臨至多3.75萬美元罰款,大眾的罰款總額可望達到180億美元。環境保護署說,將督促大眾汽車公司著手修理,確保這些汽車的尾氣排放系統操作符合美方要求。大眾“可在合理時間內制訂修理方案”。
“大眾”承認造假
按環境保護署說法,最初發現大眾汽車的排放問題後,監管人員向其了解情況,而大眾回應稱高污染排放的原因是“各種技術問題和超出預期的使用情況”。
去年12月,大眾召回了近50萬輛汽車,但這些汽車的尾氣排放依舊未能達標,監管部門隨後擴大調查。當時,監管部門告知大眾,如果不能給出“充分解釋”,並確保2016年款大眾汽車沒有類似問題,美國將不允許2016年款大眾汽車上市。
“就在這個時候,大眾承認,在那些汽車上設計並安裝了失效保護器,它們為複雜算法軟體,可以檢測到汽車處於尾氣排放檢測狀態。”環境保護署說。空氣治理委員會已經表示,將跟進調查。美國法務部則暫時未予回應。
敲響警鐘
國際線上專稿:據《哈佛商業評論》9月23日報導,大眾因尾氣檢測造假事件已經付出了沉重的代價:1100萬輛出廠汽車受到影響,巨額的罰款,CEO被迫引咎辭職,公司市值大幅縮水……對於其他企業而言,能夠得到的經驗教訓主要有三點:
1. 清潔與綠色是非常有價值的。大眾汽車此次欺騙側重的方面不是汽車的操控性、加速度或是安全性,而是綠色與清潔。大眾汽車冒著身敗名裂的危險,希望所有人都相信他的汽車更加環保,而這正證明了高燃油效率的“綠色汽車”具有多么大的價值。
2. 信任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本。當前,在標準普爾500的市場價值中,有84%的比例都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對於面向消費者的公司,無形資產最重要的就是品牌效應,而品牌效應的主要根源就是信任。大眾出現此種造假行為,消費者對大眾品牌的信任嚴重受損。
3. 信任來自於透明,而透明已成為現代社會的常態。海量的數據,更方便的網路,我們的一言一行早已被掌控在所有人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