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艦隊

大白艦隊

大白艦隊(Great White Fleet)是美國海軍作戰艦隊的常用暱稱。1907年12月16日至1909年2月22日,大白艦隊依照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命令,完成了環球航行。大白艦分為兩個中隊,由16艘戰列艦以及各種護航艦組成。羅斯福希望通過這個艦隊來展示美國快速增長的軍事實力和美國藍水海軍的實力。在加強國際條約執行力和保護海外控股的願望下,美國國會劃撥了資金以建立美國的海上力量。這支海軍部隊一開始僅擁有90小型船舶,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由木船組成,但它迅速成長為包括了新的現代化鋼鐵戰鬥船隻的艦隊。這些船的船體全都被塗成了白色,因此獲得了“大白艦隊”的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白艦隊
  • 外文名:Great White Fleet
  • 出處美國海軍作戰艦隊
  • 組成:16艘戰列艦以及各種護航艦組成
緣起,環球航行,影響和結果,

緣起


在太平洋的彼岸,日本也在明治維新以後迅速崛起,在擊敗了大清國和俄國以後,日本海軍攫取西太平洋的霸權,兩股新興的海上力量開始在太平洋交匯,並埋下了衝突的種子。
美國最早的對日作戰計畫制定於1893年美國人控制夏威夷政權後不久,當時遵從馬漢“不能分散艦隊”的理論,美國海軍將主要艦隊集中在大西洋。根據當時的作戰計畫,預計大西洋艦隊在調到太平洋之前,日軍將占據夏威夷、阿留申群島甚至西雅圖南部的港灣,正是由於這樣的設定,才使美國加大了開掘巴拿馬運河的決心。不過,當時尚不能稱美國以及將日本真正作為自己的假想敵,美國的戰略格局還未真正形成,依然受到“門羅主義”影響的美國決策者才剛剛將目光從西半球抬向整個世界。但是,日俄戰爭的結果卻使美國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變化。
西奧多·羅斯福在聽到對馬海戰的結果後的態度便很生動地說了這點。作為一名大海軍主義者,他被這場戲劇性的大海戰所傾倒:“我仿佛自己成了日本人,興奮異常而無法履行公務,整天和來訪者談論這次戰鬥。”但是,作為一名戰略家,他洞悉了戰爭的意味:“我充分認識到,如果他們取得勝利,這肯意味著他們和我們將在未來進行一場鬥爭。”在談到日本時,他明確地認為美國的潛在敵手,即“日本和它的海軍是一支強大的新生力量,一支好妒忌、易過敏以及好戰的力量,是一支被惹惱後能從我們手上立刻奪取菲律賓和夏威夷的力量。”
在美國國內,由於日本海軍的威脅變得越來越現實,而且日本在亞洲勢力的增加,更是威脅到了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實施,因此,對於日本的反感情緒愈發高漲,在1907年還締結了限制日本移民的協定。
美國海軍也開始制定一旦與日本發生戰爭的作戰計畫,在計畫中,一旦開戰,需要從大西洋調動不少於16艘戰列艦支援太平洋。而當時美國海軍擁有的所有戰列艦也不過16艘而已。未來測試海軍的應對能力,同時讓國內轉變對擴張海軍的反對態度,當然更是為了給日本一種無言的壓力,羅斯福總統在1907年7月13日給他的密友、以及擔任國務卿的伊萊休·魯特提出:相比一切事物,我更關心的是當下與日本的問題,謝天謝地我們的海軍狀態還不錯,然而,是時候做一次環球巡航了。我想首先,讓各國看清我們有能力這么做會產生出盡和平的效果,其次,在海軍總委員會深入討論了當前的形式之後,我開始相信絕對有必要在和平時期嘗試如何讓一隻龐大的戰列艦隊進入太平洋,而不是打起仗來才臨時抱佛腳。
於是,羅斯福總體最終前夕說服了政府以及海軍部內的反對派,以演習為名,讓原本部署在大西洋的16艘戰列艦繞過合恩角駛入太平洋,而後穿越整個太平洋,並經過印度洋,穿越蘇伊士運河訪問歐洲諸國之後,在橫穿大西洋回國。在日俄戰爭,俄國曾經派出波羅的海艦隊繞過大半個地球前往日本海,而通過這次遠航,美國向全世界宣示,要做得比俄國更出色,即便完成環球遠航後還能保持旺盛的戰鬥力去奪取勝利。
由於當時美國海軍的艦體乾舷都是塗成象徵和平的白色,因此,這支建造也被通稱為“大白艦隊(Great White Flee)。當然,軍艦塗成白色最花錢的,首先純白油漆價格昂貴,而且白色的塗裝上,銹斑便非常醒目,所以就一定要不停地除銹或者重新塗裝。

環球航行

大白艦隊
1907年12月16日,美國海軍的16艘戰列艦在漢普頓錨地集結,羅斯福總體親自乘坐“五月花”號總統遊艇(Mayflower PY-1)前來歡送。艦隊在埃文斯(Robley D. Evans)海軍少將的率領下出發,首先前往英屬西印度群島的特立尼達,而後歷經巴西的里約熱內盧,智利的蓬塔阿雷納斯,秘魯的卡亞俄,墨西哥的馬格達萊南灣,來到了美國西海岸,最終於1908年5月6日抵達舊金山。
出發之時,這16艘戰列艦總,大部分是剛剛竣工的新艦,全部主力艦共分為第一和第二兩個分艦隊,分別配屬兩個中隊。第一分艦隊第一中隊為最新的康乃狄克級戰列艦,艦隊、分艦隊和中隊旗艦為“康乃狄克”(Connecticut (BB-18))號,其餘是“堪薩斯”(Kansas (BB-21))號、佛蒙特(Vermont (BB-20))號、“路易斯安納”(Louisiana (BB-19))號。第一分艦隊第二中隊則是由埃默里(William H. Emory)海軍少將指揮的4艘維吉尼亞級戰列艦,即中隊旗艦“喬治亞”(Georgia (BB-15))、“新澤西”號(New Jersey (BB-16))、“羅德島”號(Rhode Island (BB-17))和“維吉尼亞”號(Virginia (BB-13))。第二分艦隊第三中隊由托馬斯( Charles M.Thomas.)海軍少將指揮,分艦隊和中隊的旗艦為康乃狄克級戰列艦的“明尼蘇達”號(Minnesota (BB-22)),其餘3艘則是緬因級戰列艦的“緬因”號(Maine (BB-10))、“密蘇里”號(Missouri (BB-11))和“俄亥俄”號(Ohio (BB-12))。第二分艦隊第四中隊的戰列艦比較陳舊,為伊利諾伊級和奇爾沙治級戰列艦各兩艘,由斯帕雷(Charles S. Sperry)海軍少將擔任指揮,中隊旗艦是“阿拉巴馬”號(Alabama (BB-8)),其他則是“伊利諾伊”號(Illinois (BB-7))、“奇爾沙治”號(Kearsarge (BB-5))。“肯塔基”號(Kentucky (BB-6))。除了這16艘主力艦,艦隊還包括一支由6艘驅逐艦與1艘油輪組成的雷擊支隊(Torpedo Flotilla),同時還有一支包括有補給艦、修理船、供應艦以及醫院船等5艘輔助艦船組成的支援艦隊。
在舊金山,由於埃文斯少將健康狀況不佳,整個艦隊由斯帕雷少將(Charles S. Sperry)接任,第四中隊則改由施洛德(Seaton Schroeder)海軍少將接替指揮。同時,艦隊也有了若干調整,“內布拉斯加”號(Nebraska (BB-14))與“威斯康星”號接替了“緬因”號和“阿拉巴馬”號(被接替的兩艦也沒有就此閒著。它們於6月8日先於大白艦隊出發,途經夏威夷、關島、菲律賓、新力坡、錫蘭等地到達阿拉伯半島,然後穿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訪問了歐洲各大港口及大西洋上的亞述爾群島,最後又先於大白艦隊於10月印日返抵本土),“明尼蘇達”號被上調到第一分艦隊第一中隊,而“路易斯安那”號則替代它成為第二中隊旗艦,第二中隊指揮官也換成了溫萊特(Richard Wainwright)海軍少將,結束了這些調整後,大白艦隊開始橫渡太平洋。
艦隊經過檀香山,然後南下訪問了紐西蘭的奧克蘭和澳大利亞的悉尼、墨爾本以及奧班尼。在澳洲,艦隊受到了熱烈歡迎,不管到達哪一個港口,每一個人都將其看成是公共節日和歡慶的藉口。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澳大利亞、紐西蘭人民比較明顯地流露出了將這支大艦隊看成是免遭日本攻擊的工具,這不免讓英國的海軍部產生了不少嫉妒和惱恨。
10月2日,艦隊終於到達了美國在東南亞的領地菲律賓馬尼拉,又在18日到達了日本橫濱港。原本這次大白艦隊的遠航,其深層意義是包含著檢驗美國艦隊遠渡太平洋以應對可能發生的對日作戰的,但是,出乎人們意料的是,艦隊在日本也受到了熱烈的歡迎,日本海軍派出了16艘最好的軍艦(具體見附錄)前來迎賓,其中包括東鄉平八郎的旗艦“三笠”號,剛剛在英國訂購的戰列艦“香取”號和“鹿島”號、最新的日本國產裝甲巡洋艦“筑波”號和“生駒”號等,以非常高的規格與莊重的禮儀音節。此後,不僅受到了明治天皇的召見,而且慶祝活動整整持續了一周,當時在世界上最有威望的海軍將領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將,也與美國海軍官兵交歡,他甚至允許美國艦隊的年輕軍官用地毯將他拋上天空,這些年輕軍官中,就有“堪薩斯”號上的少尉威廉 哈爾西(William Frederick Halsey)。事實上,艦隊的訪日將日美之間的對抗情緒大大降低,日本駐美大使高平小五郎得以和美國國務卿魯特簽訂了保持太平洋現狀、共同維持中國的門戶開放以及中國的獨立和領土完整的協定,協定中日本也接收了限制向加利福尼亞移民的內容。
訪問日本之後,大白艦隊一度分為兩路,第一分艦隊返回馬尼拉,第二分艦隊則訪問廈門。清政府對此也極為重視,以最好的旗艦“海圻”號巡洋艦為首,巡洋艦“海容”號、“海籌”號、“海琛”號和魚雷炮艦“飛鷹”號等歷經甲午慘敗後重建的海軍精銳匯聚廈門,“飛鷹”號出港迎接,軍機大臣毓朗、外務部尚書梁敦彥、當時總理南北洋海軍的廣東水師提督薩鎮冰等高官"結彩樓於演武亭海邊",隆重歡迎來訪的美國艦隊。
這以後,大白艦隊途徑錫蘭(今斯里蘭卡)首府科倫坡,於1909年1月3日抵達了蘇伊土運河南端入口處的蘇伊土城。為了讓這支龐大的艦隊通過,運河不得不對其他艦船臨時關閉了4天。1月7日,艦隊的最後一組戰艦通過運河,抵達了埃及的塞得港。此後,艦隊解編成幾個小隊,在3個多星期的時間裡分頭行動,所到之處包括法國的維爾佛朗什和馬賽、義大利的那不勒斯、土耳其的士麥那(今伊茲密爾)、希臘的雅典和薩洛尼卡、英屬馬爾他以及當時屬於敘利亞的貝魯特、利比亞的的黎波里、阿爾及利亞的阿爾及爾和摩洛哥港市丹吉爾等地。恰在此時,傳來了西西里島發生大地震的訊息,這是島上第二大城市墨西拿的一場7.5級大地震,地震引發近海掀起局部浪高達12米的還小,遇難人數高達8萬以上,是歐洲有史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和海嘯。當即,戰列艦“康乃狄克”號與“伊利諾伊”號率領兩艘補給艦趕赴墨西拿,將援救物資帶到災區。此舉後來贏得了義大利國王的感謝和表彰。21日,圓滿完成了對各處訪問的大白艦隊齊集於直布羅陀,稍作休整,於2月6日準備橫渡大西洋踏上歸途。
自從大白艦隊離開漢普頓錨地已經有一年多了,在這一年中,又有幾艘新的戰列艦加入了美國艦隊,這些新戰列艦在大西洋編隊迎候其歸來,其中有最新的康乃狄克級戰列艦6號艦“新罕布夏”號(New Hampshire (BB-25)),還有兩艘較小的密西西比級戰列艦“密西西比”號(Mississippi (BB-23))和愛達荷號(Mississippi (BB-23)),加上曾經一度參加過艦隊的“緬因”號,還有兩艘大型裝甲巡洋艦“北卡羅萊納”號(North Carolina (ACR-12))和“蒙大拿”號( Montana (ACR-13))以及偵察巡洋艦“切斯特”號(USS Chester (CS-1))、“伯明罕”號(Birmingham (CS-2))與“薩勒姆”號(Salem (CS-3)),使得2月22號返回漢普頓錨地的艦體數量一共達到了25艘。
附:訪問日本的美國大白艦隊和日本接待艦隊的具體組成如下,1908年10月18日到25日在橫濱港分為4列各8艘停泊。 其中括弧內為軍艦的竣工年份。
第一列:康乃狄克(1906),堪薩斯(1907年),明尼蘇達(1907年),佛蒙特(1907),喬治亞(1906年),內布拉斯加(1907年),新澤西(1906年),羅得島(1906 年)。
第二列:路易斯安那(1906年),維吉尼亞(1906年),密蘇里(1903年),俄亥俄(1904年),威斯康星(1901),伊利諾伊(1901),奇爾沙治(1900年),肯塔基(1900) 。
第三列:三笠(1902年),富士(1897年),朝日(1900年),相模(1901年),吾妻(1900年),八雲(1900年),日進(1904年),春日(1904年) 。
第四列:香取(1906年),鹿島(1906年),筑波(1907年),生駒(1908年),宗谷(1901年),音羽(1904年),新高(1904年),對馬(1904年) 。
美國大白艦隊的主力16艘全部為前無畏艦,接待停泊的日本艦隊則是前無畏艦6艘,裝甲巡洋艦6艘,防護巡洋艦4艘。其他,包括的跟隨大白艦隊軍輔船通報艦"揚克頓"號,補給船"卡爾高"號、"冰河"號,運煤船"埃阿斯"號,修理艦"豹"號、驅逐艦供應艦"水神"號,日本方面通報艦的最上號,龍田號,淀號也在橫濱港接待停泊。

影響和結果

大白艦隊歸航後,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在康乃狄克號戰列艦上講話大白艦隊歸航後,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在康乃狄克號戰列艦上講話
這次環球遠航總共耗時432天,航程達46000海里,這支實力強大的艦隊,以一種和平的方式,無言地展示了美利堅合眾國新海軍的威容。從某種程度上講,大白艦隊的遠航還是美國傳遞給東京的一個信息:美國海軍可以部署在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即使從大西洋的港口出發,也足以保護美國在菲律賓群島及太平洋地區的利益。日本國內的反美情緒開始下降,澳大利亞、紐西蘭則開始將美國而不是其宗主國英國作為他們自身安全的保障力量。對於美國而言,這場轟轟烈烈的海軍環球大遊行成功地喚起了美國民眾及政客們對海軍的關心,對海軍建設基於更大的支持。
在這次遠航中,美國海軍還測試了一些新的技術和設備,比如在當時剛剛興起的無線電通信。整個艦隊各主要戰艦上一共裝設了24套無線電收發機,並為各艦規定了各自的無線電呼號。在航行途中,艦隊除了與本土進行通信,還和各個國家的無線電愛好者進行了廣泛聯絡,積累了豐富的使用經驗。
大白艦隊這次近似實戰狀態下的遠航正是對自己戰艦的續航力、機械的可靠性以及艦員的素質和耐受力的一次實際檢驗。
正當這支艦隊緩緩歷經14個月多的遠航,繞地球一圈返回它們的啟航地漢普頓錨地時,其主要締造者西奧多 羅斯福總統的任期還有兩個星期就要屆滿了。羅斯福總統最後一次作為陸海軍總司令登上“五月花”號的艦橋,迎接這支艦隊的返航。在他擔任總統的1901年,美國海軍擁有883名軍官和25050名士兵,而到了1909年則上升為1096名軍官和44500名士兵。在同一時期,海軍的年度撥款已由8500萬美元增至1.4億美元。在技術上,艦隊已經達到當時的先進水平。此外,還有27艘潛艇正在建造,一支主力艦隊也已經集中配置起來,美國海軍開始形成了一支具有戰略意義的海上力量。
羅斯福總統於1904年在與一名上尉在拳擊練習中傷了左眼,以致1908年這隻眼睛完全失明了。此時,他舉起海軍雙筒望遠鏡,竭力用右眼凝望那透過瀰漫著雨霧的海面,忽然高聲喊了起來:“他們在那兒!”於是,隨著聲聲禮炮,岸邊與那20多艘軍艦的後甲板上,軍樂隊齊聲高奏《星條旗》。看著他這些年的努力結出了碩果,他自言到:“又是一個篇章的結束,這對於我的政府而言是一個最好的落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