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發散(大發散)

大發散(大發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發散是菊科植物,小喬木,稀灌木,高2-3m。分布於雲南,可入藥。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發散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 :菊科(Asteraceae)
  • :斑鳩菊屬 Vernonia Schreb.
  • :滇緬斑鳩菊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滇緬斑鳩菊 莖直立,基部立,基部徑1-1.5cm,枝粗壯,圓柱形,被黃褐色或褐色密柔毛。葉厚紙質,互生;葉柄短而寬,長5-10mm,被密絨毛;葉片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10-30cm,寬4-9cm,先端鈍或短尖,基部狹楔狀,邊緣具疏齒,稀近全緣,側脈7-12對,細脈網狀,上面除中脈被絨毛外,被疏柔毛或後多少脫毛,下面被黃褐色或褐色絨毛,兩面均腺點;頭狀花序多數,徑5-8mm,約有10個花,在頂端或上部葉腋排列成長達20cm或更長的具葉復圓錐花序;花序梗長2-5mm或近無梗,密被絨毛,基部具卵狀披針形小苞片,總苞狹鐘狀或近圓柱狀,寬5-7mm;總苞片紫色,5層,覆瓦狀,卵形或長圓形,極不等長,外層短而鈍,內層稍尖,長2-7mm,背面被白色長柔毛;花托平,具窩孔;花淡紅紫色,花冠管狀,長約7mm,具腺,檐部稍擴大,上部具5個線形裂片。瘦果長圓狀圓柱形,長2.5mm,具多少明顯的肋或無肋,具腺點;冠毛白色,2層,外層極短,內層糙毛狀,長6-7mm。花期3-5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灌叢或雜木林林緣,海拔560-1680米。

分布範圍

產雲南西部、南部至東南部。也分布於緬甸、寮國、泰國。

主要價值

【藥 名】:大發散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大發散的根。
【功 效】:祛風散瘀,益氣養心。
【主 治】:治風濕骨痛、肝炎,心慌、心悸、產後體虛等。
【性味歸經】:甘、苦,平。心、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克。
【別 名】:豆豉葉(《雲南藥用植物名錄》)、大紅花遠志(《雲南思茅》)、滇緬斑鳩菊(《雲南種子植物名錄》)
【考 證】:始載於《雲南思矛中草藥》。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味甘、苦,性平。有祛風散瘀、益心的功能。用於重感發熱、心慌心悸、產後體虛、風濕骨痛、肝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