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甲西社事件
- 別名:大甲西社番亂
大甲西社抗清事件(清政府稱為大甲西社番亂)是台灣少數民族平埔族群歷史上最大的民眾起事事件。發生於台灣清領時期雍正年間的該事件,持續長達一年。事件過後不僅漢人與平埔各族群間傷亡慘重,也讓清廷於平埔各族群境內加強駐兵,加強控...
大甲原為苗栗縣行政區蓬山八社的大甲西社、日南社、雙寮社,是當時平埔族道卡斯族的大本營。剛進入台灣日據時期的1895年到1901年間,大甲上級政府陸續變為台灣縣苗栗支廳→台灣民政支部苗栗出張所→台中縣苗栗支廳→新竹縣大甲辨務署→...
大甲西社抗清事件(清政府稱為大甲西社番亂)是台灣少數民族平埔族歷史上最大的民眾起事事件。發生於台灣清領時期雍正年間的該事件,持續長達一年。事件過後不僅漢人與平埔各族群間傷亡慘重,也讓清廷於平埔各族境內加強駐兵,加強控制平埔族...
台灣少數民族反抗事件 1731年(雍正九年)年末暴發大甲西社番亂 (亦稱大甲西社抗清事件),巴布拉人消失,大肚王國滅亡,這場反抗事件過後,參與的男性台灣少數民族幾乎被屠殺殆盡,造成“番童少雁行,番婦半寡居”的情景。1878年,噶瑪蘭...
巴布拉人(Papora)(拍瀑拉族)是台灣少數民族之一,分布於台中大甲、沙鹿、梧棲和清水一帶的海岸平原。在荷蘭、明鄭和清領時期都有被討伐的記錄,後遷往埔里。1731年-1732年該族反抗漢人的大甲西社番亂,為史載最大的平埔族民變。
1731年(雍正九年),清廷官吏對台灣少數民族指派勞役過多,引起少數民族族群起反抗,發生大甲西社番亂(大甲西社抗清事件),翌年被鎮壓下來,各族人陸續逃離原居地,遷往埔里(南投縣北部)一帶,大肚王國亦終告瓦解。歷史年表 1540年...
在大甲西社事件後,貓盂社被遷居到今通霄鎮福興里改稱“興隆社”,後改稱“興隆莊”,不過由嘉慶年間仍用“貓盂社邊”來作為苑裡社土地所在位置的指標,故亦有推測僅有部分族人移居。而根據日治初期《熟蕃戶口及沿革調查綴》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