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基黃(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田基黃,中藥材名。本品為為報春花科排草屬植物紅根排草Lysimachia fortunei Maxim.,以全草入藥。夏、秋採收,洗淨,曬乾,切段或扎把備用。功能主治為:清熱利濕,活血調經。用於感冒,咳嗽咯血,腸炎,痢疾,肝炎,疳積,瘧疾,風濕關節痛,痛經,閉經,白帶;乳腺炎,結膜炎,蛇咬傷,跌打損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田基黃
  • 漢語名稱:Da Tian Ji Huang
  • 別名:星宿菜、赤腳草、紅根草、紅根子、紅腳菜、紅梗草、黃腳雞、黃鱔草、矮桃草、散血草。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用法用量,藥理作用,相關配伍,化學成份,

來源

本品為為報春花科排草屬植物紅根排草Lysimachia fortunei Maxim.,以全草入藥。夏、秋採收,洗淨,曬乾,切段或扎把備用。

性味歸經

微苦、澀,平。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活血調經。用於感冒,咳嗽咯血,腸炎,痢疾,肝炎,疳積,瘧疾,風濕關節痛,痛經,閉經,白帶;乳腺炎,結膜炎,蛇咬傷,跌打損傷。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全株無毛。根莖橫走,紫紅色。莖直立,高30-70cm,圓柱形,有黑色腺點,基部紫紅色,通常不分枝,嫩梢和花序軸具褐色腺體。葉互生;近於無柄;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至狹橢圓形,長4-11cm,寬1-2.5cm,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漸狹,兩面均有黑色腺點,於後成粒狀突起。總狀花序頂生,細瘦,長10-20cm;苞片披針形,長2-3mm;花梗與苞片近等長或稍短;花萼長約1.5mm,5分裂近達基部,裂片卵狀橢圓形,先端鈍,周邊膜質,有腺狀緣毛,背面有黑色腺點;花冠白色,長約3mm,基部合生部分長約1.5mm,裂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先端圓鈍,有黑色腺點;雄蕊5個,比花冠短,花絲貼生於花冠裂片的下部,分離部分長約1mm;花葯卵圓形,長約0.5mm;子房上位,卵圓形,1室,花柱粗短,長約1mm,蒴果球形,直徑2-2.5mm,褐色。花期6-8月,果期8-11月。

分布區域

分布於我國華東、中南各省區。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溪邊、低草叢潮濕地。

藥材性狀

地下莖紫紅色。莖長30-70cm,基部帶紫紅色。葉互生、葉片皺縮,展平後呈闊披針形、倒披針形,長4-6cm,寬1-2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近無柄,兩面有褐色腺點,乾後呈粒狀凸起。總花序長10-20cm;苞片三角狀披針形。花冠白色,長約3mm,裂片倒卯形,背面有少數黑色腺點;雄蕊著生於花冠上部,短於花冠裂片。蒴果褐色,直徑2-2.5mm。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藥理作用

1.對肝臟作用本品10g/kg、5g/kg灌胃,連續7天,能明顯降低CCl4肝損傷大鼠升高的丙氨酸轉氨酶活性,降低肝臟三醯甘油含量。以25g/kg、10g/kg灌胃,連續9天,能增加四氯化碳(CCl4)肝損傷小鼠肝糖原含量,以25g/kg、10g/kg灌胃,以10g/kg、5g/kg皮下注射,對a萘異硫氰酸酯造成的黃疸型小鼠的總膽紅素升高,均有明顯降低作用。
2.抗炎作用經臨床觀察,絲蟲性急性淋巴管炎發作期患者經本品治療後,在1天內有66.6%病例體溫恢復正常,3天內全部病例體溫正常。局部炎症消退時間平均為39.9天,說明有治療效果。經1年半後複查說明,現用劑量不能控制遠期復發及減輕發作症狀。

相關配伍

形與辣蓼相似,而名“假辣寥”。莖基部色紅,故有諸“紅”之名。可治月經不調,因名“定經草”。

化學成份

全草含摁貝素(embelin),紫金牛醌(rapainone),三十烷醇(triacontanol)及2,5-二羥基3-烷基苯醌類(3-alkylderiva-tives of 2,5-dihyroxybenzoquinone)衍生物,還含有三葉豆甙(tri-forlin),金絲桃甙(hyperin),異鼠李素-3-半乳糖甙(isorhamnetin-3-galactoside),芸香甙(rutin),槲皮素-3-鼠李糖基(1→2)半乳糖甙(quercetin-3-rhamnosyl(1→2)galactoside],異鼠李素-3-刺槐二糖甙(isorhamnetin-3-robinobioside),模里西斯排草素(mauritianin)及兩種新黃酮醇甙,即槲皮素-3-(2,6-二吡喃鼠李糖基吡喃哺半乳糖甙)[quercetin-3-(2,6-dirhamnopyranosylgalactopyranoside)]和異鼠李素-3-(2,6-二吡喃鼠李糖基吡喃半乳糖甙[isorhamnetin-3-(2,6-dirhamnopyranosylgalactopyranosid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