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理總管府
蒙古滅大理國之後,對雲南實行了20年的軍事管制。行省建立之前,蒙古先在大理立“元帥府”,總制大理國舊地,後改為“大理善闡都元帥府”,再後改為“雲南諸路...
公元1253年,蒙古軍隊發兵擊滅大理段氏政權,蒙古統治者給段興智賜號“摩訶羅嵯”,封為中慶路八府總管,令其繼續掌管原大理境內事務。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元廷...
姚安路軍民總管府,是位於雲南省楚雄州姚安縣光祿古鎮的景點。...... 姚安路軍民總管府舊址所在地光祿,今為姚安一...天寶之禍結束後,蒙段割據,偏安南詔國、大理...
大理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位於大理古城玉洱路123號,大理古城內保存最為完好、最...元朝,為大理各軍民總管府及新建太和縣的治所,是滇西重要的城市之一。明朝時期,...
孟定路軍民總管府,元明傣族土司。唐為茫蠻部重要分布地,元明為傣族先民百夷所居。元至元(1264—1294)中,立孟定路,隸大理金齒等處宣慰使司。治所即今雲南耿馬...
直至元朝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建雲南行省、置郡縣,將政治中心由大理遷至中慶(今昆明),羊城才結束了為時近五百年的國都歷史。元代羊苴咩城為大理路軍民總管府...
公元1254年,雲南歸附元朝,政區中心由大理遷址昆明。雲南在大理五個區域基礎上設立五個總管府,即大理總管府,善闡總管府、北路總管府、中路總管府、南路總管府。...
元朝時期,鎮沅稱為乾遠州。元朝初期,隸屬大理總管府景東千戶府;元朝中後期,隸屬景東府。雲南在大理五個區域基礎上設立五個總管府,即大理總管府,善闡總管府、北路...
元代賓川屬大理總管府,為太和、趙州、雲南三縣地。明弘治屯年(公元1494年)鄉人吳讓籲請設州治、建城郭,朝廷同意。割太和縣(今大理市)九里(糧里)、趙州(今...
元初,置永昌三千戶和騰衝千戶,隸大理總管府。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永昌三千戶為永昌州,騰衝千戶為騰越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和至元十五年(1278年),先後改...
元代羊苴咩城為大理路軍民總管府所在地。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將沐英攻下大理後,在羊苴咩城基礎上修建今大理古城,舊城廢棄,漸被掩沒。今大理古城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