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牙斑鮃

大牙斑鮃

大牙斑鮃學名Pseudorhombus arsius (Hamilton, 1822),為牙鮃科斑鮃屬魚類,俗名大齒鰈、破板、大齒扁魚、地魚、地寶、扁魚。分布於西達波斯灣及南非德班、南達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北到日本南部海區以及海南島、兩廣到台灣及浙江舟山等海域等,屬於熱帶及暖溫帶底層海魚。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恆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牙斑鮃
  • 拉丁學名:Pseudorhombus arsius (Hamilton, 1822)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鰈形目
  • 牙鮃科
  • 斑鮃屬
  • :大牙斑鮃
分類信息,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種群分布,

分類信息

編號:
8624
拉丁目名:
PLEURONECTIFORMES
中文目名:
鰈形目
拉丁亞目:
PLEURONECTOIDEI
中文亞目:
鰈亞目
中文科名:
牙鮃科
拉丁科名:
Paralichthyidae
中文屬名:
斑鮃屬
拉丁屬名:
Pseudorhombus
拉丁種名:
arsius
定名人:
(Hamilton)
年代:
1822
中文名:
大牙斑鮃
ogenus:
Pleuronectes
原始文獻:
1822, Fish. Ganges : 128
模式產地:
恆河
俗名:
扁魚, 大齒扁魚, 大齒鰈, 地寶, 破板, 地魚
生境:
熱帶及暖溫帶底層海魚
國內分布:
海南島, 兩廣到台灣及浙江舟山等海域
國外分布:
西達波斯灣及南非德班; 南達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 北到日本南部海區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 硬骨魚綱 鰈形目

形態特徵

體長卵圓形; 兩眼均在左側;兩眼間具狹小骨嵴,上眼稍較下眼稍前,上眼前方有凹陷。頭中型。口稍大;上頜延伸至下眼後下方,但未達後部邊緣,由背鰭起點至後鼻孔的直線切過上頜骨中部;上下頜齒稍大而略密,為中小犭齒狀。鰓耙適長、堅硬且具鋸齒,呈櫛狀,第一鰓弓鰓耙數1-7+8-15。鱗中型,背鰭與臀鰭鰭條均被鱗,眼側被櫛鱗,盲側被圓鱗;左右側均具側線,鱗數69-81。背鰭起點在鼻孔前緣上方,軟條數71-84;臀鰭軟條數53-62;胸鰭短於頭長;尾鰭楔形。體綠色或淡褐色,體有許多環紋及小暗點,側線彎曲部及直走部相接處具一大眼斑,直走部中央另具一較小眼斑;盲側灰白色。
大牙斑鮃

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於沿岸至水深200米內的大陸棚砂泥質海域,可進入河口水域活動。肉食性魚類,主要捕食底棲性的甲殼類或是其它種類的小魚。

種群分布

分布於西達波斯灣及南非德班、南達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北到日本南部海區以及海南島、兩廣到台灣及浙江舟山等海域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