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焙坑“跳火海”習俗

大焙坑“跳火海”習俗

大焙坑“跳火海”習俗是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中村鄉大焙坑村重陽節舊俗,三明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據有關族譜記載,大焙坑“跳火海”習俗始於嘉靖末年(約1566年)。大焙坑“跳火海”習俗由先人對火的崇拜,演繹成具有宗教色彩的祭神祈福民間習俗。重陽之夜,大焙坑村民們在“福興殿”前設下“火海”,時辰一到,就開展“跳火海”環節,多名村民光赤雙腳,按東、西、南、北四個方位,飛身踏上火炭堆並來回踩踏,如履平地。

2018年7月,大焙坑“跳火海”習俗入選三明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焙坑“跳火海”習俗
  • 批准時間:2018年7月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地區: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
  • 保護單位:三元區中村鄉大培坑村民委員會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傳承保護,社會影響,文化軼事,

歷史淵源

有關族譜記載:嘉靖末年(約1566年),上杭客家人遷來大焙坑定居,在村口建起“福興殿”,“請”來歐陽真仙與太保公、關公等一起供奉。並於九月初九歐陽真仙生日舉辦“跳火海”活動,藉以娛神祈福,形成了神秘奇異的習俗。

民俗內容

重陽之夜,大焙坑村民們在“福興殿”前設下“火海”,“火海”是木炭壘成的錐形條狀體。時辰一到,“跳火海”環節即將展開,在鞭炮轟鳴聲中,村人點燃炭火,待得炭火捲起熊熊烈焰,幾名身穿節日盛裝的年青人圍著“火海”敲鑼吶喊,這時,多名村民光赤雙腳,按東、西、南、北四個方位,飛身踏上火炭堆並來回踩踏,如履平地。大家紛紛地脫鞋赤腳,歡呼著衝進“火海”,火炭被踢得火花四濺,紅光閃爍,場景令人震撼。直到眾人將火炭堆踩平、踩散,各家各戶大人們虔誠地在火場取走火炭,作為“火種”帶回家,以求家庭紅紅火火,興旺發達。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跳火海”民俗由先人對火的崇拜,演繹成具有宗教色彩的祭神祈福民間習俗,場面驚險神秘、激烈壯觀。該民俗傳承了客家人為求生存,求發展,敢於上刀山下火海的大無畏精神,對研究大焙坑先民農耕文明歷史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保護措施
大焙坑“跳火海”習俗項目保護單位為:三元區中村鄉大培坑村民委員會。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18年10月17日(重陽節),三明客家藝術團到三元區中村鄉大焙坑村參加了一次民俗文化活動,活動現場具有過“火海”節目。

文化軼事

村中老人對年輕時“跳火海”經歷傳得很神奇,說是耳聞鼓聲響起,自己不知不覺飄然上了火堆,來回蹈火竟安然無恙,鼓聲不停蹈火不止,只覺得如踩棉被,軟綿綿的,涼涼的,要是炭火不夠旺,反而有石子“咬”腳的感覺,等到鼓聲戛然而止,蹈火者才如夢初醒,渾然不知剛才的驚心舉動。還回憶說民國某年重陽夜,一次“火海”跳得瘋狂,除了一鼓一鈸在響,連做飯廚師也跳入“火海”,幾條漢子,來回飄忽,左右騰挪,直到鼓聲休止,才覺如大夢初醒,個個筋疲力盡,癱倒在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