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灰象

大灰象

大灰象是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有顎亞門(Mandibulata)昆蟲綱(Insecta)有翅亞綱(Pterygota)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總科(Curculionoidea)象甲科(Curculionidae)的一種。大灰象是北方習見的害蟲,其食性極雜。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灰象
  • 拉丁學名:Sympiezomias velatus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有顎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鞘翅目
  • :象甲科
  • 成蟲體長:10毫米左右
  • 蟲卵形狀:長橢圓形,長1毫米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活 習性,主要危害,

形態特徵

大灰象成蟲體長7.3~12.1毫米,寬3.2毫米~5.2毫米。雄蟲寬卵形;雌蟲橢圓形。體黑色,密覆灰白色具金黃色光澤的鱗片和褐色鱗片。褐色鱗片在前胸中間和兩側形成3條縱紋,在鞘翅基部中間形成長方形(近環狀)斑紋;鞘翅卵圓形,末端尖銳,中間有1條白色橫帶,橫帶前後、兩側散布褐色雲斑,鞘翅各具10條刻點列。小盾片半圓形,中央具1條縱溝。前足脛節端部向內彎,有端齒,內緣有1列小齒。雄蟲胸部窄長,鞘翅末端不縊縮,鈍圓錐形;雌蟲腹部膨大,胸部寬短,鞘翅末端縊縮,且較尖銳。
大灰象大灰象
卵長約1毫米,寬0.4毫米,長橢圓形。初產時乳白色,兩端半透明,經2日~3日變暗,孵化前乳黃色。數十粒卵粘在一起,成塊狀。老熟幼蟲體長約14毫米,乳白色。頭米黃色。上顎褐色,先端具2齒,後方具1鈍齒。內唇前緣有4對齒狀突起,中央有3對齒狀小突起,後方的2個褐色紋均呈三角形。下顎須和下唇須均為2節。腹部第9節末端稍扁,骨化,褐色。蛹體長9毫米~10毫米,長橢圓形,乳黃色。複眼褐色。喙下垂達前胸,上額較大。觸角垂至前足腿節基部。頭頂及腹、背疏生刺毛。尾端向腹面彎曲,其末端兩側各具1刺。

分布範圍

大灰象主要分布於中國遼寧、內蒙古、北京、河北、河南、山西、陝西、湖北、安徽等省、市、區。

生活 習性

大灰象兩年發生一代。第一年以幼蟲越冬,第二年以成蟲越冬。成蟲不能飛,常群集於幼苗取食。在葉片上產卵。幼蟲生活於土中,取食腐殖質和根須,對幼苗危害不明顯。幼蟲在土下60~100厘米深處營土室越冬。次年化蛹,羽化為成蟲,在原地越冬。

主要危害

大灰象除為害高粱、玉米等多種禾本科作物外,還為害大豆、棉花、菜豆、蘋果、梨、洋槐、核桃、楊樹等。據記載寄主植物有41科、70屬、101種。 分類學:昆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