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0年建立元吉、大灘鄉人民政府,屬第七區(
朝天區公所)治。1952年建立第十區(大灘區公所),元吉、大灘屬第十區治。1958年更名為元吉公社和大灘公社,1984年撤公社恢復鄉人民政府。1986年撤銷大灘區公所,原大灘區公所隸屬朝天區公所,新建元吉鎮。1992年將元吉鎮更名為大灘鎮。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12115 |
男 | 6297 |
女 | 5818 |
家庭戶戶數 | 3243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1835 |
家庭戶男 | 6113 |
家庭戶女 | 5722 |
0-14歲(總) | 3186 |
0-14歲男 | 1582 |
0-14歲女 | 1604 |
15-64歲(總) | 8031 |
15-64歲男 | 4282 |
15-64歲女 | 3749 |
65歲及以上(總) | 898 |
65歲及以上男 | 433 |
65歲及以上女 | 465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11498 |
自然條件
大灘鎮地處龍門山東沿,屬中山地貌,山形一般呈背斜構造,傾角均在50度左右,山峻谷深,侵蝕強烈,原綿陽地區專員韓文畦視察大灘時感嘆道:“峻岭絕壁險,山高跌死雞。家戶谷邊住,坡陡小路峻。灘大難養魚,養馬無人騎,東呼西岸應,晨走日落西。”境內最高峰大寨子,海拔1552米,最低點八廟溝口,海拔560米。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最高氣溫38℃,最低氣溫-6℃。年均降雨量1000毫米,無霜期227天。
社會發展
全鎮山高坡陡,土地貧瘠。有耕地28898畝,其中水田500畝,主產玉米、小麥、水稻、雜糧。林地總面積3774.1公頃,森林覆蓋率32.2%,其中木本藥材13公頃,青槓林210公頃。耕地等級低,在確保糧食穩定增產的同時,退耕還林,開發草場,發展畜牧,建立乾果、蠶桑、木本藥材、食用菌等基地。工業以開發礦產資源為主,槽子溝多金屬礦(銅、鉛、鋅、錳、金礦)和侯家壩、梅家埡、橫樑子等地的磷礦、石灰石、花崗石、玉石、熒石等都有一定開採價值。
交通運輸
境內交通以寶成鐵路、朝陽公路為主線,基本形成了“外連鄉鎮,內連村組”的公路網路。有公路橋樑4座,橫跨嘉陵江人行鐵索橋2座,解決了嘉江兩岸人民民眾過河難的問題。至2005年,完成村組公路63公里,有16村57組通公路。境內有3處汽渡碼頭,有汽渡船3艘,解決了汽車過嘉陵江難的問題。
政府職能
一、積極組織財政收入,完成全年財政收入任務。
二、加強地方財源建設,努力培植後續財源,為財政增收打好堅實的基礎。
三、嚴格按照黨和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堅持量入為出的原則,搞好年度財政預決算,確保收支平衡。
四、遵守財經紀律,維護有關法律、法規及各項規章制度。
五、堅持集體領導下的“一支筆”審批制度,嚴格控制非生產性支出,積極調度資金,保證重點項目及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的需要,保證政府日常工作正常運轉。
六、積極爭取各類專項資金,努力加強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服務“三農”,促進地方經濟快速發展。
七、加強會計核算中心的管理工作,強化會計的核算、監督和管理。
八、加強本所幹部職工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幹部隊伍的政策水平和業務技能。
九、完成黨委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歷史文化
大灘鎮位於區北部,東界馬家壩、文安兩鄉,南接朝天鎮、陳家鄉,北鄰陝西寧強
燕子砭鎮,西毗柏楊鄉,幅員面積86.9平方公里。轄109組1個居委會。大灘鎮名源於嘉陵江上段九井驛至羊角砭十里長灘而名。解放前的《縴夫歌》道出大灘老百姓的艱難歲月:“人在江邊住,春秋不種田。長灘舟筏多,拉縴掙苦錢。從小拉到老,難飽飯食鹽。兩手磨破皮,腰疼腿腳彎”。大灘古道文化悠久,唐時李白經大灘留有《夜宿江邊詩》一首:“秦蜀隴相接,界山高入雲。遠舟盪深谷,波濤雷轟鳴。臨窗迴旋處,門渡桑榆蔭。農家愛征客,留醉賞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