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景色
大潭谷是大潭郊野公園生態資源最豐富的地方,這裡四周被多座高山環抱,計有
紫羅蘭山、渣甸山、畢拿山及柏架山等,各山峰高逾四百米,其中最峻峭的柏架山更高達五百零七米。各山匯集雨水奔流到山脈間的深谷,形成多道清溪,滋潤著山谷中的植物,令大潭谷蔚然成為一個生物品種十分多樣化的林區,動植物種類繁多,故大潭水塘集水區早於20世紀70年代年代,已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讓該區免受發展破壞;區內的山光水色,更可謂冠絕港島區。
沿港島徑第六段,由柏架山道出發,登上大風坳,繼而南行下坡,便可走進這片綠色天地,湖光山色盡收眼底。漫步於大潭水塘畔,輕鬆寫意,並可於堤壩上俯瞰大潭谷的綠意盎然的景色,在大潭崗沿左邊小路走,沿北面前進,便可到大潭道的終站。
除了優美的自然景致,區內亦有頗具歷史趣味的遺蹟,其中之一是渣甸山上一間小屋的遺址。該處原是怡和有限公司創辦人詹姆士·麥贊臣的居所,現時只剩下地基,供人憑弔。
基礎設施
大潭郊野公園及大潭郊野公園(鰂魚涌擴建部分)設有多個郊遊及燒烤地點,主要集中在柏架山道及
大潭水塘道沿線,和紅屋附近,並建有避雨亭及兒童綜合遊戲設施。為了適合市民不同的需要,又在鰂魚涌辟有一個為晨運人士而設的晨運園地。
沿金督馳馬徑亦設立了一條2500米長的鰂魚涌緩跑徑,南起柏架山道,北達北角賽西湖。在緩跑徑北面起點附近,設有一個觀景點,遊人可在此欣賞港九東部的全景。公園內設有大潭郊遊徑、大潭樹木研習徑、黃泥涌樹木研習徑、鰂魚涌緩跑徑、鰂魚涌樹木趼習徑,及康柏郊遊徑等多條徑道,為不同體能的人士提供郊遊路線。
生態資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區內植物受到嚴重破壞,荒山處處。戰後,經過當局有系統地進行植林工作,成功地將瘦瘠的荒山,變為翠綠的茂林。其中最普遍的樹木品種,是既能耐乾,亦可防風的台灣相思及愛氏松。公園內的山丘上及山谷中,亦長有天然灌木,冬天有大頭茶盛放,而在春日則可看見杜鵑吐艷。其他常見的野生植物,計有野牡丹、銀合歡、鵝掌柴(鴨腳木)、楠樹、香港茶及各類蘭花等。
大潭水塘道兩旁及柏架山以南一帶,草木繁茂,極為適宜本土野生動物繁衍生長。在這裡,不時可以聽見赤麂及豹貓的叫聲;靈活的赤腹松鼠,則常在樹上穿梭往來。其他經常出沒的哺乳類動物包括針毛鼠、箭豬、鼬獾、果子狸、小靈貓等。常見的雀鳥則有畫眉、鵲鴝、鷓鴣、鵪鶉、普通翠鳥、喜鵲、八哥、烏鴉、暗綠繡眼鳥(相思)、黑耳鳶(麻鷹)、麻雀、白頭鵯、小葵花鳳頭鸚鵡及領角鴞(貓頭鷹)等。
而在溪澗兩旁,亦有不少兩棲類動物棲息,如香港瘰螈(香港蠑螈),這裡是港島區唯一可以找到它們蹤影的地方;還有因興建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遷居而至的盧文氏樹蛙、喜愛於晚間活動的亞洲錦蛙(花狹口蛙)、香港唯一的真正的樹蛙-棕樹蛙等。爬行類方面,則有毒蛇如銀腳帶、眼鏡蛇(飯剷頭)、紅脖游蛇等,亦有變色樹蜥(馬鬃蛇)。
昆蟲有多種蝴蝶,如巴黎翠鳳蝶、裴豹蛺蝶、擬幻紫斑蝶、黑脈蛺蝶、美眼蛺蝶等,亦有竹節蟲、纖細螳螂、黃點虎犋、蜻蜓和豆娘,以及大木林蜘蛛(斑絡新婦)等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