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潭上水塘

大潭上水塘,香港首個水塘薄扶林水塘在1863年落成,計畫中的水塘容量136萬立方米,本來造價達35萬英鎊,後修改方案後減省至12.26萬英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潭上水塘
  • 建設時間:1863年
  • 地點:香港
  • 蓄水量:136萬立方米
供水需求仍不足供應市民使用。港督堅尼地委派負責工務工程的總測量師派斯(J.M.Price)尋找新水源,在1873年提出當時規模最龐大的大潭計畫,選址大潭谷興建香港第二個水塘,原因是該處能提供大面積的集水範圍,日後亦可進行擴建工程,但選址與市區較遠,須克服輸水問題,從港島南部把食水向港島北部供水,故派斯建議挖掘貫穿黃泥涌山嶺的隧道管道,緊接地面依灣仔山勢而建的寶雲輸水道,以連線西端的濾水池和配水庫。不過,因當時經濟不景氣,加上1874年發生嚴重風災後需要賑災,令興建水塘計畫被逼擱置。
1882年,英軍投訴中國人聚居地區衛生情況惡劣,英國殖民地部派出的衛生專員查維克(OsbertChadwick)提交多份評估報告,促請香港政府展開大潭水務設施的工程,加上香港在1880年代初財政狀況改善,令大潭水塘興建計畫重新啟動。首期工程在1883年至1888年進行,興建高90呎、長400呎、闊60呎(高27.4米、長121.9米、闊18.3米)的水壩(1897年加高至100呎,即30.5米),其他工程則包括建造一條長7,344呎(2.2公里)的輸水隧道;一條長16,505呎(5公里)的寶雲輸水道;亞賓尼谷的6個濾水池和1個配水庫。首期工程在1888年完成後的大潭水塘,可儲存3億加侖(136萬立方米)食水,儲水量是薄扶林水塘的4倍,其後為識別而更名為大潭上水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