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威儀的頌歌:說漢賦

《大漢威儀的頌歌:說漢賦》內容簡介:漢語是世界歷史上最古老、最悠久的一種語言文字,也是世界文明園地中表現力最豐富的一種交流工具。用這種最富表現力的工具作為載體的中國古代文學,也就必然具有與世界其他文學樣式所不同的思想藝術特徵。

基本介紹

  • 書名:大漢威儀的頌歌:說漢賦
  •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頁數:138頁
  • 開本:16
  • 定價:20.00
  • 作者:馬慶洲 傅璇琮
  •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0084331, 9787500084334 
  • 品牌: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大漢威儀的頌歌:說漢賦》:“中國古典文學大眾叢書”是按照歷史發展線索,系統介紹中國古代文學基本知識的大眾普及讀物。主要內容包括中國古代文學體裁、重要的文學活動和文學流派、文學史上比較有影響的作家和作品等,基本涵蓋了中國古代文學中最精彩、最具吸引力而又最為人們喜聞樂見的內容。

作者簡介

馬慶洲,文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先秦兩漢文學與文獻。著有《淮南子考論》、《淮南子》(注評)、《(璀璨星座·初唐四傑》、《歷代文選‘兩漢文》等,並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總序/1
引言/1
(一)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漢賦/1
(二)漢賦興盛的社會原因/3
(三)漢賦發展的幾個階段/9
一賦體物而瀏亮——賦的文體特徵與淵源流變/12
(一)“鋪采摛文,體物寫志”——賦的含義及文體特徵/12
(二)原本詩騷,出入戰國諸子——賦的淵源流變/16
(三)漢賦的幾種類型/21

二 楚騷有遺韻/25
(一)休養生息,曹規蕭隨——漢初社會與騷體賦/25
(二)萬古惟留楚客悲——賈誼賦作/30
(三)漢初藩國君臣賦作/35
(四)枚乘搞艷,首制《七發》——枚乘賦作/42

三 苞括宇宙總覽人物/48
(一)興廢繼絕,潤色鴻業——西漢盛世與漢賦鼎盛/48
(二)彈琴感文君,頌賦驚漢主——漢賦聖手司馬相如/52
(三)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東方朔與《答客難》/63
(四)誰言雄主不多情——《悼李夫人賦》/66
(五)士人的盛世之悲——兩篇“士不遇”賦/68
(六)音樂本無形,子淵妙賦之——王褒及其賦作/71

四 雖雲模擬,不無新創/77
(一)從衰落到中興/77
(二)揚雄詞賦舉天聞/78
(三)紅顏未老恩先斷——班婕好《自悼賦》/84
(四)情悠悠而哀長——劉歆與紀行賦/87
(五)京都賦的開創者——班固《兩都賦》及其他/89
(六)歌以詠言,舞以盡意——傅毅((舞賦》/97
(七)藏身千年,始見天日——((神烏賦》/102

五 抒情小賦的崛起/105
(一)漢末衰世與賦風新變/105
(二)下筆繡辭,揚手文飛——張衡及其賦作/107
(三)文同三閭,孝齊參騫——蔡邕及其賦作/113
(四)散憤蘭蕙,指斥囊錢——趙壹《刺世疾邪賦》/120
(五)漢大賦的殿軍——王延壽《魯靈光殿賦》/123
結語:漢賦功罪誰評說/125
(一)多識博物,有可觀採——漢賦的認識價值/125
(二)巨麗之美——漢賦的美學風貌/126
(三)“雕蟲小技”還是“雅頌之亞”——漢賦的評價問題,128
(四)漢賦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130
參考文獻/133
後記/137

後記

在2010年來臨之際,此書的寫作終於可以告一段落了,此時的心情多少有些輕鬆,也不免有幾分忐忑。輕鬆的是,歷經寒暑,書稿總算成形了;忐忑的是,書稿目前的樣子是否達到了當初的構想,能夠讓讀者喜歡,進而對漢賦及漢代精神能有所了解。說來研習先秦兩漢文學也有些年頭了,先秦元典的博大醇厚,兩漢文學的渾樸壯美,一直深深地吸引著我,給我以精神的寄託和砥礪。而漢代人所具有的酣暢淋漓的元氣,無遠弗屆的胸懷,還有那種“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豪情,等等此類充滿陽剛和向上的精神氣,也一直是我傾慕並想探究的,因為“大漢精神”、“漢唐氣象”等,我們暌違已久,尤其是當下,那些男女莫辨、精神萎靡的跳梁小丑,竟至成為傳媒熱捧的主角,時時衝擊著我們這個民族曾經擁有的健康的審美觀,矮化著人們的精神,思之不免心疼。所以,當有機會寫這么一本關於漢賦的書時,我沒有因其通俗而懈怠,而是全身心投入,以此作為重新理解漢賦,感悟並揭示大漢精神的良機。
漢賦是有漢一代文學的代表,是了解漢代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佳途徑,雖然本書介紹的主要是漢賦這種文體在漢代發展演變的基本情況,但在寫作中,我還是盡力想透過此一載體去還原漢代人的精神世界,畢竟文學是人的文學,是人的心靈世界的折射。

序言

漢語是世界歷史上最古老、最悠久的一種語言文字,也是世界文明園地中表現力最豐富的一種交流工具。用這種最富表現力的工具作為載體的中國古代文學,也就必然具有與世界其他文學樣式所不同的思想、藝術特徵。由於中國社會是帶著強烈的人文、理性色彩進入階級社會的,所以在此土壤中生長出來的各種文化因素都無一例外地帶有其鮮明的本質特徵。中國的古代文學也不例外,她作為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學樣式之一,帶著鮮明的人文色彩和理性精神,經歷了3000多年的持續發展歷程,以其輝煌的成就,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一支散發著奇異馨香的奇葩,成為全人類文化遺產中的藝術瑰寶
產生於濃厚人文、理性色彩這一肥沃土壤中的中國古代文學,極為重視文學作品的思想性,強調文以載道的教化作用,所以在內容上偏重於政治和倫理道德主題。將文學視為政治的附庸和說教,一直被當做一種無可非議的價值傾向。所以,君臣的遇合、民生的苦樂、宦海的浮沉、戰爭的勝敗、國家的興亡、人生的聚散、綱常的序亂、倫理的向背等,一直是中國古代文學的主旋律,無論是詩歌、散文、小說還是戲曲,大都如此。這一方面使得中國古代文學蘊涵著濃郁的政治熱情、進取精神和社會使命感,另一方面又強烈地抑制了古代文人自我情慾的釋放、自由個性的進發以及自我意識的開掘,尤其是“存天理、滅人慾”的社會觀念的束縛,使中國古代文學完全被籠罩在了理性主義的煙靄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