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揭東縣東部,玉滘鎮的邊緣,有一座古橋,建於宋代。因古時潮人稱於河流附近之地為“滘”,這裡河段比較闊,場地又廣稱為大滘,橋名也因而稱“大滘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滘橋
- 橫跨:楓江
- 記載:《揭陽縣誌》
- 始建於:公元1111年
閱盡春秋,現代市場,
閱盡春秋
這座橋橫跨楓江之上,楓江,是一條潮安和揭東兩縣分界的河流,發源於潮安鳳城筆架山,流經大脊嶺下的牛程江,過大滘溪,至炮台與曲溪交界的楓口,匯入榕江北河。大滘橋架在楓江上,東邊是潮安縣,西邊是揭東縣,橋的兩邊有兩個鄉里,也都稱“大滘村”。據《揭陽縣誌》(乾隆年間修編的)“津梁”篇載:“大滘橋,在梅岡都海揭分界,去縣治四十五里。一十五洞,廣各二丈五尺,高三丈。宋大觀五年鄉民翁元創建。”宋朝大觀是北宋徽宗年號,五年是公元1111年,是復置揭陽縣之前所建,至今已900餘年的歷史,也算為揭陽縣的一座古橋了。
大滘橋西邊的村落,始建於北宋初年,開始為多姓聚居地,至元朝初年,有謝氏一族,是謝翱子孫從潮陽白土村遷於此。地名錫龍頭,至明朝洪武時改錫龍頭為“翔龍”。後又因村在大滘橋附近,又改稱“大滘村”,雅稱“玉滘”。明代中期,揭陽經濟發展,大滘設有市集,當時揭陽縣治有13個市集,13個墟集,其中一個市集就設於大滘。因為這裡是潮、揭通道,又有橋樑,貨物交流,最為方便。故而在此設市。大滘市場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個特別熱鬧的市場。那是公社化時期,生活用品緊缺,社會物質只好限量供應。豬肉、食油、糖、柴、米等都須憑證購買。在物質供應不足的情況下,便自然出現一些黑市交易。山區的人養豬多,賣豬時自留肉一時吃不完,便賣給黑市販子。當時豬肉供應價每斤0.8元,黑市每斤8-10元,利潤豐厚,但有風險。因為黑市是違法的,其罪名除搞亂市場外,還會被戴上“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帽子。若遇市場管理人員,物品被沒收,還得被拘留幾天,有時還會遭到批鬥接受民眾教育。但因利潤豐厚,做黑市的人還是很多。他們到處尋貨源。像那些僑戶,政府會補貼給僑戶一些特殊商品購買證,榕城有一家華僑商品供應店,在八房祠那裡,黑市販子會找到僑戶,高價收購票證;有僑戶收到如米、麵粉、油等實物的,黑市販子也上門收購,然後投入黑市。他們不敢公開叫賣,而是把貨物放在“木盛 腳”里,假裝串門或走親戚,挨家逐戶兜售。而形成黑市市場的則是在大滘橋這個地方。
現代市場
大滘橋的地理位置特殊,橫跨於兩縣分界的江河上,雙方的管理力量都比較薄弱,市管人員平時少來巡視,因此,這個地方販賣黑市物資比較安全。因此便成了個熱鬧的黑市市場。若是有揭陽的“市管”到來,商販便將貨物搬到潮安界一邊,“市管”則不便越界抓人。相反,若是潮安的“市管”到來,則搬到揭陽界面上,商販安全了,故而大滘橋上及兩邊的空地,每天總是熱熱鬧鬧。
大滘橋,經歷了900多年的歷史,閱盡了人間春秋,只有它,才能見證社會的發展變化,人間的艱辛與幸福,不然,現代的年輕人,有誰會相信上面所講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