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旅遊發展規劃

"大湘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是指位於湖南省西部的常德市張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懷化市邵陽市5個市州以及永州市江華、江永兩縣管轄區域,國土面積96444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45.5%。《規劃》以2010年為基準年,規劃期限為2011-2020年,其中近期為2011-2015年,是重點建設階段;中遠期為2016-2020年,是提升完善階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湘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旅遊發展規劃 
  • 規劃範圍:湖南省西部5市州以及永州市兩縣 
  • 規劃基準年:2010年 
  • 規劃期限:2011-2020年 
一、總體要求,二、主要任務,三、保障措施,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以及《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湘西地區開發的決定》,充分發揮大湘西生態文化資源優勢,加快生態文化資源保護與創新開發,堅持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堅持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堅持"品牌化、國際化、一體化、精品化"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旅遊業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就業、惠民生、利開放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全面建設國際知名的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逐步將大湘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成為生態環境優美、文化魅力獨特、社會文明凸顯、人民民眾滿意的旅遊經濟發展區,成為中國旅遊業改革創新的實驗區和文化多元性與生態多樣性保護示範區。
(二)基本原則。堅持統籌規劃、有序發展原則,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原則,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投資、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發展機制。堅持改革體制、創新機制原則,通過改革創新,進一步整合資源、培育市場主體、拓寬籌融資渠道,切實解決制約大湘西旅遊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堅持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原則,著力推進產品創新和業態創新,以新產品、新業態引領旅遊消費市場。堅持開放合作、資源共享原則,促進大湘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與環長株潭城市群、洞庭湖生態經濟圈、湘江旅遊經濟帶、大湘南、武陵山經濟協作區、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大三峽旅遊帶、大桂林旅遊圈的融合互動,實現優勢互補與資源共享,形成大資源、大市場、大旅遊、大開放格局。堅持保護優先、和諧發展原則,正確處理資源開發與保護的關係,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科學開發,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三)總體目標。力爭到規劃期末,把大湘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打造成為國際知名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成為集生態觀光、休閒度假、民俗體驗、文化考察、健身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圈,成為生態保護良好、生態旅遊發達、生態經濟繁榮的生態文明圈,成為集土苗侗瑤民俗文化、山水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為一體的特色文化圈,成為經濟結構最佳化、產業特色鮮明、城鄉統籌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科學發展圈,使大湘西地區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人民富裕,人均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達到或超過中部地區平均水平,並把張家界市、常德市、吉首市、懷化市、邵陽市建設成為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
(四)改革創新目標。依託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平台,發揮張家界改革的"試驗田"和對外開放的"視窗"作用,提升張家界旅遊的核心競爭力,發揮張家界對大湘西、武陵山區域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促進大湘西和武陵山區域的協調發展。通過跨區域旅遊合作模式、區域旅遊開發理念、區域合作體制機制、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旅遊發展保障政策等的創新,在全國率先建立制度完備、運行高效、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跨區域旅遊合作發展模式,把大湘西建設成中國旅遊業改革創新的實驗區。
(五)文化生態保護目標。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強化對大湘西生態山水、歷史文化、宗教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等的保護與開發,實現旅遊開發過程中的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文化和諧,逐步將大湘西建設成為生態環境優美、文化魅力獨特的文化多元性與生態多樣性保護示範區。
(六)生態安全目標。按照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在武陵山生物多樣性與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範圍內,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大力發展生態旅遊、低碳旅遊、綠色旅遊、和諧旅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發揮好亞熱帶森林系統核心區和國家生物多樣性寶庫的作用,維護武陵山片區生態安全,限制進行大規模高強度工業化城鎮化開發,保持並提高包括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推動大湘西與鄂西、豫西地區共同構建中國中部生態安全螢幕障,打造生態文明、科學發展的"中部脊樑"。
(七)經濟目標。到2015年,大湘西旅遊市場進一步擴大,國內旅遊人數超1.5億人次,年均增長18%;入境過夜遊客人數達360萬人次,年均增長16%;旅遊消費穩步增長,城鄉居民年均出遊超過2次,旅遊消費相當於居民消費總量的12%;旅遊業總收入年均增長25%,旅遊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5%以上。旅遊服務質量明顯提高,市場秩序明顯好轉,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力爭到2020年,大湘西年接待遊客達2.8億人次,旅遊產業總收入超過3000億元。大湘西旅遊品牌具備較強的世界影響力,旅遊產業規模、質量、效益邁上新台階,具有較強的旅遊國際競爭力。通過發展旅遊,帶動大湘西地區經濟發展和脫貧致富,重點在大湘西地區實現社區和諧、城鄉和諧、就業增長、農民增收、文化傳承、民生改善、城鄉居民素質提升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同時確保使得大湘西地區各種特色文化資源得到更加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得到更加充分彰顯,文化精品不斷湧現,充分發揮大湘西對鄂西、渝東南、黔東北交界地區的輻射和集聚作用,成為國家旅遊扶貧示範區。
(八)品牌建設目標。構建完整、多層次的旅遊形象識別系統,加快大湘西旅遊形象的整合,加大對"神秘大湘西"旅遊品牌的宣傳力度,使"神秘大湘西"成為國際旅遊目的地品牌。

二、主要任務

(一)構建"一個龍頭、兩個中心、五大支撐城市、一條廊道、四條精品旅遊帶、六大旅遊板塊"的大湘西旅遊空間發展新格局。
1、一個龍頭:張家界。將張家界打造為大湘西區域旅遊發展的龍頭和帶動大湘西旅遊快速成長的引擎。其主要建設目標是構建大湘西旅遊集散中心、大湘西旅遊創意策源地和旅遊人才培養基地、湖南旅遊的龍頭、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城市、面向國際的精品旅遊城市。
2、兩個中心:以鳳凰為核心的大湘西中部旅遊中心和以崀山為核心的大湘西南部旅遊中心。鳳凰旅遊中心主要功能是構建大湘西中部地區旅遊發展要素集聚和輻射的高地、大湘西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中心、區域遊客集散中心。崀山旅遊中心依託崀山世界遺產和新寧縣、武岡市,其主要功能是構建大湘西南部地區旅遊發展要素集聚和輻射高地、世界遺產旅遊品牌地、國際精品旅遊目的地和大湘西生態旅遊產業發展中心。
3、五大支撐城市。常德市、張家界市、吉首市、懷化市、邵陽市。
常德市:充分發揮大湘西北部"門戶"優勢和水陸空立體交通優勢,建成大湘西北部旅遊集散中心;依託經濟優勢和美觀大氣的城市環境,建成大湘西地區的休閒服務中心和會議會展中心,持續打造高端休閒度假旅遊產品,做大做強"桃花源"品牌,打造"桃花源里的城市"。
張家界市:加快建設遊客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張家界的旅遊輻射、集散和聚集功能,形成輻射武陵山經濟區、帶動大湘西旅遊發展的區域旅遊中心城市。大力發展休閒產業,完善旅遊綜合配套,健全旅遊產業管理體制,加強城市形象宣傳,積極推進旅遊綜合配套改革,儘快把張家界建成重要的國際遊客集散地,世界旅遊精品和世界旅遊目的地。
吉首市:深度挖掘乾州古城、德夯大峽谷、矮寨大橋等旅遊資源,進一步強化在大湘西中部地區的旅遊集散功能。大力發展觀光遊覽、文化體驗、休閒度假、商務會展旅遊,實施"外通"、"內暢"交通工程,建設連線大湘西、渝東、黔東南的區域旅遊中心,將其打造成武陵山區旅遊中心城市。
懷化市:依託良好的交通網,促進鶴城、中方、芷江融合發展,構建完善的城市旅遊和鄉村旅遊體系。立足生態文化特色,把懷化建成大湘西中南部旅遊集散中心、大湘西和武陵山區文化旅遊商品集散中心、獨具特色的山水旅遊城市、大湘西文化休閒旅遊目的地、國家級民俗文化展示視窗和活動中心。
邵陽市:進一步完善城市旅遊功能和集散網路結構,把邵陽建成湘西、湘南、桂北、粵北地區的旅遊樞紐城市及大湘西東南部旅遊集散中心。
4、一條廊道:大湘西生態文化旅遊黃金走廊。以常張高速和規劃期內建成的張花高速、包茂高速為依託,連線常德、張家界、湘西自治州、懷化、邵陽,並進一步向外延伸到桂林、柳州、武隆、大足和長江三峽等知名旅遊地,形成以世界遺產旅遊、生態旅遊、民俗旅遊為特色的黃金旅遊帶狀區域。與豫西、鄂西、渝東、黔東南、桂北共同打造未來中國中西部地區重要的生態與民俗旅遊走廊。
5、四條精品旅遊帶大湘西世界遺產旅遊帶:以張家界、崀山二大世界遺產為核心,以未來建成的張崀桂高速為軸線,以城頭山、里耶古城、老司城為延伸輻射帶,打造世界自然遺產與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產品有機融合的遺產旅遊集聚帶。
沅水山水民俗景觀帶:依託沅水,打造以儺文化為代表的集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土苗風情和自然山水為特徵的山水民俗景觀帶。
滬昆高鐵民俗生態旅遊帶:以未來建成的滬昆高鐵為軸線,以古城古鎮古村落文化、抗戰文化、夜郎文化、稻作文化、生態旅遊為鮮明特色,打造一條大湘西重要的民俗和生態旅遊走廊。
原生態自然風光旅遊帶:從通道經綏寧黃桑、城步南山、老山界,到新寧崀山,並經永州延伸至江華、江永兩縣,立足保存完好的原生態資源與環境,輔以侗、苗、瑤原生態民俗文化,打造原汁原味的大湘西原生態自然風光旅遊帶。
6、六大旅遊板塊張家界奇山異水遺產旅遊板塊:以張家界市為主體區域,以世界遺產武陵源為核心資源,以天門山、永定城區、張家界大峽谷、江埡溫泉、萬福溫泉、八大公山為重要依託資源,形成"奇山異水"的區域旅遊品牌形象。加快高速公路、鐵路建設,積極開拓航班航線,繼續完善特色賓館、特色餐飲、大型購物中心等旅遊配套服務設施,引導現代服務業集聚化發展,加強與周邊旅遊區旅遊協作,強化輻射功能,帶動大湘西旅遊整體發展。
大桃花源山水田園休閒度假旅遊板塊:以常德市為主體區域,以桃花源、柳葉湖、城頭山、花岩溪、壺瓶山、西洞庭湖濕地和沅江風光帶為資源依託,打造集人文景觀、自然風光、現代都市風情、城市休閒度假帶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目的地。
湘西文化生態風情旅遊板塊:以湘西自治州為主體區域,以鳳凰古城為龍頭,以芙蓉鎮景點圈、里耶景點圈、乾州景點圈為重要依託,以神秘、多元的湘西民俗文化為主要特徵,打造璀璨奪目的土家族、苗族人文生態旅遊區。
懷化古城古鎮古村旅遊板塊:以懷化市為主體區域,以洪江古商城、黔陽古城、夜郎古國、荊坪古村、高椅古村、皇都侗寨、芋頭侗寨為資源依託,打造獨具魅力的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和貫通南北的旅遊大通道。
大崀山原生態文化旅遊板塊:以邵陽市為主體區域,以崀山世界自然遺產為核心資源,以南山、雲山、黃桑、虎形山、通道萬佛山、魏源湖、武岡古城、邵陽市區為資源依託,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和遺產旅遊,打造大湘西原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
中華瑤鄉民俗文化旅遊板塊:以永州的江華、江永兩縣為主體區域,以瑤文化、女書文化為核心資源,以千家峒、上甘棠、女書風景區、涔天河、秦岩、陽華岩、九龍井、姑婆山、黃龍山、大龍山為資源依託,以神秘、原生態的民俗文化為主要特徵,打造大湘西民俗文化旅遊示範基地、世界瑤文化旅遊中心。
(二)核心產品開發。以觀光體驗產品為基礎,以休閒度假產品為重點,以新業態產品為方向。進一步最佳化旅遊產品結構,建設富有大湘西特色的旅遊產品體系。大力發展遺產旅遊、鄉村旅遊、古城古鎮古村旅遊,豐富完善觀光體驗旅遊產品;重點建設休閒產業集聚區、國家旅遊度假區、休閒旅遊綜合體、精品休閒旅遊城市,加快開發休閒度假旅遊產品;積極發展紅色旅遊產品、文化創意旅遊產品、自駕車旅遊產品、戶外運動旅遊產品、背包旅遊產品、體育旅遊產品,形成一批有廣泛影響力的新業態旅遊產品品牌。
(三)重點項目開發。科學規劃,最佳化布局,合理配置資源。逐步形成"三大引擎、十五大支撐、三大地標和六十三大基礎"的旅遊項目開發格局。進一步提質升級武陵源國際旅遊休閒度假區、鳳凰古城、崀山三大引擎項目。高水平開發建設桃花源度假區、柳葉湖、城頭山、張家界環天門山旅遊經濟產業帶、里耶古城、芙蓉鎮---猛洞河---老司城、芷江和平文化城、洪江古商城---黔陽古城、萬佛山---侗寨、武岡古城、南山休閒度假區、虎形山---花瑤旅遊度假區、千家峒、女書文化產業園、涔天河度假區等十五大支撐項目。高標準規劃建設大湘西門、大湘西柱、大湘西橋三大地標項目。全面推進張家界文化旅遊產業園、湘西乾州古城、邊城茶峒、懷化大湘西文化旅遊產業園、黃桑國際自然保護區等生態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設好江華瑤族古城等六十三大基礎項目建設。
(四)旅遊線路開發。整合旅遊資源,完善線路體系。積極開發常德休閒度假之旅、張家界世界遺產之旅、湘西自治州民俗風情之旅、懷化中國第一古城古鎮古村休閒之旅、邵陽森林草原生態之旅、江華江永民俗風情之旅等23條市州內基礎旅遊線路;重點整合開發神秘大湘西之旅、遺產大湘西之旅、生態大湘西之旅、創意大湘西之旅、紅色大湘西之旅、科考大湘西之旅、探險大湘西之旅、慢活大湘西之旅等8條跨市州經典旅遊線路;主動協調開發"神秘大湘西"循環旅遊線、大武陵精品旅遊線、湘鄂渝桂黃金旅遊線、湘渝合作旅遊線、湘黔合作旅遊線、粵湘桂大循環旅遊線等6條區域間協作旅遊線路;爭取南部紅色景區(點)進入中國"紅軍長征"國家旅遊線,北部景區(點)進入中國"長江中下游"國家旅遊線,張家界納入中國"京西滬桂廣"國家旅遊線,打造"京西滬張桂廣經典中國"國家旅遊線。

三、保障措施

(一)旅遊交通網路建設。
1、建設六個機場。加快張家界荷花機場改擴建工程,提升常德桃花源機場、芷江機場、銅仁鳳凰機場,增開與國內主要客源地之間的航線航班。積極創造條件建設邵陽武岡機場和邵東機場。
2、建設"三縱五橫"八條區內外鐵路網。"三縱"分別是張家界-沅陵-漵浦-隆回虎形山-新寧-桂林(張崀桂高鐵),恩施-宣恩-來鳳-龍山-里耶-花垣-吉首-懷化-通道,宜昌-石門-張家界-古丈-吉首-懷化-洪江-靖州-通道(枝柳線)。"五橫"分別是張家界-永順-龍山-黔江、秀山-吉首-沅陵-漵浦、漵浦-懷化-芷江-新晃(湘黔線)、邵陽-隆回-洞口-懷化-銅仁(懷邵線)、永州-新寧-武岡-綏寧-靖州。
3、建設六條跨省旅遊大通道。分別是"西安-安康-恩施-張家界-吉首-鳳凰-懷化-通道-桂林"、"昆明-重慶-武隆-吉首-鳳凰-張家界-常德-長沙"、"廣州-衡陽-邵陽-常德-荊州-宜昌-鄭州"、"十堰-張家界-沅陵-漵浦-隆回-新寧-桂林"、"成都-重慶-武隆-秀山-張家界-常德-長沙"、"貴陽-凱里-玉屏-芷江-懷化-邵陽-長沙"。
4、建設"三縱四橫"七條圈內旅遊連線公路。"三縱"分別是張家界-沅陵-辰溪-漵浦-洞口-武岡-新寧(省幹線張崀桂高速),花垣-吉首-懷化-洪江-靖州-通道(國家重點公路包茂線),常德-漣源-邵陽-永州(國家重點公路二廣線)。"四橫"分別是常德-慈利-張家界-永順-花垣(國家高速公路二廣線聯絡線及張花支線),銅仁鳳凰機場-鳳凰-吉首-沅陵-常德(國家高速公路杭瑞線),邵陽-隆回-洞口-洪江-懷化-芷江-新晃(國家高速公路滬昆線),通道-綏寧-城步-武岡-新寧。
(二)旅遊集散網路建設。最佳化旅遊集散網路,全面提升網路配套功能。在張家界建立一級旅遊集散中心,常德、吉首、懷化、邵陽建立二級旅遊集散中心,桃源縣、澧縣、慈利縣、武陵源區、桑植縣、鳳凰縣、永順縣、沅陵縣、芷江縣、通道縣、新寧縣、武岡市、城步縣、江華縣等建設"十四個"三級旅遊集散中心,形成結構合理的集散網路運營體系。
(三)國際旅遊目的地支撐體系建設。
1、建設完備的旅遊接待服務設施及服務體系。充分整合併合理最佳化配置大湘西的旅遊要素,改善旅遊綜合配套環境。
2、大力完善旅遊交通系統、諮詢服務系統、旅遊標識系統,構建安全、方便、快捷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3、大力引進國際知名品牌酒店。大力發展綠色飯店,推廣綠色旅店標準。扶持和培育本土龍頭酒店企業集團做大做強。積極引入國內外高級連鎖酒店集團、經濟型酒店集團、汽車旅館集團、精品酒店集團,鼓勵發展旅遊文化主題酒店、溫泉特色酒店、會議度假酒店和青年旅社,形成以星級酒店為主體,其他類型接待設施為補充的接待住宿設施體系。
4、提升旅行社綜合競爭力。積極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本土旅行社品牌,鼓勵旅行社向集團化與專業化發展;加強旅行社行業協會的建設,整頓旅行社行業秩序,力爭到規劃中遠期有5-6家旅行社進入全國百強。
5、協調發展酒店餐飲、特色風味餐館和大眾餐飲三大餐飲服務體系。打造大湘西特色餐飲企業品牌,鼓勵成立大湘西飲食集團和餐飲有限公司,力爭近期有2-3家餐飲連鎖企業或聯盟進入全國餐飲業百強,中遠期有5家左右餐飲集團進入全國餐飲業百強。
6、大力發展現代娛樂業。積極開展大湘西"旅遊文化示範工程",培育大湘西旅遊文化娛樂品牌。
7、完善旅遊購物體系,建設10家左右旅遊商品購物中心,打造統一的大湘西旅遊購物品牌,統一使用"大湘西"品牌,並申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四)城市旅遊服務體系建設。
1、構建精品旅遊城鎮體系。將張家界建成國際精品旅遊城市,常德、吉首、懷化、邵陽建成國家精品旅遊城市,鳳凰、新寧建成世界知名的旅遊精品小城鎮,桃源、慈利、桑植、永順、龍山、沅陵、麻陽、芷江、洪江、通道、武岡、城步、隆回、江華、江永建成全國知名的旅遊小城鎮。
2、健全城市旅遊功能。大力提升五市州中心城市的文化品位,創造獨特的城市魅力,美化城市環境,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完善旅遊產業要素,重點在城市休閒空間上有所突破。
3、做大做強縣域旅遊經濟。精心培育縣域旅遊品牌,不斷完善縣域旅遊功能。把旅遊強縣建設與當地縣域經濟社會的發展結合起來,把旅遊助農、旅遊扶貧與加快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使旅遊發展成果惠及城鄉居民。
4、最佳化城市旅遊發展環境。進一步整合資源,創新旅遊形式,豐富城市旅遊產品,開發特色旅遊線路,舉辦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旅遊節慶、文化交流、體育賽事、會議會展等活動;開發富有地方特色的旅遊商品,建設風格獨特、反映當地文化、具有遊覽價值的建築和街區等。
(五)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強統籌協調,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大湘西旅遊公共服務質量與水平。形成政府主導、分級負責,社會協同的多元化、可持續發展的公共服務供給體制,建立健全靈活高效、責任明確、激勵有效的工作機制。明確省旅遊局及大湘西各級旅遊行政部門的公共服務職能;樹立服務型政府理念,提高公共服務能力,推動旅遊行政管理職能向公共服務職能轉變,構建相互緊密配合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到2020年基本完善旅遊信息智慧型化服務體系、旅遊科技服務體系、旅遊安全保障服務體系、旅遊便民惠民服務體系、旅遊行政服務體系等5大體系。重點實施旅行社責任保險統保示範工程和"大湘西旅遊一卡通"工程。
(六)旅遊產業融合建設。
1、加快旅遊與農業的融合。大力發展觀光休閒農業,按照現代觀光農業產業集聚化方式發展,打造各市州現代觀光農業旅遊產業集聚區。在原有示範點基礎上再增加10處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點,並有6-8處進入全國鄉村旅遊示範點行列。
2、加快旅遊與工業融合。支持現有工業園區、高新技術園區、特色工礦業企業、歷史工業遺存進行旅遊化改造,創建一批工業旅遊示範點和生態工業園。建設一批旅遊產業要素完整、旅遊服務體系齊備的生態工業園區。加快旅遊裝備製造業的創新力度,制定相應的鼓勵政策,重點加強旅遊房車、景區索道、信息化數字導覽設備、高星級賓館飯店各類用品等旅遊裝備製造業的發展。在常德市、懷化市等經濟條件較好,交通條件發達的地區,鼓勵企業進行工業旅遊新業態的積極探索,形成在國內具有影響力的旅遊裝備製造產業集聚區。
3、加快旅遊與文化產業融合。大力發展文化創意、影視製作、文化演藝、文化節慶、文化會展和民俗文化等文化產業,積極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集群。對民俗、歷史、藝術等文化資源進行旅遊化改造和國際化提升,建設一大批具有休閒度假功能的文化設施,開發一系列國際旅遊文化精品,形成具有國際水準的旅遊娛樂服務體系和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健康向上、多元化的旅遊娛樂產品,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旅遊品牌。
(七)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到2020年,建成大湘西生態環境的綠色屏障;建成以澧水、沅水、酉水、資水、瀟水、西洞庭湖及借母溪水庫、涔天河水庫等水系水體保護為重點的生態水源保護示範區;建成以生態文化旅遊為核心,生態型工業、農業以及城鎮、鄉村健康發展的生態經濟體系。
(八)文化保護與開發利用。加快文化體制改革,落實相關政策措施,促進大湘西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加快實施文化精品工程,提高旅遊產品的文化品位,增強旅遊的文化底蘊和特色魅力,加快旅遊文化的品牌化、集約化和規模化發展,重點打造十二大精品文化工程。建立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規範指導大湘西文化旅遊產業建設方向。力爭到2015年,初步建成文化保護更加完備、服務功能更加齊全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空間布局比較科學、行業結構更加合理的文化旅遊產業體系。
(九)旅遊產品開發行動計畫。加快武陵源國際旅遊休閒度假區配套設施項目建設,加快武陵源景區轉型升級。加快崀山生態旅遊和標準化體系建設,推進崀山旅遊文化建設、新寧縣城旅遊配套建設;加快建設鳳凰新城,擴大景區容量和規模,提升鳳凰古城接待水平;積極推進里耶古城、老司城、城頭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申報與建設工作,啟動萬佛山-侗寨、虎形山-花瑤列入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名單籌備工作;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遊景區融合工程;科學編制大桃花源、環天門山、芙蓉鎮景點圈、鳳凰古城、邊城茶峒、崀山、洪江古商城、會同古村、通道侗寨、綏寧黃桑、城步南山、武岡古城、江永女書園、江華涔天河等重點旅遊景區旅遊規劃。推動湘西自治州與懷化合作開發"三古文化"旅遊產品;建設常德靈泉農村生態休閒旅遊示範區、常德美麗鄉村生態運動示範區、張家界新大綠生態鄉村度假示範基地、懷化安江農校農業科技旅遊示範基地、"江永五香"旅遊商品產業示範區;逐批將以吉首為中心的湘西旅遊度假區、柳葉湖度假區、環天門山度假區、南山休閒度假區、虎形山-花瑤度假區、千家峒民俗山水度假區、涔天河度假區等建成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建設常德生態體育公園、張家界體育公園、大庸府城、乾州古城、常德步行街、懷化步行街、邵陽步行街、武陵源城區、中方新城9大休閒旅遊綜合體;建設常德市、永定區、武陵源區、吉首市、鳳凰縣、洪江區、新寧縣7大精品休閒旅遊城市;建設常德田園休閒文化示範區、張家界文化旅遊創意示範區、吉首神秘文化創意示範區、懷化民俗文化創意示範區、邵陽生態民俗文化創意示範區、永州民俗文化創意示範區6大文化創意旅遊產品研發基地;建設"元帥故里紅三角"旅遊區,實施紅色旅遊"精品工程";打造張家界-常德、張家界-湘西自治州、常德-懷化、邵陽-懷化4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建設林伯渠故居及紀念館、常德抗日戰爭紀念公墓、桑植紅軍長征出發地、賀龍故居及紀念館、塔臥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通道轉兵會議會址、芷江和平文化城、老山界長征山8大紅色重點景區(點);建設大湘西自駕車旅遊汽車租賃服務中心、汽車租賃服務站和汽車租賃服務點;逐步建成常德"世外桃源"、張家界"山水畫廊"、湘西州"神秘湘西"、懷化"古韻五溪"、邵陽"綠地古風"、兩江(江華江永)"魅力瑤都"6大自駕游基地。辦好湘西鳳凰世界圍棋巔峰對決賽、懷化沅陵國際傳統龍舟大賽、德夯國際山地戶外運動挑戰賽、大湘西國際環風景道汽車拉力大獎賽等4大世界級體育賽事;建設懷化雪峰山生態旅遊區、湘西鳳凰南方長城國際登山運動節、張家界體育運動裝備製造基地3大重點項目;建成洪江中國戶外運動基地、德夯山地戶外運動基地、張家界百猴谷戶外探險基地、張家界戶外拓展基地4大綜合型戶外運動基地;重點開發茅岩河、猛洞河、龍底河3大漂流項目;設計開發沅水山水人文背包旅遊線路、張家界---吉首---鳳凰背包旅遊黃金線路、懷化古城古鎮古村背包旅遊線路、湘西南原生態背包旅遊線路。
(十)旅遊行銷行動計畫。大力建立通暢的行銷渠道。組建大湘西旅遊行銷協調委員會。制定基本行銷策略。以"整體推介、捆綁行銷"的方式行銷大湘西,重點抓好網路行銷和事件行銷,建設大湘西旅遊官方入口網站,在主要客源地設立大湘西旅遊行銷專櫃和旅遊諮詢中心,發展區域旅遊總代理,在重點客源市場舉辦大型推介活動。積極推進航空口岸建設與包機專線建設,加大對國際市場的宣傳力度,與主要客源地品牌旅行社開展行銷合作,針對自駕車群體進行重點行銷,大力開發散客市場。做好旅遊產品和跨市州經典旅遊線路的行銷工作。繼續辦好有關節慶活動,打造節慶行銷平台。
(十一)旅遊扶貧行動計畫。加大大湘西旅遊扶貧工作力度,編制大湘西旅遊扶貧專項規劃,充分保障貧困地區旅遊的持續發展。儘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實現生態旅遊資源有償開發,保障當地社區居民的旅遊開發利益。各級部門加強協作,整合資金,對大湘西生態文化旅遊圈進行重點支持,在項目申報、資金安排上予以傾斜。加快移民小區建設,建設20-50個旅遊扶貧移民小區;大力發展農家樂,重點扶持200戶農家樂;加快"一村一品"產業基地建設,打造50個生態型村莊;加快旅遊扶貧綜合示範區建設,重點建設20個集中連片、成效明顯、具有典型帶動作用的旅遊扶貧綜合示範區;開展大湘西旅遊從業人員"雨露計畫"培訓,集中培訓農家樂經營管理人員5000人;建立大湘西旅遊企業行業協會,壯大旅遊企業規模,帶動旅遊就業、創業;完善小額信貸扶貧到戶形式,實現小額信貸扶貧對象全覆蓋,幫助扶貧對象參與特色產業開發。
(十二)區域旅遊合作行動計畫。
1、與武陵山經濟協作區合作行動計畫。積極推進大湘西全境融入武陵山經濟協作區。抓住機遇主動對接上位政策,深化與周邊區域合作,成立大湘西與武陵山片區旅遊合作發展聯盟,完善協調議事機構及其運行機制。加快交通合作,推進大湘西與武陵山片區各種運輸方式無縫對接。以武陵山精品旅遊線為重點,積極打造跨省合作旅遊線。支持跨區域旅遊行業集團和協會建設,推進市場主體深入合作。打造區域合作網路平台,共建跨區旅遊網站、行銷網站和旅遊電子商務平台建設,加強跨區域旅遊信息溝通。
2、與長株潭城市群合作行動計畫。建立長株潭-大湘西區域旅遊合作磋商會定期會議制度,協商兩地旅遊合作具體事宜,聯手開展宣傳推介;聯手設計旅遊產品,努力實現客源市場的互送互利;圍繞"兩型社會"建設提高服務水平,努力實現服務標準和市場管理的統一;積極開展專題調研,整合大湘西與長株潭的旅遊服務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圍繞湖南省"251"工程,在網路互通、信息交流、互送客源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實現旅遊集散和信息諮詢服務的統一;定期舉辦媒體互動採風、媒體聯合採風等活動;實現旅遊網站相互連結,開闢區域旅遊宣傳專欄,共同打造信息交流平台。
3、與大湘南旅遊圈合作行動計畫。引導各方旅遊主管部門共同簽訂《大湘西-大湘南深化旅遊合作協定》,建立"大湘西-大湘南區域旅遊合作磋商會"定期會議制度,協商兩地旅遊合作具體事宜,推進大湘西南部與大湘南融合發展。積極尋求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形成品牌共建、資源共享、宣傳互動、客源互送,不斷擴大旅遊互動和雙向旅遊規模,促進資本、勞務、人才等旅遊產業要素自由流動,交通、通信、集散服務網路等互建互通;鼓勵城市間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旅遊合作,鼓勵大湘西與大湘南8大城市之間的城市交流、產品連線、行銷聯網,發揮區域組合優勢,共同做大市場,充分發揮平台效用,推動市場交流和互動。
4、與洞庭湖旅遊圈合作。協商簽訂《大湘西-洞庭湖深化旅遊合作協定》,建立"大湘西-洞庭湖區域旅遊合作磋商會"定期會議制度,形成協作區年會機制、旅遊行銷合作機制和旅遊活動互動機制,創新區域旅遊合作形式。簽訂促進旅遊發展"綠色通道"協定,加強大湘西北部與洞庭湖區合作,實現融合發展,共同建立湘鄂旅遊綠色通道,加快洞庭湖交通網路建設,實現大湘西與洞庭湖旅遊交通無縫對接。
5、與湘江旅遊經濟帶合作行動計畫。協商簽訂《大湘江-大湘西深化旅遊合作協定》,建立"大湘江-大湘西區域旅遊合作磋商會"定期會議制度;構建"湖湘文化"和"五溪文化"的文化交流平台及互動發展機制;深化湘江旅遊經濟帶與大湘西旅遊圈的交流與合作,互相借鑑旅遊開發過程中的生態文化保護與利用經驗,為湖南省兩型社會創建提供示範;以湖南省水利"一號工程"涔天河項目為契機,以湘江源頭生態旅遊開發為抓手,將江華、江永打造成湘江與大湘西區域合作示範區,創新區域旅遊合作新模式;改善和提升交通環境,實現全面對接,互為客源市場和旅遊目的地。
6、與鄂西旅遊圈合作行動計畫。在武陵山經濟協作區整體框架下,探討建立中部生態文化旅遊交易會輪流承辦制度。積極整合大湘西與鄂西旅遊資源,依託大尺度的湘、鄂、渝、桂黃金游線,共同策劃和推廣生態之旅、遺產之旅、文化之旅、創意之旅、慢活之旅、科考之旅,打造一程多站、適銷對路的中國中部地區生態文化國際精品線路;積極推進大湘西和鄂西的雙邊、多邊區域合作,鼓勵城市之間、企業之間開展深化合作,有效整合旅遊景區、旅行社、酒店等市場要素資源,引導大湘西旅遊投融資集團(股份)公司和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投資有限公司發揮市場主體作用,積極為企業跨區域發展提供條件,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區域旅遊合作機制;建立生態保護協調機制,在武陵山山地生物多樣性及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武陵山常綠闊葉林水源涵養三級功能區、長江中下游平原農產品提供三級功能區建設和保護方面統一標準、統一行動,建立統一的生態補償機制,加強跨流域綜合治理合作,建立中部地區完整的生態空間格局。
7、與大桂林旅遊圈合作行動計畫。建立大湘西與大桂林無障礙旅遊合作聯席會議制度,消除跨區旅遊壁壘,推出旅遊便利化政策措施,為旅遊企業跨區域經營提供條件,為遊客跨區域流動提供便利服務;推進張崀桂高速和張桂高鐵建設,合理布局和統籌銜接兩大旅遊圈高速公路、軌道交通和航空交通網路體系,加強旅遊交通運輸服務體系合作;共同開發有吸引力的旅遊產品,建立互補的旅遊產品開發格局,合作開發張家界-桂林、鳳凰-桂林的黃金旅遊線,進一步延伸大湘西生態文化旅遊黃金走廊,打造中國中西部地區著名的生態民俗旅遊帶;建立旅遊聯合促銷機制,加大聯合促銷投入,聯合培育客源市場,啟動兩大旅遊圈國民旅遊互訪計畫,共同繁榮國內外旅遊市場;研究制定互贈景區門票、派發旅遊消費券等有利於客源互動的措施,推動形成區域旅遊大市場;打造共同的旅遊信息服務平台,實現遊客集散中心、旅遊諮詢中心、旅遊救援中心聯網,統一旅遊信息服務標準。
(十三)體制機制保障。
1、建立"以政府為主導、旅遊企業為主體、非政府組織主動參與"的"三位一體"多元主體合作框架。
2、建設大湘西旅遊一體化機構。組建"大湘西旅遊投融資集團(股份)公司",建立大湘西旅遊行業協會,成立"大湘西旅遊產業研究中心",設立"大湘西旅遊論壇",設立"大湘西旅遊諮詢服務中心"。
3、建立張家界國家旅遊綜合改革示範區、沅水流域綜合旅遊開發示範區、大桃花源綜合休閒度假旅遊示範區、鳳凰古城民族民俗文化旅遊示範區、湘西南原生態休閒度假旅遊示範區、洪江古商城旅遊示範區、龍山來鳳旅遊經濟協作示範區等七大示範區,發揮帶動示範作用。
4、重點建立和完善十四大運行機制。區域"大旅遊開發集團"主導下的旅遊資源整合開發機制、"共同市場"整合行銷機制、旅遊新業態導向機制、生態補償機制、旅遊"國際標準化"保障機制、跨流域綜合治理體制機制、原生態文化基因保護機制、創新土地管理體制機制、多層級旅遊集散網路構建機制、"多元化"投融資創新體制、創新旅遊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創新旅遊行政管理體制機制、更加開放的政策機制、創新扶貧工作機制。
(十四)政策保障。加大對大湘西的政策支持力度。落實各項保障措施,制訂《大湘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一體化發展框架協定》,編制《大湘西鄉村旅遊發展專項規劃》;出台《大湘西旅遊服務標準》。
(十五)資金保障。積極支持各相關單位申報國家及省內的相關專項資金,積極支持大湘西旅遊資源保護與利用、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的項目納入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和武陵山經濟協作區開發範疇,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對大湘西旅遊企業予以信貸支持。推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工作以及居民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試點。
(十六)用地保障。積極探索大湘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旅遊建設用地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旅遊土地利用評估體系;制定各類旅遊設施建設用地的保障政策;建立用地保障監管機制,保障旅遊開發用地和解決重點旅遊區的土地利用問題。
(十七)人才保障。設立大湘西旅遊發展諮詢委員會,建立大湘西旅遊開發專家顧問機制。加快建設統一規範的旅遊人才市場;制訂《大湘西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辦法(試行)》,完善人才考核評價體系,激發旅遊人才的創新創業活力。
各有關地區和部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認真貫徹落實本規劃中的各項任務,及早制定相應的實施措施與配套政策,儘可能地給予重點扶持。各級旅遊行政管理及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協調配合,推動大湘西旅遊業又好又快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