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湍蛙(學名:Amolops macrorhynchus)為蛙科湍蛙屬的兩棲動物。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雲南等地,常見於水流湍急的山間小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河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湍蛙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兩棲綱
- 目:無尾目
- 科:蛙科
- 屬:湍蛙屬
- 種:大湍蛙
形態特徵,生態資料,
形態特徵
體形大。頭長大於頭寬;吻突出於下頜,吻長大於眼徑,吻棱平行;鼓膜顯著,約為眼徑的2/5;犁骨齒強,斜列;舌後缺刻深。指、趾末端有吸盤和橫溝,指吸盤小於趾吸盤;指間無蹼,趾間全蹼;無外蹠突,具長形內蹠突。背麵皮膚光滑,顳褶明顯,無背側褶,喉側有聲囊褶,喉部與腹部有少許疣粒,肛部及腿部有疣粒。生活時背部黑褐色,具有綠黃色小點斑和幾個褐色斑;腹面褐色;脛部有黑褐色橫斑。雄性體長92mm左右,無聲囊,第一指基部有灰色絨毛狀婚墊。棲息於水流湍急的山間小河之內。河岸兩旁樹木成蔭,夜間常伏於長滿青苔的岩石上。國內僅知分布於雲南(河口、綠春)。
前肢強壯,指萇,第四指長稍短於第三指,但長於第二指,第一指短,末端擴大成吸盤;外側2指吸盤為鼓膜直徑的14%,第二指吸盤大於鼓膜;第一指吸盤小,吸盤有橫溝,指關節下瘤圓而大,外側三指有長指基下瘤,有明顯的外掌突及強大的婚墊;指間無蹼。腿適度長,足稍比脛短,趾間全蹼,指吸盤比趾吸盤小,有橫溝;第五趾稍長於第三指,有窄長的關節下瘤,沒有外踱突,有長形的內踱突。 背麵皮膚光滑;喉部與腹部部分有少許疣粒;肛周圍及腿部有疣粒,喉側有聲囊褶。
生活時背部黑褐色,具有綠黃色小點斑和幾個褐色點,腹部褐色;脛部有黑褐色的橫斑。
雄性小,具咽側成對外聲囊,第一指背側有灰黑色的大婚墊,前肢粗壯。
生態資料
棲息於水流湍急的山間小河,夜間伏於長滿青苔的岩壁上,離河床3m高。河岸兩邊樹木成蔭。用手電光照著時,仍靜伏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