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消化腺

大消化腺

大消化腺是實質性器官,是指位於消化管壁以外的大唾液腺,胰腺和肝臟,它們均由分泌部和導管構成,分泌物經導管排入消化管,對食物行使化學性消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消化腺
  • 外文名:Large digestive gland
  • 分布於:消化管壁內
  • 位於:位於消化管壁以外的大唾液腺
  • 屬於:實質性器官
  • 主要:化學性消化
簡介,消化腺的構成,

簡介

消化腺(digestive gland)包括大消化腺,即3對,從小到大,大唾液腺、胰腺和肝臟,以及分布於消化管壁內的許多小消化腺(如口腔內的小唾液腺、食管腺、胃腺和腸腺等)。大消化腺是實質性器官,包括由腺細胞組成的分泌部和導管,分泌物經導管排入消化管,對食物進行化學消化作用。此外,胰腺還有內分泌功能。

消化腺的構成

消化腺包括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
小消化腺是指分布於消化管壁內的食管腺,胃腺和腸腺等.
人體的大消化腺包括3對唾液腺,肝和胰.
一,唾液腺
唾液腺又稱口腔腺,有腮腺,下頜下腺和舌下腺3對.其分泌物稱唾液,具有清潔口腔,濕潤黏膜和幫助食物初步消化的功能.
二,胰
胰(pancreas)由內,外分泌部組成.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內含多種消化酶,有分解消化蛋白質,糖類和脂肪的作用.內分泌部即胰島,分泌胰島素,調節糖代謝.
胰外包薄層結締組織,後者伸入實質內將胰分為許多小葉.胰實質由外分泌部和內分泌部組成.
1.外分泌部 為復管泡狀腺,由腺泡和導管組成.
(1)腺泡:為漿液性腺泡.腺細胞呈錐體形,核圓,位於基部(圖12-1) .頂部胞質內含有許多嗜酸性酶原顆粒.顆粒多少常隨細胞的功能狀態而變化.基膜與腺細胞之間無肌上皮細胞.腺泡腔內常有著色淺淡的扁平細胞,稱泡心細胞(centroacinar cell),是閏管起始部上皮細胞伸入腺泡腔內所致.
?
圖12-1 胰的外分泌部及胰島(低倍)
(2)導管:由閏管,小葉內導管,小葉間導管和主導管構成.閏管較少,由單層扁平上皮構成,一端伸入腺泡腔形成泡心細胞,另一端匯合成單層立方上皮組成的小葉內導管.導管出小葉後匯合成小葉間導管.導管管徑不斷增粗,管壁也由單層立方上皮逐漸移行為單層柱狀上皮,最後匯合成1條總導管(胰管).
2.內分泌部 即胰島(pancreas islet).胰島散在於腺泡之間,胰尾內較多.
用特殊染色法染色,可見胰島主要由3種細胞構成.
(1)A細胞:數量較少,約占細胞總數的20%,多分布於胰島外周部.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glucagon),使血糖升高.
(2)B細胞:數量最多,約占胰島細胞總數的70%,多位於胰島中央.B細胞分泌胰島素(insulin),降低血糖濃度.
(3)D細胞:數量較少,約占胰島細胞總數的5%.D細胞分泌生長抑素(somatostatin)可抑制A,B細胞的分泌活動.
?三,肝
?肝(liver)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主要功能是分泌膽汁,參與代謝,貯存糖原,解毒及吞噬防禦等,胚胎時期還有造血功能.
肝表面有一層緻密結締組織被膜,被膜表面大部分覆以漿膜.被膜的結締組織隨肝管,血管和神經等伸入肝實質,將肝實質分隔成肝小葉.
1.肝小葉 肝小葉(hepatic lobule)為不規則的多面稜柱體(圖12-2),是肝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由中央靜脈,肝板,肝血竇,竇周隙及膽小管組成.
圖12-2 肝小葉與門管區切面模式圖
(1)中央靜脈(central vein):中央靜脈位於肝小葉中央,接受肝血竇的血液.管壁薄而不完整,有肝血竇開口.
(2)肝板(hepatic plate):是由肝細胞單行排列而成的板狀結構,因切面上呈條索狀,又稱肝細胞索,簡稱肝索,它以中央靜脈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狀排列(圖12-2,3).
圖12-3 肝細胞索與肝血竇模式圖
a.肝細胞(hepatocyte):呈多邊形,體積較大,核大而圓,位於細胞中央,有1~2個明顯的核仁,有時可見雙核.胞質內含有各種細胞器(圖12-4)及多種內含物,這些結構與肝功能的多樣性有關,其含量與分布常因細胞的功能狀況或飲食變化而變化.
圖12-4 肝細胞的超微結構模式圖
?b.電鏡下,肝細胞胞質內含有大量線粒體,為肝細胞的活動提供能量.胞質內含有較多溶酶體,參與肝細胞的細胞內消化,膽紅素的轉運和鐵的貯存.肝細胞內高爾基複合體發達,內質網豐富.粗面內質網成群分布於細胞核與線粒體周圍,可合成多種血漿蛋白,凝血酶原和補體蛋白等.滑面內質網多呈管狀或泡狀,主要參與合成膽汁,脂類代謝,糖代謝以及解毒等功能.微體橢圓形,內含過氧化氫酶等多種氧化酶,可水解過氧化氫等代謝產物.
2)膽小管(bile canaliculi):膽小管是位於相鄰肝細胞之間由質膜局部凹陷形成的微細管道.以盲端起於中央靜脈周圍的肝板內,互相吻合成網,其腔內有微絨毛.肝細胞分泌的膽汁直接進入膽小管,膽小管出肝小葉後匯合成小葉間膽管.
3)肝血竇(hepatic sinusoid):簡稱肝竇,為位於相鄰肝板間的不規則腔隙.竇壁由一層扁平內皮細胞圍成(圖12-5).電鏡下,內皮細胞上有大小不等的窗孔,孔上無隔膜.細胞連線鬆散,無基膜,有少量網狀纖維.竇腔內有一種星型細胞,又稱庫普弗細胞(Kupffer cell),是肝內的巨噬細胞,有較強的吞噬作用,可吞噬清除血液中的異物,細菌和衰老死亡的紅細胞等.肝血都內還有較多的NK細胞,稱肝內大顆粒淋巴細胞(hepatic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有重要的細胞免疫作用.
4)竇周隙(perisinusoidal space):又稱Disse間隙,寬約0.4μm.是血竇內皮細胞與肝細胞之間的狹小間隙(圖12-5).間隙內充滿由肝血竇滲出的血漿.電鏡下肝細胞血竇面的微絨毛伸入血漿內,故竇間隙是肝細胞與血液間物質交換的場所.竇周隙內還有少量網狀纖維和形態不規則的貯脂細胞.後者有貯存脂肪,維生素A和合成網狀纖維等功能.
圖12-5竇周隙與肝巨噬細胞
2.肝門管區(portal area) 相鄰幾個肝小葉間有一結締組織較多的區域,一般呈三角形或多邊形,稱肝門管區.內有小葉間膽管,小葉間動脈,小葉間靜脈,淋巴管和神經等(圖12-2).小葉間靜脈是肝門靜脈的分支,管腔大而不規則,壁薄.小葉間動脈是肝固有動脈的分支,管腔小而規則,管壁厚.小葉間膽管由膽小管匯集而成,是肝管的屬支,其管壁由單層立方上皮組成.小葉間膽管匯集成葉間膽管,最後形成肝左管和肝右管出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