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向西

大海向西

《大海向西》,作者塞弗里斯,通過大海這一意象,來抒發詩人的感受、體驗和冥思,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人這一古老命題的理解和釋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大海向西》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品出處:《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詩選》
  • 文學體裁:詩歌
  • 作者:喬治·塞菲里斯
作品概況,作品原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大海向西
創作年代:現代
作品體裁:詩歌

作品原文

大海向西同一列山脈相會合。
南風在我們左邊吹著,颳得我們惱火極了,
是那種切膚刺骨的風啊!
我們的房子在松樹和角豆樹中間。
高大的窗戶,寬大的方桌,
讓我們給你寫信,到如今已寫了這么久,
那些信投入了分隔我們的裂縫中,
為的是將裂縫填平。
啟明星,當你俯下你的眼睛,
我門的光景便那么甜蜜,勝過那
塗在傷口上的油膏,那樣歡欣,
勝過浸潤舌根的涼水;
那樣寧靜,勝過天鵝的羽翼。
你把我們的生活掌握在你的手心。
吃過流亡的苦果以看,在晚上,
只要我們留在那份牆前面,你的聲音便如希望之火來接迎我們,
而這風又開始嗚咽,
像把剃刀刮著我們的神經。
我們每個人都給你寫同樣的東西,
每個人都在別人眼前沉默不語,
每個人都各自守望著目一個世界,
守望著山脈上的白天和黑夜,
守望著你。
誰來揭掉我們心上的憂愁呢?
昨夜一場大雨,今朝又是那樣,
滿天烏雲緊壓著我們。我們的思想——
好比那松針般的雨腳紛亂如麻,
它們被捆著不用,放在我們的門旁一
準會堆成一座崩潰的高塔。
在這些大部被毀滅了的村子中,
在這面對南風的海岬——
它的山脈在我們前面遮蔽著你——
誰來為我們計算我們決定忘記所要付出的代價?
誰將接受我們的奉獻,在這秋季的末尾?

作品賞析

海是大自然的象徵,在塞菲里斯的作品中也是一個經常反覆出現的主題。他用希臘人對海所特有的那份心靈感應,以詩的形式賦予海一種新的意義,使之成為一個意象和一個表征。《大海向西》這首詩就是通過大海這一意象,來抒發詩人的感受、體驗和冥思,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人這一古老命題的理解和釋義。
這首詩是一首意象化與意緒化融合的詩。詩的第一段,主要由三個核心意象組合構成,這三個核心意象是大海、房子和信。表面上,它們是散在的非邏輯的,但其中蘊含著詩人關於人與自然的詩哲式的述說。大海表征著自然,房子作為人類的棲居所在,成為一個獨特的象徵。人借自然而主存,但他又超出於自然,用人工的操作營造一個存居的空間,這個空間是溫存而安逸的,可同時也形成一種幽閉和阻隔。這樣,在詩中自然的空間——大海與營造的空間——房屋便顯示著自然與人、自然與社會的疏離狀態以及渴求交流的企盼。營造的空間是幽閉的同時又是敞開的,那種渴求交流的企盼,通過寫信方能表達,且通過寫信方能達成。信成了溝通聯結人與自然的中介。“讓我們給你寫信,到如今已寫了這么久,/那些信投入了分隔我們的裂縫中,/為的是將裂縫填乎。”在這裡,塞菲里斯構思奇巧,在大海與房子之間切入了一個寫信的行為,從而賦予這一尋常的生活行為以不同尋常的哲理意蘊。信是一種信息的傳遞,然而作為人類指稱世界的符號,作為人感知冥思的載體,信——語言,乃是人類自身的內在設定,因而它也構成了人與世界發生關係的前提和媒介,正是在此意義上海德格爾說:“語言乃存在之屋。”在海德格爾看來,語言行為其實質乃是一種照明活動,仰賴語言的照明,一切存在才得以示現出來,使之完成通向存在的澄明的境界。因此,一切存在的示現與澄明都藉賴於語言照明這一行為,藉賴於通過語言所進行的對話交談,正是“交談指證出了一個共同世界的存在”(海德格爾《荷爾德休與詩的本質》)。塞弗里斯是否受過海德格爾思想的影響,後人不得而知,但穿透意象,《大海向西》一詩涵蘊的深奧哲理已在向讀者表達一個存在的意義。在此意義上,這首詩是一首哲化的詩,正如海德格爾的某些哲學論著是詩化的哲學一樣。
海德格爾一生致力於撥轉西方哲學的“誤入歧途”,以重新恢復柏拉圖以前希臘文化的本來狀貌,而塞菲里斯的創作靈感也正是淵源於古希臘的文化精神之中。兩人對古希臘文化同樣是心嚮往之、敬仰備至的。正是在古希臘文化這一共同基點上,塞菲里斯表達了與海德格爾相同的關於人與自然、人與存在的感受、冥想和體悟。德國著名浪漫派詩人諾瓦利斯曾說過:“哲學原就是懷著一種鄉愁的衝動到處去尋找家園。”自然就是人類的家園,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賜予人類以血肉之軀,賜予人類以性靈。人一方面作為自然的本真而存在,一方面作為與自然相抗衡相爭鬥的異在而存在。《大海向西》表達了這種詩哲式的流浪精神與憂患意諷,這是作者面對自然所產生的還鄉衝動。“吃過流亡響苦果以後,在晚上,/只要我們留在那粉牆前面,/你的聲音便如希望之火來接迎我們。”詩人在漂泊與放逐中,企盼著家園的回歸。對於他來說,還鄉的衝動執著於一個神聖的秘而不宣的守望。在這守望中,他獲得了步履維艱的旅途上的精神支點,並開始戰勝放逐的孤獨與絕望。“我們每個人都給你寫同樣的東西,每個人都在別人跟前沉默不語,每個人都各自守望著同一個世界,守望著山脈上的白天和黑夜,守望著你。”在詩人看來,守望既神秘又清晰,但很難用理性邏輯去驗證、去把握、去解析;理性邏輯所造鑄的思想之塔,永遠無法企達守望所默錄的一切,因而,“我們為思想,/好比那松針般的雨腳紛亂如麻,/它們波捆著不用,放在我們的門旁,/準會堆成一座崩潰的高塔。”人與自然的疏離,導致了存在的遮蔽,導致了自然的本真與人的本真的遮蔽,“它的山脈在我們前面遮蔽著你。”要讓自然向人敞開,讓人向自然敞開,仍需要人自身的努力。
塞菲里斯是一位具有希臘精神的詩哲。《大海向西》這首詩,雖是一首精煉短小的詩,但在充滿意象的詩行中,濃縮著詩人對於自然與人這一古老命題的哲學沉思。這首詩的表述是純詩式的,它通過意象的張力,把極富存在主義現象學的哲學思辨精神高度濃縮在詩的意象之中。詩人的哲學冥想可能是有意識的,也可能是無意識或者潛意識的,但不管怎樣,詩中的意象,總會或多或少地表現出一些深奧的玄思和神秘的啟示,讓讀者明白一些難以言說的東西。由於塞菲里斯對於意象創造的得心應手,也就避免了一般哲理詩那種桔燥乏味的概念圖解,並確保了其中的奧義永遠向闡釋者敞開。

作者簡介

喬治·塞菲里斯(1900—1971),希臘著名詩人、散文家和外交家。本名喬治·塞弗里阿底斯,塞弗里斯是他的筆名。塞弗里斯曾在法國巴黎攻讀法律,後參加希臘外交工作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結束後曾在卡拉和貝魯特任職,後又任駐倫敦大使。1931年出版了第一部成名之作——詩集《轉折點》,引起人們的矚目,被譽之為“未來的詩人”。此後又陸續出版了《水池》(1932)、《神話和歷史》(1935)、《習作》(1940)、長篇詩《畫眉鳥號》(1942)及《航海日誌》(1940)卷。其中《神話和歷史》共收詩二十四首,描述了詩人對古代神話和逝去歷史的緬懷和追憶,這本詩集是他成熟期的代表之作。塞弗里斯的詩影響很大,被廣泛譯成各國文字,其中長詩《畫眉鳥號》被稱之為當代歐洲詩歌中的傑出之作。由於詩歌創作上的傑出成就,塞弗里斯在1917年獲得希臘雅典學院的帕拉馬斯獎金,1960年獲劍僑大學榮譽博士稱號,196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又獲得英國牛津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榮譽博士及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