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的起源》是科學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蘇聯)И.А.列扎諾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洋的起源
- 作者:(蘇聯)И.А.列扎諾夫
- 出版時間:1982年12月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統一書號:130312057
《大洋的起源》是科學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蘇聯)И.А.列扎諾夫。
《大洋的起源》是科學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蘇聯)И.А.列扎諾夫。內容簡介 大洋占地球總面積的三分之二。缺少大洋地質學的知識,對我們這顆行星的歷史,也不可能有一個正確的概念。本書系統地敘述了洋底的地勢、沉積物的...
大洋江原名雲溪河,發源於小沙江鎮芒花坪村紅岩山。又名藏溪河,資水支流。【大洋江】又名藏溪河,資水支流。在湖南省中部。源出隆回縣紅岩山。東流經黃金井、金石橋、高洲,東北人新化縣,過雙江口、雲溪、爐觀,在三江口納洋溪...
《起源:大陸、海洋與生命的演化》是出版的圖書。本書探討了大陸形成和演變的過程,描述了大洋盆地被破壞和重建的機理,說明了氣候在不同階段是如何變化的。豐富的資料、引人入勝的敘事以及作者所拍攝的獨特的全景式照片,向讀者展示了...
大洋的起源與演化 有關大洋的起源和演化研究從本世紀初才開始,在此之前一般認為大洋盆地是地球表面上永存的形態,也即大洋盆地自從貯水形成以來,其位置和分布格局是固定的。隨著地球科學的發展,特別是本世紀初以魏格納為首的大陸漂移這...
銀元,又名“銀圓”,俗稱“大洋”、“洋錢”或“花邊錢”。銀元起源於15世紀的歐洲,是銀本位制國家的主要流通貨幣。大約在明萬曆(1573年-1620年)年間銀元流入中國。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政府首次在西藏鑄行“乾隆寶藏”...
魏根納認為大陸由較輕的剛性矽鋁質組成,漂浮在較重的矽鎂質大洋殼上,可以作水平移動。在石炭紀以前,全球各大陸是連在一起的,稱為“聯合古陸”(Pangaea),周圍是一片大洋。自中生代(約2億年前)始,聯合古陸相繼分裂為幾塊,...
海與天空的起源/泛大洋/古大西洋/盤古大洋特提斯海/大西洋 2 探索海洋 洋底新發現 海底探查/海床勘測/地質觀測/大洋鑽探地磁勘查/衛星測繪 3 洋底動力 大洋地殼 岩石圈板塊/大洋地殼/岩石圈循環/大洋盆地海底峽谷/微板塊與陸塊 4 ...
1915年魏格納在《大陸與大洋的起源》一書中提出了大陸漂移的概念,然而他們提出的證據未能使地學界相信大陸漂移的真實性。60年代初H.Hess提出了海底擴張的概念,並得到古地磁學、地球年代學以及海洋地質學和地球物理等方面一系列新證據的...
本書共分9章,全面闡述了海洋地質調查及其發展史、海洋三維地震、深海鑽探、海洋沉積物分類及現代海洋沉積作用若干原理、海洋濁流和等深線流沉積作用、海洋沉積地球化學、古海洋學與全球變遷、大陸邊緣地質、大洋地質、海底礦產資源、大洋起源...
海洋占地球面積的70%,是生命的發源地,海洋中有著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空間,人類也在開發和利用海洋,但過度開發使得海洋環境問題日益凸顯。海洋是地球的主體,是自然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生態系。海洋生態文明,是作為原生態文明的起源,也是...
海洋地質學當前研究的重大課題是海底礦產資源的分布和成礦規律,大陸邊緣(包括島弧——海溝系)和大洋中脊為主的板塊構造,以及古海洋學等。海洋生物學是研究海洋中一切生命現象和過程及其規律的學科,主要研究海洋中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大洋底部的構成——海洋岩石圈 雙變質帶 蛇綠岩套 環太平洋地震帶 海嶺地震帶 洋殼的重力異常 地殼均衡論 洋底地磁異常 海底通訊的橋樑——地殼內的“逆電離層 大陸架的結構 大陸架的起源 島弧海溝體系 海溝的形成 海底火山 大洋中脊...
一些根本性的課題,如海洋-大氣相互作用和長期氣候預報、海洋生態系統、海洋中的物質循環和轉化、大洋底的構造以及有關海洋與地球的起源、海洋生命的起源等,都有待於進一步去研究探索。就業大致方向:1. 學術或科研機構擔任研究助理 2. ...
大洋中脊/29 海溝/31 深海平原/32 海山/32 海底最深處/33 海岸 海岸概述/36 海岸線和海岸帶/36 基岩海岸/37 礫石海岸/38 砂質海岸/39 淤泥質海岸/40 紅樹林海岸/41 珊瑚礁海岸/42 蘆葦及鹽生水草海岸/43 冰雪海岸/45 貝殼...
同時,羅斯在南極海域的深海生物取樣中,發現了與J.羅斯數年前在北大西洋發現的同樣的海底生物,從而提出了整個大洋的底層水具有相同特性的結論。J.C.羅斯還發現了南磁極。③ 1842~1847年,美國海軍上尉M.F.莫里系統地研究了大洋的風...
前者分布廣闊,有遍布世界各大洋的世界種(主要見於種以上的分類單元);有廣布於熱帶、極地海域的環熱帶種、環極地種。狹域分布的生物局限於一定海域,此類生物繁多,其中僅分布在某一有限海域的種,稱為地方特有種。系本海域原先就有的...
大陸漂移學說(Continental Drift)是解釋地殼運動和海陸分布、演變的學說。大陸彼此之間以及大陸相對於大洋盆地間的大規模水平運動,稱大陸漂移。大陸漂移學說認為,地球上所有大陸在中生代以前曾經是統一的巨大陸塊,稱之為泛大陸或聯合古陸...
指地球陸地分成的七大陸地部分,即亞洲(全稱亞細亞洲)(Asia)、歐洲(全稱歐羅巴洲)(Europe)、北美洲(全稱北亞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南美洲(全稱南亞美利加洲) (South America)、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Africa)、大洋洲(Oceania)與...
介紹了海岸帶、三角洲、生物礁、大陸邊緣(包括大陸架、陸坡和陸隆)和大洋區等環境特徵、地質過程和演化歷史,分析了發生在海洋中的隕擊事件和缺氧事件,討論了與海洋開發有關的海洋災害、海洋污染和海洋及海底的各種資源、能源的基本...
目前,科學家已經在各大洋的150多處地方發現了“黑煙囪”區,它們主要集中於新生大洋的地殼上,如大洋中脊和弧後盆地擴張中心的位置。2003年“大洋一號”開展了中國首次專門的海底熱液硫化物調查,拉開了進軍大洋海底多金屬硫化物領域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