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冷水圈中在中層水以下鹽度稍有升高的水層,來自北大西洋上部低溫高鹽貧氧的冷卻下沉水。深度在2000~4000m之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洋深層水
- 類型:海洋科技學術語
大洋冷水圈中在中層水以下鹽度稍有升高的水層,來自北大西洋上部低溫高鹽貧氧的冷卻下沉水。深度在2000~4000m之間。
大洋冷水圈中在中層水以下鹽度稍有升高的水層,來自北大西洋上部低溫高鹽貧氧的冷卻下沉水。深度在2000~4000m之間。套用學科海洋科技(一級學科),海洋科學(二級學科),物理海洋學(三級學科)...
[大洋]深層水 [大洋]深層水是2007年公布的海洋科技名詞。定義 大洋冷水圈中在中層水以下鹽度稍有升高的水層,來自北大西洋上部低溫高鹽貧氧的冷卻下沉水。深度在2000~4000m之間。出處 《海洋科技名詞》。
經由大洋性深層海流循環流經,由湧升現象將深層海水體帶至中表層海域。水齡必須超過上千年的條件。經過長時間的保存與表層海水污染的分離,導致深層水具有豐富礦物質及無污染病原等特性的優勢。在日本二十幾年的開發與套用下甚至將深層水...
相對於近岸淺海區而言,大洋區的環境是相對穩定的。大部分大洋表層的陽光充足,浮游植物可以在那裡進行光合作用。大洋區的水溫,在表層水和深層水之間常有溫躍層存在,其厚度從幾百米至上千米。在溫躍層的下方,水溫低、變化小。1500 m ...
匯合後一部分再度穿過主躍層上升向北流,另一部分在南緯40°附近折向東流入南極繞極流,最終形成大規模南北向的大洋熱鹽環流。流速平均約10厘米/秒。它控制著海水溫度和海水鹽度的鉛直分布,以及上下層水的交換。
大洋區在表層水和深層水之間常有溫躍層存在,其厚度從幾百米至上千米。在溫躍層的下方,水溫低、變化小。1500 m以深的水溫基本上是恆定的低溫(-1~4℃)。表層溶解氧含量是高的,都接近飽和狀態,在500-800 m之間出現氧最小值的水...
一、散射層及其生態特點 在大洋深層水域中普遍存在由生物聚集的水層,簡稱深海散射層 (deepscatteringlayer)。其中較密集的浮遊動物和游泳動物(如頭足類、魚類),對聲波能產生較強的散射回波,有些動物有氣囊、魚鰾,對某些頻率的 聲波...
太平洋深層水團的鹽度較低,介於中層水和底層水之間,特別是其氧含量比中層和底層都低。一般認為其源地不在太平洋,而是由大西洋和印度洋移來的。大洋底層的水團,主要是在南極大陸架一些海區形成的南極底層水團散布的結果。南極底層水團...
可以認為南極底層水是底層水的源地。底層水是南極底層水在三大洋擴展的結果。不過,在被海脊隔開的獨立海盆底上,存在著獨特的底層水。底層水在海水與海底之間的熱量和物質交換的過程中起媒介作用,就此意義而言,底層水是一個令人興趣...
《南海晚新生代深水古海洋學變遷》是依託同濟大學,由翦知湣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大研究計畫。中文摘要 本項研究將集成綜合“南海深海過程演變”重大研究計畫已資助項目的古海洋學研究成果,結合2014年南海大洋鑽探IODP 349航次後研究,揭示南海...
大洋中水溫為 -2℃至30℃;深層水溫低,大體為-1℃至4℃。大洋表層年平均水溫:太平洋最高,為19.1℃;印度洋次之,為17.0℃;大西洋最低,為16.9℃。三大洋平均表層水溫為17.4℃,比近地面年平均氣溫14.4℃高3℃。可見...
大洋環流的類型 北海道漁場與南美西岸大漁場的成因 大洋表層環流的地理分布特徵 上層西邊界流對氣候的影響 黑潮的由來 南極海流的特徵 大洋次表層水的運動 大洋中層水的特徵 大洋深層水的運動 大洋底層水是怎么來的 海水波動的特徵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