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晚新生代深水古海洋學變遷

南海晚新生代深水古海洋學變遷

《南海晚新生代深水古海洋學變遷》是依託同濟大學,由翦知湣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大研究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海晚新生代深水古海洋學變遷
  • 項目類別:重大研究計畫
  • 項目負責人:翦知湣
  • 依託單位:同濟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本項研究將集成綜合“南海深海過程演變”重大研究計畫已資助項目的古海洋學研究成果,結合2014年南海大洋鑽探IODP 349航次後研究,揭示南海作為邊緣海,其深部海水對盆地演化和冰期-間冰期旋迴的回響特徵。該項目將採用有孔蟲殼體B/Ca比值和魚牙Nd同位素分析等新手段,結合穩定碳同位素、微體化石及其殼體元素、碳酸鹽含量等其它替代性指標,再造南海深部海水的演變特徵,進而與南海上層海水、西太平洋深部水的古海洋學記錄比較,著重研究:1、中新世以來構造和軌道時間尺度上南海與太平洋深部海水交換的歷史;2、冰期旋迴及更長時間尺度上南海深部海水與碳循環的演變;3、中新世以來南海的碳酸鹽發育與CCD演變。本項研究將為再造邊緣海的“生命史”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同時也為探索大洋深部環流和碳循環演變機製做出國際貢獻。

結題摘要

本項研究依託南海深部大計畫的多個古海洋學研究項目,採用底棲有孔蟲及其殼體化學(氧碳同位素和B/Ca比值)和測年、魚牙Nd同位素等多種替代性指標,結合IODP第368航次的新材料,對南海新生代深水古海洋學變遷做集成研究,並與太平洋深水古海洋記錄做比較,在探討南海早期構造演變的沉積古環境回響、中中新世以來南海與太平洋深部海水的交換歷史、以及晚第四紀冰期旋迴中南海深部環流演變及其對海洋碳循環的影響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為揭示南海作為邊緣海的演化歷史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主要研究進展如下: 1、獲得南海從陸到海的沉積古環境記錄,重新確定重要地震界面的年齡,恢復南海早期構造演變的古水深變化,揭示距今約28Ma前的構造沉降和古環境巨變。 2、發現中中新世南極冰蓋擴張導致太平洋翻轉流PMOC增強和南海深層水13C降低,晚中新世約6.5Ma巴士海峽開始形成導致南海底棲有孔蟲13C的南北梯度變化,而上新世以來PMOC增強使得南海深層水[CO32-]降低、並具有40-50萬年的偏心率長周期。 3、發現末次冰消期北太平洋中層水NPIW增強、而間冰期PMOC較強,並揭示了冰期南海深部海水通風減弱、深部水文界限下降對海洋碳循環和碳酸鹽溶解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