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中脊玄武岩

大洋中脊玄武岩

大洋中脊玄武岩(mid ocean ridge basalt)屬於低鉀拉斑玄武岩的變種,含鈦量也較低,在大洋中脊噴出,由鎂橄欖石、富鈣單斜輝石、斜長石、鈦磁鐵礦和數量不等的淺棕色玻璃組成。岩石中斜方輝石和鈦鐵礦罕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洋中脊玄武岩
  • 外文名:mid ocean ridge basalt
  • 性質:低鉀拉斑玄武岩的變種
  • 特點:含鈦量較低
  • 學科:岩漿岩岩石學
  • 位置:在大洋中脊噴出
主要特徵,形成過程,構造背景,

主要特徵

大洋中脊玄武岩(mid—ocean ridge basalts;MORBS),指形成於大洋中脊環境的玄武岩。大洋中脊為拉張環境,拉張速度很大,通常>3cm/a,可達5cm/a或更高。大洋地殼較大陸地殼薄,一般<10km,成分均為鎂鐵質岩石,上覆很薄的沉積物,不像大陸地殼含有厚的花崗質組成。

形成過程

大洋中脊玄武岩一般是在較低壓力和高溫的條件下經高度部分熔融形成的。在洋中脊發生快速拉張時,熱的軟流圈地幔上涌,溫度一般在1330-1400℃左右,由於上涌速度快,在軟流圈地幔快速到達淺部時,溫度變化並不顯著,又稱為絕熱上升(adiabatic uplift),加上洋殼薄,經過快速降壓的高溫軟流圈地幔物質在淺部發生部分熔融,因此部分熔融程度大,通常ωB可達20%-30%左右。

構造背景

大洋中脊地區是地球上岩漿頻繁發生的地帶,因而玄武岩的源區地幔常常虧損玄武質組分,源區以虧損的二輝橄欖岩和方輝橄欖岩為主。由這種源區熔出的岩漿亦虧損不相容組分,加之上覆地殼沒有富含不相容組分的花崗質岩石,原生岩漿不會因同化混染作用有大的成分變化,在這種背景下形成的玄武岩一般低K2O、TiO2及不相容元素,以洋脊拉斑玄武岩為典型代表。由於MORBS同化混染不顯著,因而能較好地用來反演源區的化學組成。
如果拉張速度較慢(<1cm/a),緩慢的軟流圈上涌所引起的溫度梯度變化也小,熔融部位較深,熔融程度<15%,形成的玄武岩較快速拉張的情況可含較多的K2O及不相容元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