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截至2008年,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235畝(其中:田127畝,地1108畝),人均耕地0.98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3454.2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157.5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6.50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97畝;荒山荒地4636.50畝,其它面積2942.8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64戶通自來水,有31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83.29%)。有38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9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7.0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6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20戶(分別占總數的42.82%和31.33%)。
該村到鄉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4輛,機車6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46畝,有效灌溉率為36.1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4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6畝。
到2008年底,全村未有建
沼氣池農戶;未裝有
太陽能農戶;未有建小水窖。全村有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話;無路燈。有8個
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
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
磚混結構住房;有38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74.88萬元,其中:
種植業收入96.96萬元,占總收入的16.87%;
畜牧業收入72.16萬元,占總收入的12.55%(其中,年內出欄豬 563頭,牛81頭,肉羊640頭);林業收入123.36萬元,占總收入的21.46%;第二、三產業收入261.08萬元,占總收入的45.41%。農民人均純收入1729元,農民收入以核桃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0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1人(占勞動力的8.80%),在省內務工61人。
文化教育
至2008年底,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900平方米,擁有教師3人,在校學生163人,距離鄉中學12公里。截至2008年底,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63人,其中小學生101人,中學生62人。
人文地理
該村是彝族、漢族混居地,生態資源良好,桂花河橫穿其境內,彝族文化濃厚,保存有完好的新石器遺址。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7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755.7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22.9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78戶,共鄉村人口1272人,其中男性638人,女性634人。其中農業人口1272人,勞動力613人。
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5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2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1.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2.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6個,黨員總數67人,黨員中男黨員67人,女黨員7人。 團員85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基礎設施薄弱; 2、民眾接受發展意識較低; 3、民眾缺乏學習。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因地制宜大力發展
核桃、
花椒產業,以糧食生產為主,畜牧業發展為輔,促進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