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顆粒物對大鼠血管內皮的急性影響及其機制研究

《大氣顆粒物對大鼠血管內皮的急性影響及其機制研究》是宋曉明為項目負責人,北京大學為依託單位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氣顆粒物對大鼠血管內皮的急性影響及其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宋曉明
  • 依託單位 :北京大學
結題摘要,項目摘要,

結題摘要

目前,我國城市大氣顆粒物的污染仍處在較高的水平,其對人群健康的影響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大量研究證實了大氣顆粒物是增加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獨立危險因子。但其作用機制尚不明確。本項目採用高脂血症和正常Wistar大鼠為研究對象,給予大鼠一次性氣管滴注不同劑量大氣顆粒物PM10和PM2.5後,觀察其對大鼠血管內皮的急性影響,從而探討顆粒物是否通過損傷血管內皮功能進而導致對心血管系統的急性影響;並通過細胞實驗研究其機制,進而為闡明大氣顆粒物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機制提供新的解釋。 結果顯示: 1 對高脂血症大鼠,氣管滴注不同劑量PM10和PM2.5,可導致肺部炎症的發生,表現為肺灌洗液在白細胞及炎性因子隨染毒劑量的升高而增加,肺切片中也可觀察到相應變化;但反映對血管內皮影響的生物標誌物(ET-1,vWf,VEGF-D,循環血內皮細胞,血管病理等)的變化規律不夠明確,甚至無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變化。 2 對正常大鼠,可觀察到與高脂血症大鼠類似的結果,二者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3 體外細胞實驗也未觀察到PM10和PM2.5對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的影響 綜上,雖然顆粒物與機體心腦血管系統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關,已有明確證據表明顆粒物可導致心血管系統功能發生改變,且血管內皮功能損傷是血管病變的一個重要病理過程,也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但本研究的結果提示:顆粒物並不是通過損傷血管內皮功能而對心血管系統產生影響,需從其他途徑探討顆粒物與心血管系統功能的關係。

項目摘要

目前,我國城市大氣顆粒物的污染仍處在較高的水平。大量研究證實了大氣顆粒物是增加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獨立危險因子。但其作用機制尚不明確。本項目擬採用高脂血症和正常Wistar大鼠為研究對象,給予大鼠一次性氣管滴注不同劑量大氣顆粒物PM10和PM2.5後,觀察大鼠血液中血管內皮功能標誌物NO、ET-1和vWF的不同濃度、血循環內皮細胞的存在情況以及相應病理變化,從大氣顆粒物對大鼠血管內皮功能影響的角度探討顆粒物是否通過損傷血管內皮功能進而導致對心血管系統的急性影響;並通過體外實驗觀察大氣顆粒物對EC大鼠主動脈血管內皮細胞的影響,探討其對細胞生存率、細胞凋亡、細胞膜及線粒體功能等的影響,研究其機制,進而為闡明大氣顆粒物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機制提供新的解釋,並為修訂相關大氣質量標準,採取有效措施預防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的發生提供理論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