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氣對不同波長光線的折射率不同所造成的色散效應。也被稱為“較差大氣折射”。
原因,大氣色散的消除,關於低角度天文攝影中的大氣色散問題,
原因
因地球大氣層對不同波長的光線折射率不同而形成的色散效應.它使星像形成一條位於地平經圈上的小光譜,紫端靠近天頂方向,大氣色散隨天體地平高度的減小而增大,在許多天文實測工作中應考慮它的影響。大氣色散是許多天文實測工作中應予注意的問題。例如,在精確的定位工作中,必須考慮大氣色散對不同光譜型恆星之間相對位置的影響。在從事光電測光時,大氣色散會使恆星的紫外線和紅外線偏離光闌中心,因而發生誤差。用有縫恆星攝譜儀拍攝恆星光譜時,如果狹縫小於大氣色散後的星像,會使恆星光譜能量分布失真。
大氣色散的消除
大氣色散的影響可以通過光學補償法減少或消除。例如,在望遠鏡光路中加一塊稜鏡,使它的色散作用和大氣色散互相抵消。
關於低角度天文攝影中的大氣色散問題
在30°以下,大氣色散會把一顆恆星的影像擴散成一小條幾角秒長的光譜。因此,如果你用的是一次成像的彩色相機,或者打算為你的LRGB作品獲取亮度圖像,拍攝時就應該儘量在目標高度位於30°以上時拍攝。這樣做可以明顯減少色散,也能避免清晰的亮度圖像中恆星的影像被拉長。
使用一次成像彩色相機的攝影師無法避免低角度的大氣色散,但可以通過採用短焦設備儘可能較少這種影響。比如說:你用焦距為500mm的望遠鏡拍攝天體,典型的CCD相機能夠達到的解析度約為每個像素3角秒——這實際上已經足夠消除15°以上高空的任何大氣色散效果。即便是使用了RGB濾鏡,每塊濾鏡允許透過的光也會覆蓋一段較寬的波長範圍,不同波長的光經過不同程度是折射,會拉長低空拍攝的高解析度圖像上的恆星影像。因此,對於30°以下的目標,哪怕是用RGB拍攝方法,也要把你的照片限制在中低解析度,以避免恆星影像被拉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