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和海洋的相互作用》是科學出版社1979年1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E.B.柯勞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氣和海洋的相互作用
- 作者:E.B.柯勞斯
- 出版時間:1979年1月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國際標準書號:13031936
- 中國分類號:P732.6
《大氣和海洋的相互作用》是科學出版社1979年1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E.B.柯勞斯。
海洋和大氣間存在著持續的動量、熱量和物質的交換,這種彼此互為影響的過程稱為“海洋—大氣相互作用”。研究內容 是現代物理海洋學重大研究課題之一。它研究的主要內容:海—氣界面的熱量交換、質量的變化和氣體的交換。在海洋中,由空氣垂直渦動所引起的接觸熱交換是主要的傳熱形式,其次是對流的接觸熱交換,接觸熱...
海–氣關係,海洋與大氣之間,通過能量和物質交換產生的相互作用關係。海洋和大氣是地球氣候系統的兩個主要成員,是地球上兩部分密度不同的流體,它們之間有著廣闊的交接面,構成了耦合系統,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尺度上形成各種相互作用的過程和現象。認識這些運動過程和現象,評估它們在天氣和氣候環境演變中的作用,探討...
海洋和大氣的相互作用是天氣和氣候長期變化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人類生存環境。這種作用是以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的形式進行的。側重於能里交換研究一般稱為海氣相互作用研究(Air-Sea Interaction),而側重於物質交換研究,一般稱為海氣交換研究(Air-Sea Exchange)。海氣熱交換,是海洋和大氣之間,相互作用,穿越海氣交...
大氣—海洋系統是地球的大氣圈與占地球面積71%的海洋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構成的系統。海—氣相互作用的研究分三個方向進行,即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以大尺度為重點,即分析大尺度海洋與大氣過程中熱力與動力相互作用,研究海洋對大尺度風應力回響,大氣對大尺度海洋溫度波動回響,海洋對大氣變化起著調節與滯緩作用等...
《大氣和海洋的相互作用》是科學出版社1979年1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E.B.柯勞斯。內容簡介 本書是海-氣相互作用問題較全面的專著。內容有:海-氣兩種介質中及其交界面處的物態,輻射加熱和冷卻,海浪,湍流傳輸及其對海面上下邊界層結構的效應,以及依賴于海-氣傳輸過程的特徵擾動。本書可供氣象專業、物理海洋專業...
海洋與大氣環流系統是通過海氣交界面的相互作用而耦合在一起的,海洋主要是通過向大氣輸送熱量而影響大氣,是大氣環流的主要能源;大氣則主要是通過向海洋輸送動量和熱量而影響海洋,近地層的風是海洋環流的主要驅動力。溫帶海洋和大氣的主要動力學和熱力學的時問尺度,相差好幾個量級,海洋的時間尺度比較短,大氣環...
《海洋和大氣的相互作用》是一本1991年8月出版的圖書。圖書目錄 第一章總論 1.1 海洋資料在發展海洋科學中的重要意義...(1)1.1.1海洋資料是發展海洋科學的必要條件和重要基礎...(1)1.1.2海洋資料是人們開發利用海洋所必需的科學依據...(3)1.2 海洋水文資料的基本特點......
耦合模型在同步模式運行時,大氣和海洋的互動頻繁,異步整個模擬(Manal,e等,1979)時,深海是紡平衡,只有上層大氣相互作用被模擬。後者的基本原理與巨大的差異在時間尺度上是種媒體的變化迫使的回響。低層大氣在幾星期到幾個月的條件下動態調整到任何變化,因此在長時間尺度中,它是在統計平衡與上層海洋條件。另...
通常把空間範圍達數千千米以上、時間長達幾周以上的相互作用,稱為大尺度海–氣相互作用。其內容包括大氣對海洋的影響、海洋對大氣的影響及海–氣之間的相互作用。由於大尺度海–氣相互作用的範圍廣、時間長,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深遠,與人類活動的關係密切,已成為大氣科學和海洋科學中重要的課題。這一課題的研究...
既是大氣與海洋相互作用的結果,反過來又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不同地區的大氣和海洋。它的出現,往往使南美洲西海岸形成暴雨和洪水泛濫,給東南亞、澳大利亞和非洲帶來的卻是乾旱少雨。厄爾尼諾年西太平洋颱風位置偏東偏南,生成及登入我國數量減少,夏季東北氣溫偏低,已為我國不少專家所證實。但是年度和夏季降水多少及...
氣體在海洋與大氣間的交換,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及其他各種氣體,不斷通過界面進入海水;各種海水溶解氣體,也不斷越過界面進入大氣:形成了氣體成分在海-氣之間的交換。學者們提出過一些不同的模型,來解釋這種交換的過程。術語含義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及其他各種氣體,不斷通過界面進入海水;各種海水溶解氣體,也不斷越過...
2.海洋天氣分析和預報。研究海上的天氣和天氣系統及與其密切相關的海洋現象,包括海霧、海冰、海浪、風暴潮、海上龍捲、熱帶風暴、溫帶氣旋的機理分析及其預報方法(見海洋水文氣象預報、天氣分析、天氣預報)。3.海洋和大氣的相互作用。在海洋氣象學中所研究的海-氣相互作用,主要是海洋和大氣之間各種物理量,包括熱量...
尤其是大氣中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微量氣體對氣候影響的日益顯著,以及大氣污染和酸雨問題的出現,不僅使人們更加認識到大氣化學在大氣科學中的重要性,而且隨著研究的深入,更認識到大氣化學過程和大氣物理過程的相互作用,從而促進了這兩個分支學科的相互結合。與其它學科關係 大氣科學在很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先是以氣候學...
海洋與大氣之間以多種方式進行著相互作用,包括物質(如水、鹽分、氣體等)和能量(熱量和動量)之間的交換、物理過程之間的相互影響等。海洋占地球面積的70%以上,在全球熱量平衡、水汽循環、碳循環中起到核心作用,大氣則是驅動海水運動和海洋環流的重要能量源,也可以通過雲、蒸發等方式改變海洋的熱力狀況。科研條件 ...
海面蒸發產生的大量水汽,可被大氣環流及其他局部空氣運動攜帶至數千公里以外,重新凝結成雨雪降落到所有大陸的表面,成為地球表面淡水的源泉,從而參與地表的水文循環,參與整個地表的物質和能量平衡過程。由此可見,海洋對全球天氣和氣候的形成,以至地球表面形態的塑造都有深遠的影響。全球尺度的海洋-大氣相互作用,不僅...
海-氣相互運動是研究海-氣界面分子過程的動量、熱量、水汽和其他物質的輸送,近海面湍流邊界層中的湍流能量方程,湍流的鉛直結構,湍流邊界層中各種參量的確定及邊界層模式,大氣與海洋間的動量和能量的傳遞,及其與風海流和風浪生成的關係,大尺度和中尺度的運動,及其相互作用與天氣預報及海況預報的關係,海洋對大氣...
海洋和大氣之間的相互作用,首先表現在通過海洋和大氣交界面的各種物理量的交換。它包括熱量、動量、水分、鹽粒、塵埃和其他微粒物質,以及二氧化碳氣體和電荷等的交換。由於海洋和大氣的物理特性不同,它們在相互交換和全球能量的收支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占地球表面約71%的海洋,同大氣相比,具有下列熱力學和動力學的...
海氣關係,海洋於大氣之間,通過能量和物質交換長生的相互作用關係。海洋和大氣是地球氣候系統的兩個主要成員,是地球上兩部分密度不同的流體,它們之間有著廣闊的交接面,構成了耦合系統,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尺度上形成各種互相作用的過程和現象。簡介 海_氣關係 ocean_atmosphere relation 認識這些運動過程和現象,評估...
水從海面蒸發,儘管吸收了海中的熱量,但是水汽進入大氣後,並不能直接使空氣溫度升高,只有當水汽再凝結(升華)成水(冰)——產生雲和降水時,才將蒸發潛熱釋放到大氣中,這就是潛熱的含義。在海–氣熱交換中,潛熱比感熱更重要,特別是在熱帶地區。解釋 地球大氣及海洋的總能量歸根到底是來自太陽輻射的能量。
海面氣層湍流輸送(sea surface, turbulent transfers in the layer over) 大氣物理屬性在海面以上厚度約數十米的大氣層中因湍流而引起的鉛直輸送。它直接體現的海洋和大氣之間的相互作用。湍流輸送通過由小到大的海洋湍渦和大氣湍渦相互傳遞。分別影響到各自的大尺度現象。因而,海面氣層的湍流輸送是深入研究海洋和...
首先認識到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物理過程是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的結果,即海洋溫度的變化與大氣相關聯。所以在80年代後,科學家們把厄爾尼諾現象稱之為“安索”(enso)現象。其次是熱帶海洋的增溫不僅發生在南美智利海域,而且也發生在東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它無論發生在哪時,都會迅速地導致全球氣候的明顯異常,它是氣候...
這種海洋與大氣的相互作用和關聯,氣象上把兩者合稱為ENSO(El Niño/La Niña-Southern Oscillation,簡寫ENSO,音“恩索”)。這種全球尺度的氣候振盪被稱為ENSO循環。圖1左圖:太平洋平時狀態(赤道風將溫水向西吹、冷水沿南美洲海岸上涌);圖1右圖:聖嬰現象(溫水向南美洲吹送,冷水不再上涌而使海洋變暖)...
考慮到THC的引入,大氣和海洋的相互作用看起來也對年代際和更長時間尺度有重要影響。大尺度大氣強迫的相互影響,包含有在低緯的加熱和蒸發,在高緯的降溫和降水增加,組成了現代大西洋THC潛在不穩定的基礎。ENSO通過改變熱帶大西洋的淡水平衡,也可能會影響THC,從而提供了一個低緯和高緯間的耦合。表征通過海底山脊和...
海洋占地球表面面積的71%左右,它能吸收到達地表的大部分太陽輻射能,海水又具有很大的熱容量,所以它是氣候系統中一個巨大的能量貯存庫。洋流在熱量輸送和全球熱量平衡中起著巨大的作用,海洋表層在數月到數年內與大氣或海冰相互發生作用,調節其溫度。海洋的深層熱量調節時間則需要幾百年。陸地表面具有不同的海拔高度...
厄爾尼諾是發生在赤道中東太平洋的海洋事件。狀態介紹 厄爾尼諾主要是通過赤道中東太平洋的大氣和海洋的相互作用,來影響熱帶地區環流系統的異常。也就是說厄爾尼諾的出現使得熱帶緯圈環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這種環流的影響下,會造成一系列的熱帶地區的氣候異常,又通過熱帶和熱帶外的大氣的相互作用,影響到北美,影響到...
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通常交替出現,對氣候的影響大致相反,通過海洋與大氣之間的能量交換,改變大氣環流而影響氣候的變化。從近50年的監測資料看,厄爾尼諾出現頻率多於拉尼娜,強度也大於拉尼娜。拉尼娜常發生於厄爾尼諾之後,但也不是每次都這樣。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相互轉變需要大約四年的時間。中國海洋學家認為,中國在1998...
全球氣候系統是指決定整個地球氣候的形成、分布、特徵和變化有直接和間接影響的多個環節組成的子系統,包括大氣、海洋、陸面、冰雪及生物圈等。系統的各圈層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相互作用,這些相互作用不但有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還具有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尺度。在氣候系統的各圈層的相互作用中,最重要的是海氣相互作用...
在這些圈層的交界面上,各種物質的相互滲透、相互依賴和相互作用的關係表現得尤其明顯。範圍 環境系統的範圍可以是全球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例如一個海島或者一個城市都可以是一個單獨的系統。全球系統是由許多亞系統交織而成,如大氣-海洋系統、大氣-海洋-岩石系統、大氣-生物系統、土壤-植物系統等等。局部同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