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歌可村

大歌可村屬於雲南省宣威市東山鎮,屬於山區,距離鎮11公里,國土面積4.05平方公里,海拔1980米,年平均氣溫12 ℃,年降水量800毫米,適宜種植包穀洋芋等農作物。有耕地1101.53畝,其中人均耕地1.97畝;有林地4400.6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48戶,有鄉村人口541人,其中農業人口538人,勞動力306人,其中從事第一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歌可村
  • 下轄地區:轄1個村民小組
  • 地理位置:雲南省宣威市東山鎮
  • 人口:541人
農村經濟,基礎設施,自然資源,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農村經濟

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25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3萬元,畜牧業收入88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00頭,(其中肉牛8頭,肉羊21頭);林業收入1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80萬元,工資性收入2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20.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2.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人,在省內務工13人,到省外務工2人。

基礎設施

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27戶通自來水,有11戶飲用井水,有12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14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75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8戶。
該村進村道路已硬;距離最近的車站1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1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11輛。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之一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3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088.60畝(其中:水田1950畝,旱地7138.6 畝),人均耕地3.8畝,主要種植甘蔗、水稻、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6465.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303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畝,主要種植芒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846畝,其中養殖面積18畝;茶園面積603畝;甘蔗面積4997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 、水稻、茶葉,主要銷售往縣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67.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8%。該村特色產業為製作土陶,計畫大力發展甘蔗、茶葉產業。成立專業合作組織1個,其中,已登記註冊1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210人 。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88戶,共有鄉村人口2949人,其中男性1457人,女性1492人。其中農業人口2854人,勞動力1180人。該村以漢族、傣族為主,其中漢族1786人,傣族787人,布朗族226人。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人,占人口總數的0.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477 人,參合率84%;享受低保26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6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5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1757平方米,擁有教師23人,在校學生334人,距離沙河中學7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94人,其中小學生334人,中學生160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6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2004年被縣評為青年文明村寨等。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3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4 人,少數民族黨員15人,其中男黨員45人、女黨員9人。2003年被評為先進集體。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忙開、崗東、忙東、青海、那落、那落山、大擺、罵梅樹、忙嘎、回堆、邦協、忙勒、新村 垛火、忙開等15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5個,共有團員173人。該村2005年被評為先進基層團總支。

新農村建設

2007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2428.33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新農村建設前農民人均純收入1215元,新農村建設後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781元;人均有基本農田0.7畝;人均有經濟林果0.03畝;每戶有1院安居房、有688個科技明白人、有8個好的發展項目、有281個以沼氣為主的潔淨能源;有1個黨群致富聯合體,有1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有15個新農村建設理事會;有8條進村入社硬板路;村級建有社會事業發展規劃8個,有村容村貌整治規劃8個,有產業發展規劃14個。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抵禦自然災害能國差,產業結構調整難度大,複種指數不高,行不成產業化經營模式,半山區和壩區發展不平衡,貧困面大,發展步伐緩慢。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鞏固甘蔗產業,生態化發展茶葉產業,以養殖小區方式推進養殖業發展,培育運輸業,最終實現村民收入增加,全村經濟發展。到202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4684萬元,每年遞增15.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000元以上,與全省同步實現小康。根據這一總體目標,人口自然增長率嚴格控制在8%以內,基本實現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