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605年正月—618年三月)是隋煬帝楊廣的年號,歷時13年多。其名稱來自《易經·繫辭上》:“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 《隋書》《...
劉元進在晉安起兵反隋,稱皇帝。唐武德五年(622年)正月,降唐。[1] 參考資料 1. 大業十三年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引用日期2014-02-11] ...
大業元年,即公元605年。四年後 ,隋煬帝親征 ,平定吐谷渾。隋煬帝仗恃國力富強,驕奢淫逸,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即位後幾乎每年徵發重役 。...
大業十三年(617),李淵從太原起兵,厚禮聘為大將軍府記室參軍,專門典掌機要。次年(618),李淵自立為帝,命為黃門侍郎。其弟溫彥博為中書侍郎,二人同列朝堂供職...
薛舉(?~618年),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縣)人。隋朝末年地方割據群雄之一,金城校尉薛汪之子。容貌魁梧,驍勇善射,初任金城校尉。錢財巨萬,喜交豪傑。大業十三年(617...
苑君璋,生卒年不詳,朔州馬邑(今山西朔州)人。出生豪族,娶劉武周之妹。大業十三年(617年),劉武周於隋末殺王仁恭起事,以為苑君璋內史令,苑君璋勸劉武周依附突厥,...
蕭銑(583~621年),南蘭陵(今江蘇武進縣)人。隋末唐初地方割據軍閥,梁武帝蕭衍六世孫。少時孤貧,事母至孝,寬仁大度。大業元年(605年),以外戚之恩蔭,授羅川令...
從大業十三年三、四月瓦崗軍圍逼東都開始,以瓦崗軍為中堅,以竇建德、杜伏威為兩翼的農民起義軍,對隋王朝進行了摧毀性的打擊。六月,瓦崗軍大敗隋軍,東都危急。七...
祖君彥(公元?年至六一八年),字不詳,范陽人。生年不詳,卒於唐高祖武德元年。容貌短小,言辭訥澀隋大業十三年,(公元六一七年)官至東平郡書佐郡陷於翟讓,為李密...
將作令,官名。即將作監長官,隋煬帝大業十三年(617) 改將作大監置,唐高祖武德(618—626)初稱大匠。參見“將作大匠”。 ...
柴孝和(?—617年),隋朝時期人物,原為隋朝鞏縣長,公元617年(大業十三年),瓦崗軍首領李密、翟讓攻克洛倉,開倉賑濟百姓,柴孝和投降李密,得到李密的重用。...
” 大業十三年十一月癸亥,李淵在長安立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遙尊江都的楊廣為太上皇。次年三月,楊廣在江都被殺。《隋書》《北史》只作大業年號到十三年。《...
瓦崗軍是隋末農民起義軍隊中戰鬥力最強的隊伍。早在大業七年(611年),東郡韋城縣(今河南滑縣)人翟讓因畏罪逃亡到瓦崗寨(今滑縣南),繼而聚眾起事。不久後,同郡...
徐圓朗(?―623年),兗州(治今山東兗州)人,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大業十三年(617年),起兵反隋,攻占東平(今山東鄂城東),分兵略地,有眾二萬餘人。後附李密。李密...
[1] 同年,李密助楊玄感反隋失敗,投奔瓦崗。大業十三年(617年),翟讓在王伯當與徐世勣的建議上將瓦崗之主的位置讓給李密, [2] 李密自稱魏公,封翟讓為司徒,單...
大業十三年(617年),隋煬帝巡幸江都時,組織段達、元文都、皇甫無逸等人,總管留守東都。大業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弒殺隋煬帝後,即位於洛陽,年號皇泰。 皇泰...
大業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陽郡丞元寶藏帳下為官。元寶藏起兵回響瓦崗李密,元寶藏給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寫,李密見魏徵非常有文才,於是召見魏徵,魏徵獻上...
開皇初年,擔任隋文帝的侍衛,後來從軍參加滅陳朝和攻打吐谷渾、靺鞨的戰爭。因所立戰功,授任光祿大夫。大業十三年(616年),奉命鎮壓占領洛口的瓦崗軍時,受到監察御...
以隋大業十三年九月廿一日薨於江都,時年七十一。”宇文述人物評價 編輯 《隋書》:“宇文述以水濟水,如脂如韋,便辟足恭,柔顏取悅。君所謂可,亦曰可焉,君...
公元617年是農曆丁丑年,是中國農曆牛年,隋大業十三年。...... 公元617年是農曆丁丑年,是中國農曆牛年,隋大業十三年。中文名 公元617年 乾支年曆 農曆丁丑年,中...
大業十二年(616年)七月,楊廣從洛陽去江都。次年四月,李密率領的瓦崗軍逼圍東都,並向各郡縣發布檄文,歷數楊廣十大罪狀。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李淵在晉陽起兵,...
從隋大業十三年至唐顯慶二年,一代名將張士貴追隨唐初三代帝王李淵、李世民、李治奮戰40年,為大唐江山出生入死,屢建奇功。卒後唐高宗為他舉辦了隆重的葬禮,贈輔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