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繁殖方式,棲息環境,分布範圍,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大棕蝠體型中等大小,前臂長49~57mm。吻鼻部正常,吻鼻端局部裸出。具稀疏短毛,吻兩側凸起。耳較長,基部較寬呈三角形,耳先端廣圓。耳屏舌狀,較長,先端向前傾,第3指具3個指節,自第3至第5指長度遞減。雄性陰莖作“『“形彎曲。尾尖露出尾間膜約4~5mm。
大棕蝠體背面毛茶棕色,毛基色較濃,毛端黃棕色。腹面淡褐色,後腹及其兩側毛色染黃。翼膜淡褐色。
大棕蝠頭骨較長,顱全長超過20mm。吻鼻部較短寬,腦顱較低。矢狀嵴和人字嵴較發達而不突出。無眶後突。顴弓後部較寬。前頜骨前部中間有明顯的鼻窩。
生活習性
大棕蝠群息,而不同種也能群息同一個場所,一般由幾十隻到幾百隻組成群體,匍匐於房頂的過木或房梁夾縫中或倒掛在樑上。大棕蝠有記憶能力,當飛出進入洞時, 不發出聲音,當飛出後立即用網把洞門塞上,當飛回後,他不發出聲音,他們只記洞口是無阻,高速度飛回進入網中。
大棕蝠對光照極度敏感,反應僅次於水鼠耳蝠,處在黑暗期依太陽或季節不同而不同控制其體內生理生化和機能,大棕蝠這種依照太陽或季節控制動物生理化習性和機能,明顯地隨著日光照射時數減少而繁殖,故叫短日類動物。
大棕蝠在日落黃昏或天明前後,夜色蒼茫時飛出覓食,主要以大型的鞘翅目昆蟲為食,也食雙翅目昆蟲。每當幕色降臨之時,大棕蝠飛出棲息地忽上忽下,急劇地變動飛行方向形成游戈式飛形,似乎雜亂無章飛行,其實是追逐昆蟲覓食。在空中施展全身技巧, 有時能急轉360度。在飛行時不斷從喉嚨和鼻子發出聲波故嘴鼻為聲納“ 發射器” ,大棕蝠能一秒鐘發出50組超聲脈衝,同時能準確接收和分辨同樣數目回聲,能迅速判明物體距離和大小,同時能探測幾個目標的形貌和位置。凡是發音在C調以下的昆蟲都能免出被它捕捉。蚊蟲發音D調至F調,與G調相當,則容易被捕捉。大棕蝠一分鐘可捕十幾隻昆蟲。
大棕蝠越冬地點不詳,它們大概無長距離的遷移。
繁殖方式
大棕蝠6月初產仔,每產1~2仔。兩個月後達成體大小。
大棕蝠幼崽, 產後會爬而不睜眼,不能飛,靠吸吮乳汁生活。
棲息環境
大棕蝠在夏季棲息在房含棚頂、闊樓,夾壁牆,木製的水塔等各種不同的隱蔽所里,但不一定只選擇建築物,也棲息於岩隙之中。隱蔽所除要求黑暗,適宜的溫度以外,對安靜等其它條件要求也較嚴格。冬季棲息環境不詳。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道爾、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白俄羅斯、比利時、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中國、賽普勒斯、捷克共和國、丹麥、法國、喬治亞、德國、直布羅陀、希臘克里特島、梵蒂岡、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以色列、義大利西西里島、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前南斯拉夫共和國、馬爾他、摩爾多瓦、摩納哥、蒙古、黑山、摩洛哥、尼泊爾、荷蘭、巴基斯坦、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聖馬利諾、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巴利阿里、瑞典、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泰國、突尼西亞、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英國、烏茲別克斯坦、越南。
中國除東北外,還見於內蒙、山東、河北、陝西、甘肅等地。
亞種分化
序號 | 中文名 | 學名 | 命名人及年代 |
---|---|---|---|
1 | 大棕蝠指名亞種 | Eptesicus serotinus serotinus | Schreber, 1774 |
2 | 大棕蝠北方亞種 | Eptesicus serotinus pallens | Miller,1911 |
3 | 大棕蝠南方亞種 | Eptesicus serotinus andersoni | Dobson,1871 |
4 | 大棕蝠台灣亞種 | Eptesicus serotinus horikawai | Kishda,1924 |
5 | 大棕蝠新疆亞種 | Eptesicus serotinus subsp | —— |
(參考資料來源:)
種群現狀
種群分布不零散,且非常廣泛。有記錄顯示種群數量在一些地區增加,例如歐洲北部的一些地區;而其他部分地區減少,例如丹麥、英國,特別是奧地利的東部,大棕蝠數量已下降70%。土耳其和伊朗的物種數量比較少,但再北非等地數量卻很龐大。中國的一些省份也很常見。
該物種的種群數量趨勢未知。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