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栗鰓金龜

大栗鰓金龜

昆蟲名,為鞘翅目,鰓金龜科。分布於中國的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自治區、山西、河北、甘肅、陝西和四川;蒙古和蘇聯。寄主於玉米、小麥、青棵、油菜、豌豆、甜菜、馬鈴薯及蘋果、林木等。以幼蟲為害玉米、小麥、大麥、馬鈴薯、油菜、豌豆幼苗。成蟲嚴重為害雲杉、杉樹和樺、楊等樹木,幼蟲嚴重為害大田作物(如青稞、小麥、豌豆、馬鈴薯、玉米、甜菜等)和苗圃中的苗木,常導致毀種重播或顆粒無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栗鰓金龜
  • 拉丁學名:Melolontha hippocastani mongolica
  • 別稱:大栗金龜子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昆蟲綱 Insecta
  • :鞘翅目
  • :鰓金龜科
  • 分布區域:內蒙古、甘肅、河北、陝西、山西、四川等
  • 天敵:寄生菌、蠅和鴉、鵲、鷹、雕等。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防治方法,加強預測預報,農業技術措施防治,藥劑防治,地理分布,相關文獻,

形態特徵

體長 25.7 ~31.5毫米,體闊11.8~15.3毫米。大型甲蟲。雄體狹長,雌體較短闊。體色黑、黑褐或深褐,常有墨綠色金屬光澤。鞘翅、觸角及各足跗節以下棕色或褐色,鞘翅邊緣黑色。腹部第1至第5腹板側端有乳白色三角形斑。頭闊大,唇基長,略呈矩形,密布具毛刻點,頭面上具毛刻,點中央大而稀,四周細而密;觸角10節,鰓片部雄體7節,長大彎曲;雌體6節,短小。前胸背板橫闊,中有寬淺縱溝,溝內密生長毛似馬鬃,溝側幾光滑,兩側刻點具密毛,齊後緣有一長毛三角形區,側緣鈍角形擴展,前側角近直角形,後側角向側敞出銳角形。小盾片半橢圓形。鞘翅縱肋Ⅰ、Ⅱ、Ⅳ高而明顯,Ⅲ可辨或消失,密布乳白色針狀毛,肩凸、端凸發達。臀板大,三角形,端部常明顯延伸呈柄狀,延伸部雄體長而寬狹不一,雌體則細短甚或不見。胸下密被絨毛,後胸前側片與後側片密被乳白鱗片,腹部密被乳白伏毛。前足脛節外緣2齒(雄)或3齒(雌)。爪下有1垂直生爪齒。
大栗鰓金龜大栗鰓金龜
大栗鰓金龜大栗鰓金龜

生活習性

四川甘孜 6年完成 1代,幼蟲越冬 5次,成蟲越冬 1次,康定 5年完成 1代。越冬成蟲於5月上旬開始出土,5月中旬達盛期。5月下旬開始交配產卵,卵期45~66天,7~8月孵出幼蟲。10月份逐漸下移到40cm以下的土層中越冬,越冬幼蟲於次年4月上旬開始上升到表土層取食為害,如此經過4年,第5年6月下旬幼蟲開始老熟,並繼續越冬,幼蟲期長達58個月。第6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幼蟲在土中作土室化蛹,蛹期是60~72天。8月上旬到9月中旬羽化為成蟲,成蟲當年並不出土,10月開始越冬。成蟲出土後,飛到蘋果和附近樹上取食交尾,成蟲喜在晴天傍晚8~9時出土,飛翔時發出類似於飛機馬達的響聲,雨天或氣溫低於12℃時,成蟲不出上或很少出土。成蟲在果園和林內的分布規律大體是林緣多於腹地,溝邊多於當風坡地。有的白天潛伏在枝葉叢中取食,全天都可以見到成蟲飛翔,以下午16~22時最盛,主要是雄蟲尋找雌蟲交尾,成蟲有假死性和趨光性。分布上限為4200m,成蟲有多次取食和重複交配的現象,交尾後雌成蟲有飛回原出土地產卵的習性。6~7月間,雄雌成蟲先後死去,成蟲壽命長達10個月左右。雌成蟲喜歡在沖積的砂壤土中產卵,砂壤土和石砂土中比較少,每雌產卵14~47粒,卵產於13~26cm的土層中,呈堆狀,每堆平均有21粒。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時,最適於卵的生活和發育。初齡幼蟲主要取食腐殖質及植物鬚根。由於成蟲產卵成堆,一年中幼蟲有成團為害的現象,苗木受害更嚴重。在幼蟲階段的5年中,第1年不為害或為害很輕,第2~4年為害果苗和農作物,猖撅為害在第4年,第5年的為害較輕。幼蟲生活在土中,因季節氣溫的變化,垂直移動很明顯,10月中旬開始下移,翌年4月中旬以後又開始上升到5~15crn的土層中活動。幼蟲第5次越冬後,在20~30crn的土層中作上室,土室橢圓形,長2.4~2.7mm,直徑1.9~2.3cm,老熟幼蟲潛伏其中化蛹。該種是川西主要地下害蟲。成蟲嚴重為害雲杉、杉樹和樺、楊等樹木,幼蟲嚴重為害大田作物(如青稞、小麥、豌豆、馬鈴薯、玉米、甜菜等)和苗圃中的苗木,常導致毀種重播或顆粒無收。生活史很長,需 5~6年完成一代。幼蟲越冬5次,成蟲越冬1次,越冬成蟲於5月下旬開始出土交配產卵,雌蟲能多次交尾,多次產卵。

防治方法

加強預測預報

由於蠐螬為土棲昆蟲,生活、為害於地下,具隱蔽性,並且主要在作物苗期猖獗,一旦發現嚴重受害,往往已錯過防治適期。為此,對此類害蟲必須加強預測預報工作。調查的時間一般從秋後到播種前進行。調查的方法是分別按不同土質、地勢、水腮條件、茬口等選擇有代表性地塊,採取雙對角線或棋盤式定點,每10000m2—3個樣點,每點查1m2,掘土深度30—50cm,細緻檢查土中臍增及其它土棲害蟲種類、發育期、數量、入土深度等,分別記入調查表中,統計每m2中蠐螬平均頭數,以遼寧省的防治指標衡量,1頭/m2為輕發生,1—3頭/m2為中等發生,3頭以上/m2為嚴重發生,必須採取防治措施。

農業技術措施防治

一是對於蠐螬發生嚴重的地塊,在深秋或初冬翻耕土地,不僅能直接消滅一部分蠐螬,並且將大量蠐螬暴露於地表,使其被凍死、風乾或被天敵啄食、寄生等,一般可壓低蟲量15%—30%,明顯減輕第二年的為害。二是合理安排茬口。前茬為豆類、花生、甘薯和玉米的地塊,常會引起蠐螬的嚴重為害,這與蠐螬成蟲的取食與活動有關。三是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廄肥。金龜子及其他一些蔬菜害蟲,如菠菜潛葉蠅、種蠅等,對未腐熟的廄肥有強烈趨性,常將卵產於其內,如施入田中,則帶入大量蟲源。而腐熟的有機肥可改良土壤的透水、通氣性狀,提供土壤微生物活動的良好條件,使根系發育快,苗齊苗壯,增強作物的抗蟲性,並且由於蠐螬不喜食腐熟的有機肥,也可減輕其對作物的為害。四是合理施用化肥。碳酸氫銨、腐植酸銨、氨水、氨化過磷酸鈣等化學肥料,散發出氨氣對蠐螬等地下害蟲具有一定的驅避作用。五是合理灌溉。土壤溫濕度直接影響著蠐螬的活動,對於蠐螬發育最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15%—20%,土壤過乾過濕,均會迫使蠐螬向土壤深層轉移,如持續過於或過濕,則使其卵不能孵化,幼蟲致死,成蟲的繁殖和生活力嚴重受阻。因此,在蠐螬發生區,在不影響作物生長發育的前提下,對於灌溉要合理地加以控制。六是在溫室、溫床、大棚等保護地里,由於氣溫高,幼苗又集中,往往受害早、受害重。應及早發現蠐螬的活動並及時採取防治措施。

藥劑防治

要選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愛卡士乳油1000倍液、40%樂果乳油1000倍液、30%敵百蟲乳油500倍液或8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或灌殺。

地理分布

內蒙古、甘肅、河北、陝西、山西、四川等省。是四川西部地區重要農作物害蟲。

相關文獻

呂佩珂.中國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藥用植物病蟲原色圖鑑(上).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1999
喻璋等編著.小麥病蟲害及其防治.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
商鴻生等編著.玉米高粱穀子病蟲害診斷與防治原色圖譜.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