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架佛漢錘

大架佛漢錘拳術是武林中著名拳種,出自河南嵩山少林寺。佛者:佛祖也;漢者:羅漢;錘者:人之拳種。全而釋之——即佛門聖賢弟子自衛護身之特技。少林寺武術高僧總結寺內外各門武術之特長,匯集前人之經驗,經數代僧人不斷研究,提練而成的。所以拳術聞世較晚,歷史較短,是少林寺內保存武術,久不外傳,一直為寺內精吸強幹,可造就有作為之僧人專練密練之術。

發展,內容,

發展

清朝末期,中華民族備受外幫侵略,民族垂危。少林寺雖為佛教之地,但熱愛國家,雪恥洗辱,自為寺內僧眾之傳統,為了挽救民族,很多少林武術僧人開始接納外俗人為徒弟,希望以國術來拯救民族,大架佛漢錘乃少林寺武術僧田魁造大禪師所傳。清光緒十六年,高僧田禪師雲遊四方,走到東明縣遇到宋金榜,他看此人武藝精湛,練功用心,為人忠厚,心中甚是喜愛,所以,對宋武術不足之處一一指教,宋金榜久聞田禪師威名,對田很是欽佩和敬慕,隨拜田禪師為師。後宋金榜又引薦好友劉長春與田禪師相見,劉也拜田禪師為師。
宋金榜原籍直隸大名道東明縣馬頭村人,出自武術世家,祖傳醉八仙拳術,劉長春原籍直隸大名道衛東趙站村人,一生酷愛武術,精通大洪拳,二郎拳術,在大名一帶頗有名望,被應聘於大名道台衙門武術教師。宋、劉二人拜田禪師為師後,獲得少林寺絕密正統武術——大架佛漢錘。六年後,田禪師看二徒弟功夫已成,辭別徒弟要雲遊四方,宋、劉二人挽留不住,只好給師傅備足盤費,送行三十里師徒三人灑淚而別。師傅走後,劉長春也辭別師兄宋金榜回原籍河北大名趙站村。
1930年,大名國術研究社托武術界知名人士徐建堂、熊老煥等人多次拜請,劉長春被聘請出任大名國術研究社武術總教師,在國術社隨劉老師練藝之徒達百人之多,最得意的門徒有:楊里懷、蘇士榮、王益太、劉挺彬、鄧士元、楊懷成、王鳳林、黃宜安共八人,盡得到老師真傳,實以大架佛漢錘拳術之正統繼承人。現在民間所傳練之大架佛漢錘拳術也出自此八人之處。

內容

大架佛漢錘匯集各門武術特長,具有綜合性、實踐性、科學性的特點。佛漢拳以對練為主,單練為輔。其主要包括“佛漢二十四路捶”和“佛漢手苗”(散手)兩大部分。“佛漢二十四路捶”即“佛漢二十四路對打捶”,分上、中、下三盤,有八個門頭,變出二十四式,再由二十四式化出七十二手,三十六腿,共一百零八式。 一式跟三打,一打有三破,邊破邊打,不頂不丟,剛柔相濟,隨勢而化,遇機而進。動作靈活敏捷,竄、奔、跳、躍、疾、騰、滑、挪、閃、沾、缺、隨。一遞一接,一來一往,遞中見打,打中帶防,出其不意,連綿不斷。講究(鷹眼“硬”,虎心“狠”、猴相“精”、犬腰“活”、雞叨食“快”、)一膽,二力,三精,四疾,五說,六講,七傳,八練,九九歸一得一個“練”字。
佛漢拳之身勢為“九宮身勢”。講究“吞、吐、沉、浮”,要求“三心相照”(三心即手心、足心、人心),吞身如鶴縮,吐手若蛇奔。
佛漢拳之手法善變。快如風、疾似雨。主要有:捧、領、托、摟、撇、切、抗、墜、抿、抹\揲、掂、搶、撈、崩、霍、、牽、捆、挑、刨、壓、抖、魯、掛、纏、截、點、隨、滾、拿、甩、擰、捏、鎖、扣、踩等。
佛漢拳足擊法講究“足擊不過膝”。有彈、挑、踢、鎖、雲、掃、撩、跪、踩、絞、拌等。
佛漢拳眼法講究“鷹眼硬”。要求“眼似鐵,神似鋼,兩眼一展使敵慌”、“二人交手眼要硬,全憑兩眼去打人”。
佛漢拳行拳時講究“身九宮,捶使槍,勁便寸,兩手去關門” ,有“佛漢出手就打人”的說法;佛漢技擊有歌訣曰:“會打法、會拿法,不招身子不理他”。
“堵拐”是佛漢拳特有的技法。有歌訣曰:
精明難悟玄妙法,玄妙堵拐只一家。
世間珍稀人難曉,佛漢堵拐是奇花。
堵拐方法玄妙奇,見拐就堵力量急。
若拐一但被堵住,任他打來千斤力。
堵拐方法莫看輕,左右堵拐莫放鬆。
里外堵拐難出手,心中暗笑無有聲。
佛漢拳除拳外,還可輔之刀、槍、劍、戟、棍、棒、鉤、釵、拐、斧、鞭、梢、錘等十八般兵器。器械也分單練和對練。
以大架佛漢對打錘套路為基礎,要求:隨機應變,取上、中、下三方,千變萬化,出奇制勝;在身法手法方面,要求:偎膀擠靠,拈粘連隨,不頂,不碰,不叫勁,三節不叫摸,擒拿手法與眾不同;在手功上加以百字練功攀手法為基本練法,其中以心意,內氣,外力運行合通,以達周身手臂二十四把功勁。達到外柔內剛之功,軟硬俱全。功成之後,配合身法,手法運用起來無不得心應手。
詩讚:隨打隨法隨妙計,四兩能把千斤欺;
佛漢出手站當場,斜行進步人難防;
會打法、會拿法,不挨身子不理他;
手如箭、身如弓,大羅神仙也難封;
手如流星眼似電,腰似鋼錠腿似鑽;
佛漢本是暗藏門,暗藏佛法少人聞;
千古妙術遺千古,佛法暗藏佛漢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