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關街

大東關街

大東關街,當然是一條軍事街道。而現今眼前搜尋,卻只是一條市井巷陌。

大東關就是明太原城的8個關城之一,是太原八門之中軍事地理位置最重要、城防設施最為依重的城關。“頭號威遠炮六位,二號威遠炮十九位,三號威遠炮五十二位,虎尾炮三位,鎮門炮二位,花瓶炮十八位,西瓜炸炮四百位。共炮位五百”,“大小生鐵子三百十五個,小鐵群子一千個,鐵群子二千六十九斤”,著是清道光年間大東關的軍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東關街
  • 記載:《陽曲縣誌》和《太原府志》
  • 意義:太原八門之最
  • 時間:太原解放
詳細資訊,寶林寺,

詳細資訊

據《陽曲縣誌》和《太原府志》記載,明清兩代的山西地方政府,對大東關的守備最為重視,投入炮位彈火之多,駐防守兵之眾,是太原八門之最。森嚴壁壘的“大東門”,又有一個稱謂叫“軍門”。
太原解放的前夕,大東關再次突顯了戰略位置的重要。困守的閻軍把大東關與東部山地的防禦視作一體,稱為“太原東部要塞”。不僅城垣上築滿了明碉暗堡,就連古城牆也難以倖免,被修築成地堡地道。但失道終究寡助,負責攻堅大東門至小東門一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僅用20多分鐘便突破東城,攻入城內。
現在的大東關街,是太原解放之後才有的。1954年,太原人民在政府的領導下,清除了毀於戰火的大東門並關城,修築了從城內通往東部邊山地區的通道“大東關街”。在1979年經過重修和延伸後,大東關街成為全長1300餘米、寬逾九米的柏油大路。
今日再穿大東關,街道能聯繫到戰爭遺風的,只有兩處。一處是橫跨其上的鐵路橋樑,下面的橋洞,很低也很破。現代戰爭的飛兵走相,須得依賴它的順暢。一處是大東關街56號,太原酒廠,金字招牌上的四個大字,還是出自薄一波的手筆。戰爭的味道,蘊藏在酒廠凜冽的高粱白里。
這片屬於太原市的老城區,游商小販時常往來,喧囂之聲不絕於耳。街道並不平坦,而且狹窄。街道的兩條支巷―――大東關街南巷、北巷更是如此。沿街下來,想尋找戰爭的印記,但窮盡想像,也只是見到“大東關派出所”、“消防中隊一支隊”的門牌;惟一能與古代戰爭扯到一起的,是一家叫作“諸葛烤魚”的店面。畢竟是和平年代,需要的不是諸葛的“木牛流馬”,而是他的“烤魚”。

寶林寺

大東關街25號,是寶林寺。始創年代不詳,現存為清代建築,坐北朝南,是經由太原往謁五台的比丘尼們如法歇腳的去處。也許那端坐蓮花的琉璃佛像,才是街道變遷最悠久的見證人。炮火的硝煙、和煦的陽光、悠長的叫賣,盡收眼底。冽的高粱白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