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自然災害,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業,金融,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文體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交通,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民國時,先後屬第五區、保太鄉。
1951年6月,屬十一區,區駐地為黎家坪。
1952年7月,全縣區劃調整,為九區,駐地大村甸,轄17鄉。
1956年,小鄉並大鄉,分別為大村甸鄉、何公廟鄉和芳名亭鄉。
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運動,並大村甸、何公廟和芳名亭3鄉建國慶人民公社。
1959年1月,改為大村甸人民公社。
1961年,又改為大村甸區,轄大村甸、新鋪子、許家亭、何公廟、蘇油坪、芳名亭6個公社。
1984年4月,改公社為鄉。
1985年1月,改大村甸鄉為鎮。
1986年1月,撤芳名亭鄉併入蘇油坪鄉,撤許家亭鄉併入何公廟鄉。
1995年5月,撤區並鄉建鎮,將大村甸鄉、新鋪子鄉、何公廟鄉並為大村甸鎮,蘇油坪鄉劃歸涪溪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大村甸鎮轄大村甸居委會和迎新、松樹腳、新鋪子、顯塘、進步、大堰、黃崗鋪、光和、羅丫塘、慶陽、漆家坪、大村甸、油木嶺、煙竹橋、同心、徐家沖、永福坪、五塘沖、旭光、八一堂、丁家橋、麻托灣、袁家塘、石橋鋪、劉家嶺、白泥塘、毛塘、前鋒、函橋、湖塘、許家亭、五愛、崇山、立新等3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7個居民小組和328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大村甸鎮下轄1個社區和2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大村甸社區向陽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大村甸鎮地處湘江北岸,地勢西高東低,為丘陵地帶。
水文
湘江自西向東從崇山村細瓦皂入境至函橋村陽梅岩流出,全長8.2千米,流域面積為2.4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大村甸鎮主要是旱災,五年兩旱,最嚴重的1998年,夏秋連旱91天,91%人畜飲水困難,雙季晚稻大部分絕收。
自然資源
大村甸鎮境內含少量煤、鐵、重晶石及矽沙,石灰石儲量較多。
人口
2011年,大村甸鎮總人口3647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699人,城鎮化率10%,流動人口5480人。總人口中,男性19403人,占53.2%;女性17076人,占46.8%;基本上是漢族。14歲以下的11643人,占32%;15~64歲的18963人,占52%;65歲以上的5837人,占16%。2011年人口出生率11.4‰,人口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長率6‰。
2017年末,大村甸鎮常住人口37747人。
截至2019年末,大村甸鎮戶籍人口39720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大村甸鎮財政總收入779.5萬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79.5萬元。完成稅收239萬元,其中國稅143.5萬元,地稅95.50萬元,比上年增長35%。
2019年,大村甸鎮有工業企業5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2個。
農業
大村甸鎮有農業耕地面積23.14萬畝,人均0.9畝;林地12.6萬畝,可利用草地504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3億元,比上年增長9%;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21%。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1905噸,人均0.85噸,其中水稻31420噸,小麥5噸,紅薯480噸。油菜種植2.6萬畝,產量515噸;蔬菜種植0.65萬畝,產量6500噸;主要品種為大白菜、白蘿蔔,其中白菜3100噸,白蘿蔔2200噸。
大村甸鎮畜牧業以生豬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4.68萬頭,年末存欄4.82萬頭;羊飼養量1821隻,年末存欄1521隻;牛飼養量745頭,年末存欄680頭;家禽飼養量6.7萬羽,上市家禽3.5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4042噸,其中豬肉4120噸,牛肉2.3噸,羊肉0.5噸,禽蛋90噸-畜牧業總產值8084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6%。
2011年,大村甸鎮累計造林1800畝,其中防護林900畝,經濟林900畝。農民住宅四旁植樹26.3萬株,林木覆蓋率92.5%,活立木蓄積量8.43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635畝,產量28.6噸,主要品種有柑桔、甜橙、香柚、葡萄、核桃。漁業以山塘、小二型水庫養魚為主,2011年養殖面積30公頃,產量22.5噸。漁業總產值208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45%。
工業
2011年,大村甸鎮工業總產值11.1億元,比上年增長25%;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71%。
商業
2011年,大村甸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9500萬元,比上年增長8%;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6400萬元,比上年增長7%。2011年工業外貿出口總額410萬元,主要是玻璃製品、玩具。
金融
2011年,大村甸鎮有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網點4個,各類存款餘額2.15億元,比上年增長17.5%;人均儲蓄5893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大村甸鎮有幼稚園(所)14所,在園幼兒403人,專任教師25人;國小6所,在校學生1982人,專任教師109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學生905人,專任教師108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國小升國中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為100%。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大村甸鎮有各類科技人才25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1人,經營管理人才96人,技能人才35人,農村實用人才104人。
文體事業
1971年3月,大村甸鎮開通有線廣播站,鄉鎮到村48桿千米,村以下1151.64桿千米。1982年10月開通廣播電台,現有廣播喇叭0.8萬隻,入戶率52%,通響率85%。2011年,電視開通46頻道,有線電視用戶25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81%。
2011年末,大村甸鎮有電影放映隊1個,放映員3人,年放映電影1260場,觀影人數有42萬人次。俱樂部23個,文化專業戶5戶。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66平方米。公共圖書館(室)23個,建築面積2300平方米,總藏書80.5萬冊。還有寬銀幕投影1個。文化從業人員133人,占全鎮從業人員的0.7%,其中事業單位人員5人。
2011年末,大村甸鎮有體育場地19處。5個村安裝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6.7%。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大村甸鎮有公共衛生機構1個,病床30張,每千人擁有床位1張,固定資產總值73.5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0人,中級職稱7人,專業技術人員26人,其中執業醫師11人,職業助理醫師12人,註冊護士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14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3萬人,出院病人2104人。
2011年,大村甸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4375/萬;農村安全用水普及率76%,城鎮安全用水9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為8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3.15萬人,參保率98.4%,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壽命75歲,其中男性74.3歲,女性75.7歲。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均為零。
社會保障
2011年,大村甸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3戶,186人,支出41萬元,比上年增長9%,月人均183元,比上年增長11.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04戶,1742人,支出136.878萬元,比上年增長22%,月人均65.4元,比上年增長19%。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0人,支出12萬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46人,支出51.9萬元,比上年增長16%;農村醫療救助14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80人次,共支出1.9萬元,比上年增長66%;農村臨時救濟212人次,支出6.3萬元,比上年增長40%。
2011年,大村甸鎮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219人,緊急轉移安置626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723畝,倒塌房屋78間,直接經濟損失6875萬元,救災支出10.5萬元,比上年增長2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46人,支出367萬元,比上年增長25%。社區服務設施1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日間照料床位數10張,社區留宿照料床位5張。經常性社會救助站點和慈善超市36個。2011年新增就業人員340人,有175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參加生育保險201人,比上年增加20人。
基礎設施
2011年末,大村甸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線路單程40千米,投遞員3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200封,國內匯票業務2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了360件,征訂報紙676份,雜誌938份,郵政業務收入150萬元。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3個,程控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000門,固定電話用戶1100戶,比上年增長2.2%,電話用戶普及率9%;行動電話1.3萬戶,比上年增加415戶,行動電話普及率91.3%,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光纜電路總長10.8千米,主幹電纜5000對千米,寬頻接入用戶200戶,比上年增加100戶。
2011年,大村甸鎮有小(二)型水庫20處,山平塘和骨幹塘3500口,機電排34處,裝機容量2321千瓦,有效灌溉面積14423畝;灌溉渠50千米,水閘51處。
2011年末,大村甸鎮城區有自來水廠一個,鋪設幹線水管5千米,生產能力200噸/日,年工業用水1.8萬噸,生活用水2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50%,年人均生活用水6噸。排水管道3.5千米,污水處理廠2座,日污水處理能力200噸,工業廢水處理率90%。
2011年末,大村甸鎮擁有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一座,主變壓器6台,高壓輸電線路2條,總長度18千米。
交通
大村甸鎮境內有湘桂鐵路橫貫全境,長10.3千米,設大村甸、白塘2個車站,每日有冷水灘至衡陽二趟客車停靠。2011年末,開通鄉鎮公交線路3條,運營總里程38千米,汽車21輛,萬人擁有量為0.6台,年客運量5萬人次。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4.2千米。
歷史文化
大村甸鎮境內原是一個大村,其旁是大甸,故名大村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