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對每一位好奇的觀察者皆有強大的吸引力,同時也挑戰每一個研究者的智慧極限。本書是一位知識分子、傳媒研究者對當代中國的觀察與思考。作者以敏銳的視角、內斂的激情、理性的文字,從社會、媒介、文化三個維度對巨變中的中國展開觀察。這些觀察文字多以隨筆、評論的形式呈現,不求宏大敘事,遵循常識倫理,在日常事件中發現當代中國社會、傳媒、文化變革的蛛絲馬跡。本書作者不奢求對複雜的社會有通透的把握,只想本著自己有限的真實思考,踐行一個公民的底線任任。
基本介紹
- 書名:大時代的旁白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頁數:354頁
- 開本:32
- 品牌:復旦大學出版社
- 作者:張濤甫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30909780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為學院派知識人,張濤甫教授的文字睿智而深刻,社會問題及熱點,在他的闡發下凸顯出更豐富的含義;而其可貴之處是,雖身處大學校園,其眼光卻沒有局限於專業本身,其敏銳的眼光、犀利而流暢的文筆,對社會和弱勢的關懷,使他具有了超越一般學院派知識人的影響力。本書收入的文章,無不滲透著他對當代中國社會的思考與溫情。
作者簡介
張濤甫,文學博士,新聞傳播學博士後。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大眾媒介與政治、政治傳播、媒介與社會、中國傳媒改革等。在中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百餘篇,出版專著有:《紀實與虛構》(2007)、《報紙副刊與中國知識分子的現代轉型》(2007)、《表達與引導》(2012)等。主持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十餘項。2009年入選“浦江人才計畫”、2011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畫”。在《人民日報》、《新京報》、《南方都市報》、《東方早報》、《文匯讀書周報》、《新民周刊》、《中國新聞周刊》、《瞭望東方周刊》、《青年記者》等報刊上撰寫專欄、隨筆數百篇。
圖書目錄
社會觀察篇
朱鎔基:向世界說明一個真實的中國
“維基”與“維穩”
精英的共識是改革的關鍵
防止“結構性怨恨”引發改革危機
“兩會”雷語何其多
網路輿論考驗網路執政能力
警惕基層權力組織的“胡鬧”衝動
官員讀書:意義在書外
冠軍的另一面
奧運賽場上的國旗“烏龍”事件
搶救城市的綠色遺產
如何處理信息公開與公眾期待之間的壓力差
社會怨憤的風險應對
事業單位改革倒逼政府職能轉變
公開12306招投標信息利大於弊
為什麼沒人給歐巴馬撐傘
為什麼年輕女官員易被輿論盯上
總理記者招待會的溫氏風格
無鹽的結局
新聞發言人制度:瓶頸與突破
幸福,傷不起
對重大項目實施“穩評”可一舉多得
吃魚翅需要怎樣的理由
新生代農民工怎么成了“定時炸彈”
網路動員:中國特色的社會動員
媒介觀察篇
“竊聽門”背後的媒介政治
每個人心裡會藏著一份“小報”
的“新三民”主義
微博一小步,黨報一大步
新媒體倒逼媒體“國家隊”的話語變革
:“變臉”的政治
輿論監督只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棒
爭議製造者
中國媒體的隔岸觀火
粉碎謠言須標本兼治
媒體該如何報導釣魚島事件
歧視性廣告背後的職業倫理缺失
信息誠信不能僅靠單向約束
官方微博:裂變與聚變中的應變
官員網路發聲要hold住網民的質疑
詼新聞:新聞的周式再生產
守住新聞“真”節
人大代表微博納言:“善用”微博尚待發力
掌聲為蔣方舟送行
在中國,讀懂中國
“記者小說”:游弋於紀實與虛構之間
作為一種“軟”風險的輿論風險
“走轉改”:打通“最後一公里”
“標題黨”現象診斷
如何應對記者的敏感問題
媒體老兵轉行
媒體新兵入伍
給自己頒獎,還是為同行立標桿
鳳凰寬頻:鳳凰衛視的優勢升級
傳媒轉企改制:臨產的制度創新
專欄作家:市場圈欄的作家
新聞與歷史:基於“事實”的不同表述
文化觀察篇
我們時代需要怎樣的價值
《知音》故事的另類生產
出版的品質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當心知識數位化的商業陷阱
“雙軌制”及其挑戰
上海世博會:文化“軟實力”的競技場
文化:輕不得,重不得
微博的功能限度
形象讓城市更美好
春晚:還有多少懸念讓人牽掛
梁文道:哲學的入世關懷
別了,柯達
打撈一代知識分子的精神記憶
茨威格的世界憂思
畢業典禮:大學校長們的文藝路演
官場小說何以這么熱
媒介時代的閱讀革命
南方科大招生:期待打破固化的城鄉生源結構
作為話題的南方科大
舌尖上的鄉愁
實體書店的危機
小品的危機
書展:一場為了告別的聚會
警惕“新數字鴻溝”加劇信息不平等
駛入網路“公海”的公開課
微博時代的文學批評
2+2>4的新聞傳播教育
高考作文:應試壓力下的智力博弈
馮唐的文字
“熱言”時代的鹽
後記
朱鎔基:向世界說明一個真實的中國
“維基”與“維穩”
精英的共識是改革的關鍵
防止“結構性怨恨”引發改革危機
“兩會”雷語何其多
網路輿論考驗網路執政能力
警惕基層權力組織的“胡鬧”衝動
官員讀書:意義在書外
冠軍的另一面
奧運賽場上的國旗“烏龍”事件
搶救城市的綠色遺產
如何處理信息公開與公眾期待之間的壓力差
社會怨憤的風險應對
事業單位改革倒逼政府職能轉變
公開12306招投標信息利大於弊
為什麼沒人給歐巴馬撐傘
為什麼年輕女官員易被輿論盯上
總理記者招待會的溫氏風格
無鹽的結局
新聞發言人制度:瓶頸與突破
幸福,傷不起
對重大項目實施“穩評”可一舉多得
吃魚翅需要怎樣的理由
新生代農民工怎么成了“定時炸彈”
網路動員:中國特色的社會動員
媒介觀察篇
“竊聽門”背後的媒介政治
每個人心裡會藏著一份“小報”
的“新三民”主義
微博一小步,黨報一大步
新媒體倒逼媒體“國家隊”的話語變革
:“變臉”的政治
輿論監督只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棒
爭議製造者
中國媒體的隔岸觀火
粉碎謠言須標本兼治
媒體該如何報導釣魚島事件
歧視性廣告背後的職業倫理缺失
信息誠信不能僅靠單向約束
官方微博:裂變與聚變中的應變
官員網路發聲要hold住網民的質疑
詼新聞:新聞的周式再生產
守住新聞“真”節
人大代表微博納言:“善用”微博尚待發力
掌聲為蔣方舟送行
在中國,讀懂中國
“記者小說”:游弋於紀實與虛構之間
作為一種“軟”風險的輿論風險
“走轉改”:打通“最後一公里”
“標題黨”現象診斷
如何應對記者的敏感問題
媒體老兵轉行
媒體新兵入伍
給自己頒獎,還是為同行立標桿
鳳凰寬頻:鳳凰衛視的優勢升級
傳媒轉企改制:臨產的制度創新
專欄作家:市場圈欄的作家
新聞與歷史:基於“事實”的不同表述
文化觀察篇
我們時代需要怎樣的價值
《知音》故事的另類生產
出版的品質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當心知識數位化的商業陷阱
“雙軌制”及其挑戰
上海世博會:文化“軟實力”的競技場
文化:輕不得,重不得
微博的功能限度
形象讓城市更美好
春晚:還有多少懸念讓人牽掛
梁文道:哲學的入世關懷
別了,柯達
打撈一代知識分子的精神記憶
茨威格的世界憂思
畢業典禮:大學校長們的文藝路演
官場小說何以這么熱
媒介時代的閱讀革命
南方科大招生:期待打破固化的城鄉生源結構
作為話題的南方科大
舌尖上的鄉愁
實體書店的危機
小品的危機
書展:一場為了告別的聚會
警惕“新數字鴻溝”加劇信息不平等
駛入網路“公海”的公開課
微博時代的文學批評
2+2>4的新聞傳播教育
高考作文:應試壓力下的智力博弈
馮唐的文字
“熱言”時代的鹽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