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如來佛堂

大日如來佛堂

大日如來佛堂 大日如來佛堂,亦稱“文成公主廟”,藏語稱“那巴里囊則拉康”,位於青海省玉樹縣巴塘鄉西北約4公里的貝溝,距結古鎮20公里。大日如來佛堂受禪古寺卓瑪邦雜寺管轄,屬藏傳佛教直貢噶舉派寺院。因該佛堂是漢藏友誼的象徵,為歷代漢、藏人發所珍視,1957年被列為青海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日如來佛堂
  • 外文名:Tathagata Tamble
傳說,西藏王統記,佛像特色,民族團結意義,重點文物,

傳說

相傳唐文成公主進藏途經此地休息一個月,並令其隨從比丘大譯師智敏主持,由於工匠比丘仁囊澤、傑桑、華旦三人於懸崖上精刻了9尊佛像,中為大日如來(梵語為摩柯·毘盧遮那),左右各侍立4 尊菩薩。分上下兩層,右上為普賢、金剛手,下為文殊、除蓋障;左上為彌勒、虛空藏,下為地藏、觀世音,共為八大近侍弟子像。

西藏王統記

據《西藏王統記》中記載:“公主與諸臣已抵丹瑪岩,即將慈氏七肘之像與普賢行願品刻於岩上”,即指在這裡所雕刻的上述9尊佛像。吉拉岩,一稱嘎吉拉,又稱丹吉拉

佛像特色

據結古寺名僧桑傑嘉措所著《大日如來佛記摩崖釋》記載,大日如來佛像有25肘高,身著漢圓滿報身佛的服飾,雙手禪定,吉祥地端坐於蓮花獅座上,身後陪襯有菩提樹,寶傘和幡幢,顯得莊重而美觀。八大近侍佛手足蹬蓮花,手持不同的法器,以不同的手勢,按漢式姿勢侍立於主佛兩側。唐中宗景龍四年( 710)唐蕃再次聯姻,金城公主見原文成公主主持雕刻的佛像被風雨剝蝕,遂令隨從蓋一殿堂。公元730年又派人摹刻佛像,修飾、加固殿堂,並在殿門旁刻石記載:“為了祝願萬民眾生,赤德祖贊父子幸福平安,佛教昌盛,依照原刻佛像再加工精雕細刻,修蓋此殿”。據桑傑嘉措多年潛心研究與辨認,佛堂兩邊崖壁上,有吞米桑布扎親字書寫的藏文嘎洽、梵文(經工匠摹刻)、藏文美術字和文成公主手書、漢文楷書以及眾多的佛像、佛塔、經文、六字真言等。

民族團結意義

大日如來佛堂,世代有數僧住持,受禪古寺卓瑪邦雜寺管轄,屬直貢噶舉派。現原有3間佛堂仍存,又增建迴廊,彩繪佛像,使之更生光彩。殿堂左側岩崖刻的許多古藏文,飽經滄桑,現有些字跡已難辨認。因該佛堂成為漢藏友誼的象徵,為歷代漢、藏人民所珍視,

重點文物

1957年12)30日,報經國務院批准,列為青海省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