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疏》,亦稱《新華嚴經疏》、《華嚴經疏》、《清涼疏》、《華嚴大疏》、《大疏》等。佛典註疏。唐澄觀撰。六十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 性質:佛典註疏
- 作者:澄觀
- 卷本:六十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亦稱《新華嚴經疏》、《華嚴經疏》、《清涼疏》、《華嚴大疏》、《大疏》等。佛典註疏。唐澄觀撰。六十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亦稱《新華嚴經疏》、《華嚴經疏》、《清涼疏》、《華嚴大疏》、《大疏》等。佛典註疏。唐澄觀撰。六十卷。內容簡介據《宋高僧傳》卷五《澄觀傳》載,澄觀因感到《華嚴經》舊疏“文繁義約”,於唐德宗興元元年(7...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分十門論釋。①教起因緣。因與緣各開為十,總以能說佛智為因,所化機為緣,顯示毗盧遮那因勝果勝,開示眾生悟入廣大華嚴佛智,疾證無上菩提故;②藏教所攝。指出華嚴在經、律、論三藏中屬於經藏;在聲聞、...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別行疏》,簡稱《別行疏》。佛典註疏。唐澄觀著。一卷。是對“四十華嚴”卷四○的疏釋。內容簡介 分五門:教起因緣、辯教宗旨、翻譯傳授、譯經名題、隨文解釋。其內容與《華嚴經行願品疏》無大區別。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序淺釋》是2012年3月1日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宣化法師。內容簡介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序淺釋》由宣化法師所著,本書包括唐朝清涼國師所撰《華嚴經疏序文》。並由宣化上人講解注釋。上人弘揚佛法已有五十...
《華嚴大疏鈔》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亦稱《華嚴經隨疏演義鈔》、《隨疏演義鈔》。唐澄觀著。九十卷。是對自著《華嚴經疏》的解釋。分四部分:(1)總序名意,是解釋《大疏》的“自序”。(2)歸敬請加,是解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論纂要綜合表解》是2008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梵暢。內容簡介 《大方廣佛華嚴經》者,乃毗盧遮那世尊,於菩提場,始成正覺,七處九會,稱性頓演如來果海、群生性源,及因地六位菩薩修證之軌範也...
《大方廣佛華嚴經》,梵名,或稱《雜華經》。中國華嚴宗即依據本經,立法界緣起、事事無礙等妙義為宗旨。經題釋義 茲就本經之經題而論,《大方廣佛華嚴經》系‘法喻因果’並舉,‘理智人法’兼備之名稱,一經之要旨,皆在此中。
《華嚴疏》是北宋書法家黃庭堅創作的行書書法作品,現藏於上海博物館。《華嚴疏》是作者應巽上人之請為華嚴寺佛事所作,記述了一個衲僧念經打瞌睡的小故事。此卷筆劃遒勁娟秀,結體舒朗瀟灑。書法內容 此卷書於花綾,四周有破損。行書...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是唐代武曌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蓋聞造化權輿之首,天道未分;龜龍系象之初,人文始著。雖萬八千歲同臨有截之區,七十二君詎識無邊之義。由是人迷四忍,輪迴於六趣...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是一部佛學作品,發大弘願,以果立因,使眾生在大願中得到法益,又以因中施果,令大眾從行菩薩道中證入聖果。簡介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讚如來勝...
因感華嚴的舊疏文繁義約,決心撰華嚴新疏,歷時四年撰寫《大方廣佛華嚴經疏》二十卷,後又作《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數十卷,這兩部書後合刊為《華嚴經疏鈔》,是《華嚴經》註疏中最重要的著作,因此澄觀有華嚴疏主之稱。澄...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是連載於百度小說的一本玄幻小說,作者是澄觀。
華嚴經,佛教經典。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另稱《雜華經》。華嚴宗據以立宗的重要經典。不同譯本 《華嚴經》漢譯有3個譯本:1.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六十卷三十四品,稱舊(晉)譯《華嚴》或《六十華嚴》;2.唐實叉難陀譯,八十...
《大方廣佛華嚴經吞海集》,簡稱《華嚴經吞海集》。佛教著述。明道通述。三卷。內容簡介 道通曾講《華嚴經》三遍,後居廬山,仍有學者以此經請教,故撰是書。此書介紹《華嚴經》各會、品的主要內容,並解釋其中的一些名詞、概念。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簡稱《華嚴綱要》。明德清編。八十卷。內容簡介 是澄觀《華嚴經疏鈔》的節要,與“八十華嚴”結合而成。作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成於天啟二年(1622)。據德清《年譜》卷下,當時“華嚴一宗將失傳”,世...
在中國佛教史上,有兩位古德傳為華嚴菩薩化現:一為唐代清涼國師(澄觀大師),一為元朝正順法師,皆以專修《華嚴經》而名。《華嚴經》,具名《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佛成道後在菩提場等處,藉普賢、文殊諸大菩薩顯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
《幻居庵觀明萬曆名人分寫大方廣佛華嚴經》是清代詩人汪仲鈖創作的作品。作品原文 暑風吹滿娑羅徑,《華嚴》墨海探佛乘。閱古奚慚肉眼肉,偷閒卻愛淨域淨。前賢已往塵劫換,故紙初開墨香迸。譯經人稱晉法業,補經年記唐證聖。清涼...
自在主尊者,五百羅漢第肆佰壹拾貳尊。自在主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據《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五十七云:“自在主,寄饒益行,初依教趣求,國曰名聞者,能持淨戒,生死愛河不飄溺故,又無量福河常流住故。童子自在主者,...
如‘妙法蓮華經’,上四字是別,為經之專名,故別。經之一字則為通,一切諸經皆雲經。2.賢首宗:則必以能詮之文與所詮之義判別。如大方廣佛華嚴經,上六字為所詮,經一字為能詮,余經亦然![華嚴經疏卷三]
《入楞伽經》卷一〈請佛品〉及 《大乘起信論》系以如來藏為一心。無性《攝大乘論釋》卷四則謂阿賴耶識為心。《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四十以三義十門論之。其中之三義,即︰(1)二乘之人謂有前境不了唯心,縱聞一心,但謂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