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屯自然公園
- 拼音:da tun sen lin gong yuan
- 所在地:大屯山與菜公坑山之間
- 建造時間:1976年6月
- 占地:約55公頃
- 海拔高度:約800公尺
簡介,生態環境,野生杜鵑,食茱萸,黃金藻,地圖牌,香菇亭,包籜天竹,五節芒,大屯主峰,蝴蝶花廊入口,蓳菜,東方狗脊蕨,長梗紫麻,墨點櫻桃,狹瓣八仙,秋海棠,台灣馬藍,牛乳榕,島槐,柃木,水冬瓜,食蚜蠅,台北樹蛙,筆筒樹,菜公坑山頂,豆娘,藍染,紅楠,特產,交通路線,
簡介
園區內有完整的步道可以欣賞到陽明山上一些特有的植物如:杲月杜鵑、久留米杜鵑、水芹菜、筆筒樹等等也有各種的水生植物,園區內有一水塘偶爾還有一些野鴨在水塘中嬉戲,抬頭還可見到翠鳥飛過,且周圍步道有完整的解說牌介紹,小朋友來到此地可以藉由許多小型植物解說牌認識自然公園裡的各種杜鵑、山櫻 、吉野櫻、楓香 、紅楠 等花木,是個認識植物鳥類的好地方,並遠眺大屯山、觀音山和菜公坑山。另設有大屯自然公園遊客活動中心,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六個活動中心其中之一。
芒草與箭竹長滿了整個大屯山,春天時杜鵑盛放,一片新綠,十月中旬以後芒草開花結穗,銀白色的芒花迎風飄揚,有如浪潮一般。大屯主峰也是一覽台北盆地與欣賞落日的絕佳地點,在此可以見到淡水河、基隆河及夾峙其中的社子沙洲,天氣涼爽的時候更可以遠眺台北盆地南方的雪山,大霸尖山,南湖大山等地,視野極佳!
生態環境
大屯自然公園位於在屯山北側與菜公坑山南側的盆地上﹝往北新莊、淡水的百拉卡路旁﹞,公園為火山盆地,以水池、沼澤生態景觀為主,因其地形屬於山中的凹地,林木鬱閉,氣流穩定,水氣充沛,植物繁多。由於地形開闊,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在此開闢一處以種植陽明山六種野生杜鵑為主的自然公園,周圍山坡為次生闊葉林相,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遊客中心下方大屯池乃山谷凹地積水成池,終年不凅,內有許多蛙族,在公園的天空也不時有鳥兒的身影出現。
野生杜鵑
在自然公園中種植有47000棵杜鵑花,這六種野生杜鵑的型態、花期及產地如下表。
種類 | 植株 | 葉態 | 花態 | 花期 | 產地 |
金毛杜鵑Rhododendron oldgamii | 長綠灌木全株密被黃褐點直腺毛 | 葉叢生枝端、紙質、枝針狀長橢圓形至橢圓狀卵形長4-8cm寬1.2-4cm | 花1-3朵頂生,花冠紅色徑約4cm花梗0.5-1cm | 三月上旬至五月下旬 | 竹子山列全線分布公園西半部隨處可見在草生地箭竹林亦有蹤跡七星山、黃山嘴、石梯嶺山 |
西施花Rhododendron ellipticum | 長綠灌木小枝無毛 | 葉略硬無毛、叢生枝端橢圓狀披針形、表面深綠光滑、內面但綠、葉長6-12cm葉柄長1.5-2cm | 花2-3朵聚生枝頂,花冠白色至淡紅色並具黃綠色或紫色斑點,闊漏斗形,徑約6cm花梗3cm | 三月下旬至四月中旬 | (1)馬槽至大油坑公路沿線較多分布 (2)七星山南坡大屯南峰山谷、內雙溪谷 |
紅星杜鵑Rhododendron hyperhthrum | 長綠灌木木高可達4公尺小枝無毛 | 葉厚革質,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全綠表面平滑,內面散布紅褐色小點,葉長8-10cm葉柄長2-3cm | 花多朵聚成織狀著生枝頂花冠白色至淡紫色,五裂,裂片圓先端微凹鏡約4.5cm花梗4-4.5cm | (1)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 (2)四月中下旬 | (1)菜公坑山頂偏北溪谷側有較多分布 (2)七星山西南坡近南峰箭竹林中 |
守城滿山紅Rhododendron maresii | 落葉性小灌木小枝平滑 | 葉紙質2-3枚聚生枝端卵形菱形表面平滑內面中肋有毛葉長2.5-6cm寬2.5-3.5cm | 花先葉開放,單生,但紫色有紫紅斑點,五裂,裂片深徑約5cm花梗2.5cm | (1)四月中下旬 (2)五月中下旬 | (1)大油坑的產業道路沿線較多 (2)七星山近東風枝闊葉林 |
中原杜鵑Rhododendron nakaharai | 十分矮小偃狀岩壁上多分枝枝上有毛 | 葉小多聚生枝端卵形至橢圓形兩面均有毛惟下側脈上枝毛較密集葉長約1cm | 花1-3朵頂生深紅色長寬各3.5cm花梗約1cm | 六月上中旬至七月上旬 | 七星山頂四周之岩壁及夢幻湖畔岩壁上密集平臥七股山南坡 |
大屯杜鵑Rhododendron longiperulatum | 直立灌木枝條上有毛 | 葉卵形至橢圓狀披針形、上面綠下面灰綠,兩面均有毛葉長1-2.5cm寬0.5-1.5cm | 花1-3朵頂生紅色漏斗形五裂瓣長寬各約3cm花梗0.5-1cm | 四月中旬至五月上旬 | 大屯山特產分布於大屯坪周圍一帶草生 |
食茱萸
落葉性喬木,樹幹上具瘤狀凸起,葉子為奇數羽狀複葉。與橘子同屬芸香科植物,種子上有很多油室腺體,具有芳香味,為黑鳳蝶、鳥鴉鳳蝶及柑桔鳳蝶幼蟲之食草。每至七、八月開花時,群蝶飛舞其上,頗為壯觀,所以有人稱他為蝴蝶樹!
黃金藻
從夾道的芒草上行而來,猛然看到岩壁上橘黃色一片,這些看來像鐵的東西,一小塊一小塊並鋪而成像斑駁的地毯,摸起來又有點像絨布的感覺,其實它是一種生物。啊!是一種生物呢! 是不是很驚奇,它是一種藻類,屬於綠藻門,學名-Trentepohliaaurea是金黃色的意思。當氣候過熱或過冷,或細胞老化時,氮的代謝受阻,葉綠素的製造受到干擾,會分解原有的葉綠素,產生其他不同的色素,如黃色的胡蘿蔔素來調節,以執行光合作用的功能,這是黃金藻一種自衛或調節的生存方式。黃金藻喜生長在岩石上,岩石的生育地是一種變化較小而穩定的環境,然而水分留存不易,大部分是倚靠大氣中的濕氣來供應,養分則由滲過上層土壤的水帶來,在陽明山區的石頭、石壁、甚或樹皮上,均可看到這幅大自然所揮寫的油彩壁畫。
地圖牌
約二百五十萬年前的一次火山噴發,形成原始大屯山。直到約七十萬年前,另一次火山噴發將原始大屯山分離成現今的大屯主峰、西峰和南峰,因此在這些峰頂都沒有火山口,古火山口反而位於三峰與中正山之間。靠近峰頂有成片生長的包籜矢竹和五節芒,棲息其中的動物種類並不多。海拔五百公尺至八百公尺之間則有以紅楠為優勢種構成的暖溫帶闊葉林,孕育著豐富的動物資源,其中以蝴蝶和鳥類最具特色。另外,尚有水生、濕生植物社會以及日據時代造林所殘留的針葉林。
香菇亭
陽明山國家公園是一個以火山地形為特徵的國家公園,區內包含了大小二十幾座的火山,依據岩性和層序將之區分為大屯山亞群、竹小山亞群、七星山亞群及磺嘴山亞群,加上區外的丁火巧山亞群與湳子山亞群,統稱為大屯火山群。約在二百五十萬年前,在今日大磺嘴熱泉附近,地底下的岩漿衝破了中新世木山層,噴發到地面上,形成了原始大屯山。接著大屯火山群沈寂了好長的一段時間,直到八十萬年前左右,竹子山亞群首先噴發,厚層的熔岩流構築成竹子山的基底部分;之後,在七十萬年前,大量熔岩沿金山斷層及其衍生之裂縫及小斷層流出,形成了七星山及小觀音山的主體,而原始大屯山體則因噴發分離成今日的大屯山主峰、南峰及西峰。自六十萬年到五十萬年間,主要活動主角為七星山與大屯山,自七星山噴出的火山碎屑物向西流入竹子湖內,將其山間低地與外隔絕,向東則鋪成擎天崗。烘爐山及面天山是在四十萬前形成;七星山旁的寄生火山─紗帽山,則是最後形成,在紗帽山形成後,大屯火山群的噴發活動便完全停止了,只有岩漿餘溫造成一些著名的後火山活動。
包籜天竹
台灣共有三種矢竹,在二、三千公尺之高山上生長的是玉山矢竹,在陽明山以南的中低海拔生長的是台灣矢竹,而在陽明山山區生長的是包籜矢竹,因受東北季風強大風力、雨水以及地形限制的影響連綿成片生長於受風面。棲息其中的動物因為棲所環境比較單純,所以種類比較少,以蚊蠅、蚯蚓和蜘蛛類較為常見。
五節芒
大屯主峰
大屯南峰、西峰與淡水河對岸的觀站山都是屬於錐狀的火山體,南峰、西峰與大屯主峰是由原始大屯山(二百五十萬年前形成)於七十萬年前,因噴發活動而分離。面天山是大屯山之寄生火山,為典型的鐘狀火山、山形十分地優雅,於四十萬年前左右形成。
蝴蝶花廊入口
大屯山區由於植物的種類繁多,也因此而蘊育了種類豐富的蝴蝶資源。因此,在本山區中規劃設定了「蝴蝶花廊」,借著栽植各種蝴蝶幼蟲食草與蜜源植物,來吸引蝶類在此覓食與繁殖。此舉除了可以保育蝴蝶資源之外,還可以提供國民一條高質量的生態旅遊路線。每年的四至十月是本山區蝴蝶出現較多的月份,適合作賞蝶之旅。
蓳菜
黑端豹斑蝶為本山區五至八月間數量最多的蛺蝶類,其翅膀為美麗的橙色底上散生黑色豹紋狀斑點。雌蝶的前翅端為紫黑色具白斑,外型擬態具有毒性的樺斑蝶。其幼蟲以菫菜科的植物為食,因此成蝶也就在附近可見。
東方狗脊蕨
廣泛分布於台灣、中國大陸、及日本等地。台灣境內在海拔1800公尺以下山林向陽而潮濕的區域相當常見,為多年生草本中至大型地生性蕨類植物,孢子囊群短線形,分布葉背近葉脈處,陷生於葉肉內。另外,在其葉面上經常著生有無數易脫落不定小芽體,為本蕨類之無性繁殖體。
長梗紫麻
一般蕁麻科植物的般葉都是單葉,葉脈自基部三出,脈中綱格明顯清楚,本種具有較長的葉柄而且呈紫色,所以叫長梗紫麻。喜歡生長在較潮濕環境中,尤其是河谷兩側或崩積石礫的上游源頭,是一種石礫河床次生環境的指標樹種。
墨點櫻桃
墨點櫻桃的葉片具有濃郁的杏仁味,葉片下方散生多數黑色腺點所以又稱黑星櫻,冬季時會落葉。在本園區中喜歡生長在不受東此季風直接吹襲的坡面。詳細觀察葉片尖端,可發現它是成長尾狀,這有利於在多雨的環境的環境中排除雨水。
狹瓣八仙
本種與華八仙於陽明山區中極為常見,不易辨認,但華八仙一般生長在海拔600公尺以下的森林下層,而狹瓣八仙則長在500公尺以上的地區。本種為陽性樹種,喜歡生長在林緣、步道旁或是森林的空隙中。它的花有兩種,一為無性花,另一為有性花,有性花的花瓣黃色細小但雄蕊、雌蕊齊全,無性花的花萼變形而成大而黃白色的苞片,藉以招蜂引蝶,來完成授粉的工作。
秋海棠
本種系屬秋海棠科,是一種生長在熱帶、亞熱帶的肉質草本植物。喜生於遮蔽潮濕的林下或流水潑濺的石塊上,常成群聚生長。在莖節可長不定根並可靠其繁衍拓展。因葉形似鴨腳故名。
台灣馬藍
枯葉蝶是著名的擬態專家,其翅膀腹面呈枯葉狀,背面則為美麗的藍黑色底,而在前翅具有一鮮明的橙色斜帶,具有恫嚇天敵的作用。枯葉蝶常倒立在樹幹上,成蝶以樹液、腐熟水果為食,而幼蟲則以這叢台灣馬藍為食。
牛乳榕
與榕樹同屬桑科植物,身上具有乳汁、故名。入秋後種子變黃,為落葉性小喬木。春天時整株吐出橘紅色的嫩葉,讓我們感到春的溫暖。牛乳榕的小花隱藏在一球狀物里,這種花序稱為〝隱頭花序〞。而這球狀物在轉成橙紅色時(成熟果實),是很多小鳥喜愛的食物!
島槐
台灣的野生植物中,除了台灣黃蘗、山黃、十大功勞的莖皮內部為明顯的深黃色外,島槐亦有此項特徵,故可作為黃色染料,亦是外型辨識上一項明顯的特徵,在台灣,島槐僅見於北部的陽明山區,是一種分布局限的樹種。鳥槐屬落葉喬木,八月開化,花黃色,蝶形,多而密集,莢果扁平而薄,沿腹縫有翅緣,很少開裂,種子1-3,稍扁,分布日本、琉球、台灣。在本島,生長於竹子山、小觀音山、七星山、竹子湖等陽明山區中心部至西北側600公尺以上的森林邊緣或路邊。
柃木
柃木是一種小喬木,但偶爾也會呈藻木狀,分枝多,冬天或早春時在莖上密生小花,稍微具特殊味道,常可吸引大群蜂蠅穿梭在枝條間。在闊葉林中屬中層喬木。它的葉片互生具圓鈍鋸齒。本種喜歡生長於酸性土壤中,乾濕環境皆可,所以分布很廣。
水冬瓜
水冬瓜喜歡生長在潮濕的環境中,尤其是溪谷旁最是常見,材質較脆弱,全株具有色剛毛,葉面亦具剛毛,形成點點凸起。葉片可大至20公分以上,但是它的芯郄是有約一公分左右,雖然小但數量還蠻多的,走在森林中,不妨偶爾抬起頭來瞧瞧,也許朵朵小花正對著你開口笑呢!
食蚜蠅
食蚜蠅科的昆蟲身體大多呈黑、黃相間的斑紋,擬態具有毒刺的蜂類,藉以避敵。它們也和許多蜂類一樣喜歡訪花采蜜,幫助植物傳播花粉,且有些種類的幼蟲以蚜蟲及介殼蟲為食,所以是一種益蟲。
台北樹蛙
您如果在冬季至早春的晚上來到這裡,就很可能聽得到芒草叢中有一種長而低沈的「ㄎㄜˇ…」蛙鳴,這很可能就是雄性的台北樹蛙在求偶了!台北樹蛙的體長大約3公分,背部呈綠色,腹部黃色,趾端有吸盤以利於攀爬。雌蛙產下的卵包在一堆白色泡沬狀物質中受到保護。它廣泛分布於本省中、北部的平地至低山地,為台灣特有種。
筆筒樹
分布於中國大陸、台灣、印度、緬甸、琉球及日本等地區。台灣境內在海拔1800公尺以下之各處山麓多有生長。為一多年生草本地生性樹狀蕨類植物。根莖發達且宜直立、其外則密披多數自葉柄基部分生而出之黑色氣根,乃形成我們所見之「樹幹」,高可達10餘公尺,蕨葉大型,一旦老化,會自近葉柄基部處折斷,並殘留部份葉柄於莖幹,系其重要特徵。
菜公坑山頂
小觀音山位於七星、大屯、竹子等三火山之間,流出的熔岩流漫流入海,形成麟山鼻和富貴角兩個岬角,狀似仙女舞衣的長裙,,形成麟山鼻和富貴角兩個岬角,狀似仙女舞衣的長裙,因而有觀音火山或小觀音火山之稱;具有大屯火山群中最大之火山口,大致呈圓形,俗稱「大凹崁」。
豆娘
蜻蜓與蜻蛉的飛行速度極快,可捕食空中的蚊蠅,因此被視為益蟲。其稚蟲生活在水中,俗稱「水蠆」,以特化的下唇捕捉水中的小動物為食,形如沿門扥缽的乞丐,所以又叫「水乞丐」。豆娘體型纖細,在休息時翅膀豎立於體背,成蟲僅能捕時如蚜蟲等細小之昆蟲。其稚蟲亦為水棲,身體細長,腹部末端具有三片尾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