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尾虎鯊

大尾虎鯊

體乾圓柱狀,尾部側扁;體側具明顯之隆嵴。頭圓錐形,稍縱扁;頭側不具皮褶。吻端寬圓。眼很小,側位,無瞬膜。鼻孔近口部,鼻孔緣具短而尖凸之須;具口鼻溝。噴水孔中小,同大於眼徑或略小。鰓裂小,第四及第五鰓裂幾重疊,內鰓不具濾器。口裂中大,腹位,橫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尾虎鯊
  • 別稱:長尾虎鯊
  • :動物界
  • :虎鯊科
  • 分布區域:西太平洋
  • 經濟性:是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棲所生態,地理分布,漁業利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大尾虎鯊
大尾虎鯊
有毒魚類:否
科中文名:虎鯊科
本身經濟性:較高
食用的魚類:較多數中小型魚類
中國大陸名:豹紋鯊
最大體長:235 cm
觀賞魚類:是
其他中文名:長尾虎鯊、鯊條(台東)、虎鯊(澎湖)、厚皮鯊(澎湖)、俺奧仔(澎湖)
世界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印尼

形態特徵

體乾圓柱狀,尾部側扁;體側具明顯之隆嵴。頭圓錐形,稍縱扁;頭側不具皮褶。吻端寬圓。眼很小,側位,無瞬膜。鼻孔近口部,鼻孔緣具短而尖凸之須;具口鼻溝。噴水孔中小,同大於眼徑或略小。鰓裂小,第四及第五鰓裂幾重疊,內鰓不具濾器。口裂中大,腹位,橫向。齒小,叄尖頭型,即具中央齒尖,側邊各具1小齒尖。尾柄無側隆嵴或凹窪。第一背鰭大於第二背鰭,起點在腹鰭起點前方;第二背鰭位於第一背鰭後方不遠;胸鰭寬大而圓;尾鰭很長,幾占全長之一半,上葉不發達,僅見於尾端;尾鰭下葉前部不突出,中部低平,中部與後部間具缺刻,後部為小叄角形,微突出,與尾鰭上葉間有一缺刻。幼體深褐色,具許多黃色細狹橫紋和斑紋;成魚黃褐色,具許多深色斑點,各鰭亦散布許多深色斑點,腹面淡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與島嶼棚的沿、近海中大型鯊魚,舉凡砂泥底、石礫底、礁石區、珊瑚礁區等水域皆可見其蹤跡。夜行性,白天活動力遲緩。細長之體軀,使其可輕易穿梭於礁石岩洞、細縫間以尋找獵物。主要以軟體動物為食,亦捕食小魚。若激怒它,會展開攻擊行為,有潛在性之危險。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紅海、東非洲,西至新加勒多尼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之新南威爾斯。台灣分布於東北部及西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主要以一支釣、沈底刺網及延繩釣捕獲,經濟價值高。肉質佳,可加工成各種肉製品;鰭可做魚翅;皮厚可加工成皮革;肝可加工製成維他命及油;剩餘物製成魚粉。可馴養於大型水族箱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