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大家說歷史:王鐘翰說清朝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頁數:192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作者:王鐘翰 楊海英
- 出版日期:2009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3937271, 978754393727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王鐘翰說清朝》由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王鐘翰,祖籍湖南東安,生於1913年,高中畢業後考入北平燕京大學歷史系,師從著名歷史學家洪煨蓮(洪業)、鄧之誠、顧頡剛諸大師,從此開始了漫長的歷史研究之路。當時,王锺翰深受洪煨蓮提出的“把漢學中心搶回到北京來”這一口號的薰染和影響,開始自覺地思索自己的人生道路和學術方向,努力將它與國家、民族的命運聯繫起來,並決心專攻清史,研究東北地區的歷史,以恢復歷史的真相,粉碎某些別有用心的日本學者假借歷史掠奪中國領土,分裂中國的陰謀。他的大學畢業論文《清三通之研究》及碩士論文《清代則例及其與政法關係之研究》就是出於愛國義憤和弘揚民族學術文化為己任而撰寫的。
圖書目錄
總說
一、清朝的歷史定位
二、滿族的歷史和形成
三、清史和滿族史研究的關係
四、研究方法入門
分說
一、對明清之際歷史人物的研究
1.袁崇煥和皇太極
2.錢謙益和柳如是
3.陳夢雷和李光地
4.施琅與洪承疇
5.“清宮四大疑案”
二、順康之際的幾個歷史問置
1.多爾袞的獨裁與專政
2.康熙生平大事略
3.清政府對台灣鄭氏關係之始末
4.清朝前期的黨爭問題
三、關於雍正篡位問置的研究
1.清聖祖遺詔考辨
2.《清世宗奪嫡考實》
3.《胤禎西征紀實》與相關問題
4.三釋“阿其那”與“塞思黑”
四、盛世的光芒和黑暗
1.乾隆生平大事略
2.和砷其人
3.安疆銅版畫
4.清廷之貢使朝儀諸問題
五、嘉慶中衰與白蓮教起義
1.嘉慶處置和珅
2.社會危機加深
3.天地會和白蓮教起義
六、道鹹以來朝野雜記
1.魏溉與《聖武記》
2.同治中興與慈禧聽政
3.關於左宗棠的幾個問題
4.陳寶琛和末代皇帝
5.《道鹹以來朝野雜記》
七、清代政制略講
1.理藩院與蒙古
2.清朝中央和地方官制
3.清代兵制略講
附錄一:《清宴錄》與清史研究
附錄二:《清史稿》略講
附錄三:我為什麼專攻清史與滿族史
後記
一、清朝的歷史定位
二、滿族的歷史和形成
三、清史和滿族史研究的關係
四、研究方法入門
分說
一、對明清之際歷史人物的研究
1.袁崇煥和皇太極
2.錢謙益和柳如是
3.陳夢雷和李光地
4.施琅與洪承疇
5.“清宮四大疑案”
二、順康之際的幾個歷史問置
1.多爾袞的獨裁與專政
2.康熙生平大事略
3.清政府對台灣鄭氏關係之始末
4.清朝前期的黨爭問題
三、關於雍正篡位問置的研究
1.清聖祖遺詔考辨
2.《清世宗奪嫡考實》
3.《胤禎西征紀實》與相關問題
4.三釋“阿其那”與“塞思黑”
四、盛世的光芒和黑暗
1.乾隆生平大事略
2.和砷其人
3.安疆銅版畫
4.清廷之貢使朝儀諸問題
五、嘉慶中衰與白蓮教起義
1.嘉慶處置和珅
2.社會危機加深
3.天地會和白蓮教起義
六、道鹹以來朝野雜記
1.魏溉與《聖武記》
2.同治中興與慈禧聽政
3.關於左宗棠的幾個問題
4.陳寶琛和末代皇帝
5.《道鹹以來朝野雜記》
七、清代政制略講
1.理藩院與蒙古
2.清朝中央和地方官制
3.清代兵制略講
附錄一:《清宴錄》與清史研究
附錄二:《清史稿》略講
附錄三:我為什麼專攻清史與滿族史
後記
後記
歲月不居,光陰如水。轉眼間恩師鐘翰先生離開我們已近一年了。在整理先生遺稿的過程中,我們又從中獲得了許多啟發和收益,感受到先生的嚴謹、博學、敬業與勤奮。儘管我們已盡力,但受識見、時間等條件的限制,這部小書實難展示先生的學術造詣於萬一,又難以避免因我們倉促的編排所造成的舛誤。明天,將在萬安公墓為恩師暨師母舉行安葬儀式,深感忐忑不安的同時,希望先生能夠了解我們想為恩師做點什麼的卑微心愿,也恭俟讀者批評。
最後,還要感謝旅意電腦專家梁詔如先生幫助我們在工作過程中排憂解難,得以交稿,並感謝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為推出此書所付出的努力,感謝編輯張樹先生的辛勞。是為記。
最後,還要感謝旅意電腦專家梁詔如先生幫助我們在工作過程中排憂解難,得以交稿,並感謝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為推出此書所付出的努力,感謝編輯張樹先生的辛勞。是為記。
序言
20世紀30年代末,我在北平燕京大學研究院歷史學部當研究生,兩年後畢業留校,任助教,並在歷史系開過清史與明史兩門課。當時我27歲,登上教授講壇,還算年輕,對清史情有獨鐘,涉獵所及,自以清人所著文史為多。又因精力充沛,對鄧文如(之誠)師所授清史一課,特感興趣,一下課,即回宿舍,伏案整理講稿,用蠅頭小楷,恭恭敬敬謄錄一遍。一年下來,講稿積累竟不下二三十萬字,裝訂成冊,送呈鄧師過目,並乞審定。鄧師一見用毛筆謄過的講稿,十分高興,即將講稿留下,並謬承獎許。
過了若干年,我去鄧師家詢問講稿是否改好,鄧師告我已被中央黨校清史學系兩位年輕教習借走,迄未送還。我聞罷頓時悶悶不樂,垂頭喪氣,悵然而返。
從20世紀50年代起,我在民院歷史係為本科生開設清史與滿族史課程。至90年代,陸續又積累了講稿數十篇,每篇一個專題。2004年,任士英同志曾將講稿整理,推出《清史滿族史講義稿》。今年,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又約稿於我,因年老體衰,已無力再寫新稿,但又考慮講稿乃我多年心血,其中不無一得之功,一孔之見。故而委託門人楊海英、邸永君二人為我選擇整理,以不負美意。因時間緊迫,倉促定稿,故無暇顧及言之無文與字斟句酌也。是為序。
過了若干年,我去鄧師家詢問講稿是否改好,鄧師告我已被中央黨校清史學系兩位年輕教習借走,迄未送還。我聞罷頓時悶悶不樂,垂頭喪氣,悵然而返。
從20世紀50年代起,我在民院歷史係為本科生開設清史與滿族史課程。至90年代,陸續又積累了講稿數十篇,每篇一個專題。2004年,任士英同志曾將講稿整理,推出《清史滿族史講義稿》。今年,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又約稿於我,因年老體衰,已無力再寫新稿,但又考慮講稿乃我多年心血,其中不無一得之功,一孔之見。故而委託門人楊海英、邸永君二人為我選擇整理,以不負美意。因時間緊迫,倉促定稿,故無暇顧及言之無文與字斟句酌也。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