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安古寺
- 地點:北雲霧山南山腰
- 舊名:園通寺
- 地位:廣北第一名剎
地理位置,詳細介紹,
地理位置
詳細介紹
大安寺始建於唐初貞觀(627年—649年)年間,相傳為尉遲敬德監修。大宋乾德元年(963年)首次培修,後元人入川時毀於兵燹。明初英宗正統年間(1425年)後,由沐庵祖師開始重建,經三代僧眾歷時70餘年,到正德元年(1505年)告竣。有大殿三重兩廂,照山亭三座,環山土地廟七座,鎮山山神廟一座。明清時,擁有土地上萬畝,現存主殿占地面積2000餘平方米。
寺內原有泥塑大佛3尊、泥塑天王4尊,均高一丈二尺八寸,鐵鑄羅漢18尊、閻君10位、倒坐觀音1尊、韋佗1尊,均高6尺。另有鐵香爐四座,萬斤鳴鐘一口,小報鐘二口,雲枝一件,銅觀音一尊(重120斤),印度寸金佛像一尊並龕,其餘佛像為木雕與石雕,寺內大小造像共308尊,《大乘經書》與《表》計1000餘卷。
明代中葉至清康乾年間,大安寺僧眾逾百人,可為八方僧眾開旗授戒,總領廣北36山屬寺,香火旺盛於明未清初。據資料及《明清縣誌》載:明末有鐵腳大仙從齊魯臨濟雲遊來寺住持,授徒武藝並課誦,僧眾與俗弟子云集,時張獻忠於崇禎末年(1640年)南下,大仙與弟子趙斗吾、楊顯吾、孫興吾、惠從吾、趙榮吾等率眾奮力反抗還擊,使張獻忠未能進東溝地面,清順治間,因抗張有功,存徒趙斗吾遂得以封賞。自此小安鄉境內練武習功得以相傳近300年,到1953年冬第十世傳人孫績塾去世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