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畢業前後生涯適應的追蹤、Agent模擬和干預研究

《大學生畢業前後生涯適應的追蹤、Agent模擬和干預研究》是依託北京師範大學,由於海波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學生畢業前後生涯適應的追蹤、Agent模擬和干預研究
  • 依託單位:北京師範大學
  • 項目負責人:于海波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我國當前社會經濟快速轉型、就業壓力巨大,這對處於職業探索關鍵期的畢業前後大學生的生涯適應(career adaptation)提出了挑戰。理論上,生涯適應作為生涯發展理論的前沿問題,符合生涯建構主義的、個體主動的、個體與環境互動作用的、非線性的、整體研究的趨勢。但國內外更多是對其部分問題進行研究,更多依賴線性的數據分析甚至是經驗總結。本項目以大四到畢業工作兩年的普通綜合類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綜合過程和內容兩個視角,通過對比研究大學生畢業前後生涯適應過程的規律、生涯適應性的結構和發展特徵、生涯適應的干預方案。生涯適應的個人建構性適合質性研究,其複雜性和互動性適合基於Agent的實驗室模擬,其過程性符合追蹤干預研究,其畢業前後差異巨大適合進行畢業前後的對比研究,這是本項目的特色之處。研究結論對大學生、高院、用人單位都有重要啟發,對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生涯理論提供科學的參考。

結題摘要

本項目基於生涯理論的最新發展生涯建構理論(Savickas等,2012),以及Savickas等(2012)在全球30多個國家的聯合研究為基礎,對我國大學生從學校向社會過渡的生涯適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本項目通過深入訪談(44人)、開放式調查(530人)、大規模問卷調查(6428人,其中追蹤調查近1000人)、干預實驗研究(130人)、實驗模擬等五種主要研究方法,採用多個研究對象(大學生、企業員工、公務員、事業單位員工),對大學生畢業前後生涯適應力以下四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究,取得了大量數據和結果。(1)在影響因素方面,生涯適應力是個體(性別、人格、成就動機、價值觀)、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父母支持)、大學(專業、大學類別、社會實踐)、組織(崗位、勞動契約、企業類型、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領導方式)四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驗證和拓展了生涯建構理論。(2)在發展過程和特徵方面,大學生從大學向社會過渡會經過理想、對接、和諧三個發展階段,其生涯適應力隨著年級有U型的發展趨勢,低谷在二年級。員工生涯適應力隨著企業發展也呈U型特徵,低谷是企業發展成熟穩定期;它隨著員工職業發展階段逐步上升。(3)在作用機制方面,大學生生涯適應力可以提升求職強度、求職績效、職業探索、可就業能力、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降低消極情感;與求職績效呈U型關係;專業認同在生涯適應力與學習成績、求職績效關係中起調節作用;主動性人格會通過生涯適應力提高其求職績效,而生涯複雜在其中起調節作用,驗證了一個有調節的中介模型。對員工而言,生涯適應力可以提高工作捲入度、工作滿意度(公務員)、組織認同、職業滿意、可就業能力、晉升次數(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員工)、收入水平、工作績效和周邊績效(組織公民行為),降低離職意向。整合研究表明,員工生涯適應力不存在管理悖論;它是組織職業生涯管理對工作績效跨層面作用中的完全中介變數;它會通過個人-環境匹配的中介作用影響敬業度和離職意向。這拓展和豐富了生涯建構理論以及個人適應理論(Ployhart & Bliese,2006)。(4)前後測干預實驗結果表明,被干預的130名大學生的生涯適應力都得到了顯著提高,而且“過程干預班”要比“課堂干預班”提高的幅度更大。最後,建構了一個大學、家庭、個體、組織四者協同的生涯適應力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理論框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