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校刊

《大夏校刊 》1941年10月16日創刊於上海,月刊,屬於校園刊物。該刊由上海大夏大學編審出版委員會編輯。停刊時間和原因不詳,現館藏1941年10月至11月發行的3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夏校刊
  • 類別:校園刊物
  • 創刊時間:1941年
  • 出版周期:月刊
刊登內容,文化傳統,

刊登內容

該刊主要是刊載學校師生的文章,便於學生髮表意見,展示校內生活,促進師生交流內容有學術論文、時政分析,如對西漢經師源流與地理分布的研究,西遊舊稿的探討等。
該刊刊載的文章有學術文章,專業性比較強,考證詳細,引經據典,如林志純的《西漢經師源流與地理分布》。還刊載該校師生髮表政論的政論文章,鼓勵學生髮表見解,收錄的文章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如王元鑫的《法比戰時見聞錄》等文。該刊也刊載指導學生寫作和閱讀的文章,向學生推薦精品圖書,開拓孩子的閱讀視野,培養長期閱讀習慣,代表文章有韋慤的《怎樣撰寫筆記報告和論文》。散文、詩歌、小說等體裁的文藝作品也為該刊所收錄,為學生的文學創作提供平台,打造濃厚的寫作氛圍,打造書香校園。“校聞”欄刊登近期校園發生的大事,便於校園師生了解學校發展動態,如講座、學生業餘活動、摘錄校務會議等信息,宣傳和報導校內的重大新聞,傳遞學術交流活動和科研信息。
《大夏校刊》是由大夏大學主辦的校園刊物,該刊發表教師研究心得,增進學生寫作能力,聯絡其他高效共同研究教育實際問題,指導學生進修,介紹校內實況,推進了校園文化的創新與發展。該刊“校聞”欄收錄了許多大廈大學的學術交流活動信息,如李懷寧先生的講座《怎樣欣賞音樂》、章頤年院長主講《論文作法指導講座結束》等活動,對於了解和研究民國時期大學校園的教學工作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文化傳統

《發刊詞》
本校原有《大夏周報》,為主要校刊之一。每周出版一期,全年一卷。在軍興以前,計出版十三卷。遷黔開學後,於二七年四月在貴陽復刊。同年滬校複課,亦繼續出版,改稱為《大夏半月刊》。其目的不外溝通學校訊息,貫徹團結精神。內容仍刊載時文,專著,講座,校聞,與同學通訊等類,嗣以經濟關係,停刊至今。
然吾人於是,無時不引為缺憾,而謀�續發刊,俾同學在時文專著講座方面,得認識人生之意義,求學之目的,國家之大勢,與世界之潮流;而養成淬礪品德,攻錯學問之風尚。在校聞與通訊方面,能明瞭校務之進展,與同學生活之動態。並使畢業同學,與母校發生深刻聯繫。一致精誠奮勉,以發揚大夏立校之精神。
今本此信念,多方擘劃,戮力進行,幸獲觀成,爰命名《大夏校刊》,為不定期刊物,與過去同其性質宗旨,專載商量學術,抒發性靈,報導校務之文字。發刊伊始,吾人于欣幸之餘,更寄其無窮之希望。時世艱危,大學教育之使命,任重道遠;源源賜稿,充實本刊之內容;以保持我大夏"師生合作"之歷史,並實踐“自強不息”之校訓,有厚望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