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書系·程紅兵:從上海到深圳

大夏書系·程紅兵:從上海到深圳

《教師月刊》創辦於2009年7月,是大夏書系策劃團隊為中國小幼稚園教師、校長(園長)、教研員精心打造的教育期刊。《教師月刊》堅持人文精神、立足專業視角、普及教育學術、推廣名師經驗,致力於建設健康的教師文化。2014年,《教師月刊》全新改版,以更多的頁碼、別致的開本、優質的紙張、精美的裝幀帶給讀者青山綠水一般的閱讀體驗。

基本介紹

  • 書名:大夏書系·程紅兵:從上海到深圳
  • 類型:期刊雜誌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7514843 
  • 作者:教師月刊編輯部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110頁
  • 開本:16
  • 品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2014年第1期《教師月刊》既有名家章啟群先生對“什麼是健全的教育”的深刻見解,也有教育專家程紅兵先生對一所理想學校的執著追求。“話題”欄目圍繞“兒童應該背誦什麼”進行了多角度的探討,豐富的專欄文章短小而深刻,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可以從中得到有價值的啟發。巨觀視野與微觀敘事的結合,符合普通讀者的閱讀習慣。
我們以努力以誠懇的態度來做一本雜誌,與讀者一起追尋理想的教育。

作者簡介

李永梅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分社社長,國內教師用書領先品牌“大夏書系”總策劃人。
林茶居1969年6月生於福建東山島,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文學創作,發表有詩歌、散文、詩歌評論、文化隨筆、教育隨筆等。2000年出版詩集《大海的兩個側面》。曾供職于海峽文藝出版社,福建教育雜誌社。現為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分社副社長、《教師月刊》主編。

圖書目錄

專欄
老師,你的教育生活美好嗎_周勇
旁觀其外,還是置身其中_李政濤
時間鏡子裡的觀念_朱永通
教育中的“等待”_葉菊艷
封面
程紅兵:從上海到深圳
名家
章啟群什麼是健全的教育_李節
現場
記事身邊的“提燈”_周益民
發泄本_張如卿
“我怎樣讓我的女兒對我笑一下?”_書華
陽光露臉了(日記連載)_劉發建
師道楊文學:寫一本“給學生的書”
漫談“教師的魅力”_馬國新
課堂學生為什麼不舉手_陳大偉
吳非說學習不是為了“競爭”
朱永新答國小大學問——答馮莉芳老師問
話題
兒童應該背誦什麼
兒子,這篇課文你可以不背誦_桂傑
這篇課文為什麼“可以不背誦”_吳禮明
到底要不要背誦_高子陽
兒童需要背誦經典_桂傑
閱讀
為什麼閱讀是迷人的
做一個開放的教師_陸曉紅
閱讀的樂趣_朱煜
為什麼要讀經典_蔡朝陽
因為閱讀
我需要閱讀嗎_戴曙光
在閱讀中建設自己_段艷霞
人文
被哈三中往史“燙”到_關文麗
當年的詩_楊建英
視窗
校園廈門市海滄區綠苑幼稚園
答問_盧望軍_石軍
圖片廈門海滄:閱讀是迷人的
江蘇常州:一本書的聚會
大夏展現教育細節之美

序言

建構一個“世界交換體系”
文 _ 林茶居

近期在創作一組以“兄弟”為主題的詩歌,其中寫到老家漁村的一個老大哥:

這也是他的書房和會客廳
除了門與窗,一本書打開也有足夠的光明
作為漁家漢子,他更為習慣
與朋友交換蔚藍和開闊
有多少次擁抱,就有多少對人世的深情
……

我有一個體會,詩歌寫作總會把我帶進一個新的“人世”場景,或者說,詩讓我重新認識人世與世界。“與朋友交換蔚藍和開闊”,這是我從老大哥身上看到的氣度,它使我意識到,這樣的心靈狀態多么重要:與大海、天空交換蔚藍與開闊。我的意思是:一個人,應該懂得與這個變動不居的世界產生連線和呼應,讓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深深捲入整個世界交換體系當中。它同時意味著對故步自封、固執己見、唯我獨尊、真理在握的拒絕。
這個醒悟也讓我對中國近幾十年來的發展有了新的認知。2001年,中國加入WTO,走上國際經濟運行規則的軌道,一方面,它承擔起新的國際義務,也享受到新的貿易權利,另一方面,它通過修改相關法規,調整體制和結構,變革落後的產業發展模式和企業運營模式,促進和鼓勵更多的資金、技術、信息等參與國際交流與競爭,並與其他國家或組織產生多元而積極的互動反應,從而逐步建立起與世界接軌的市場經濟體系。另外如舉辦奧運會、世博會等國際性活動,雖然存在規模依賴、過度消費等問題,客觀上造成不少虛假的繁榮,但其對中國元素的充分建構,對外部文化的大膽接納,包含了融入世界、與世界發生更多聯繫的國家衝動和期待。
一個現代國家,自然應該秉持這樣的發展樣態,而這同樣應該是一個現代人必要的存在方式:抱持開放、容納、吸收、對話、分享的生命機制和生活態度。它類似於植物的光合作用,既是與世界交換能量,亦是自身的能動發展。他就是遺世獨立,也依然在自然萬物當中,在他自身的關切當中。除了自然、社會這些要素,寄寓於“環境”中的各種歷史、文化、藝術的因子,同樣也應成為其世界交換體系的一部分。
所以,如何為自己建構一個世界交換體系,並非空泛的問題,它事關一個人的視野、眼光、胸懷和精神格局。或許,只有在這樣的體系中,他才可能知道什麼是核心的價值,什麼是珍貴的人性;才可能明確自己的責任,明識自己的心性,看見自己的局限,看清自己的邊界。
教育越來越難,育人越來越不容易,這是很多教師的共同感受。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現在的孩子,生活在一個具有越來越多的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性的世界當中,各種似是而非的風潮,各種令人目瞪口呆的事件,影響著他們的感知和判斷。如果學校教育無法提供理解這個世界的方法與路徑,他們就只能“向外”尋找,同時產生越來越多的“不信任”。這個時候,一個教師是否擁有自己的世界交換體系,將決定他是否可以教給學生多元文化理解和現實問題判斷的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不是出門旅行、出國觀光,也不是廣交朋友、熟讀詩文,就是與世界產生了聯繫。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在《語言知識》一書中提出兩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其一,為什麼我們獲得的材料如此之少,而產生的知識卻如此之多——他稱之為“柏拉圖問題”;其二,為什麼可資利用的材料如此之多,而我們的知識卻如此之少——他稱之為“奧威爾問題”。按照喬姆斯基的看法,任何國家都存在“奧威爾問題”。而在作為個體的人的身上,是不是也存在“奧威爾問題”?我想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因為,我們所了解的信息,所擁有的知識,可能都是被篡改或重組的。
從這個角度說,建構一個世界交換體系,可以讓我們既保持視聽敏銳,又不被流俗所裹挾,對集體動員和那些一呼百應的東西具有警覺性,減少甚至避免陷入“奧威爾問題”。我們需要經常抬起頭來,看看自己,看看自己與世界的距離,看看世界在往何處走,看看在不同的話語體系中,世界被建構成什麼樣子。
寫作此文,正是北方十二月的深夜。天寒地凍,山河發獃,這也是世界的樣子——它是夜色,是星語,是一個人“優美地走著”的身影,是我年關漸近的愈來愈綿密的

名人推薦

當年我在建平中學做的課程變革,把國內不同版本的教材進行整合,那個相對容易一點,因為它們的話語體系是基本一致的,也沒有語言障礙,但是換一個角度說,它的價值和意義還是有限的。現在這樣的國際課程重構,肯定很難做,但我相信它的意義和價值。我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些有難度的事情,並把它做好。

———— 程紅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