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大夏書系·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

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

大夏書系·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一般指本詞條

《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不僅提供了教育科研的具體方法,使每個教師都有能力去做教育科研,更重要的是,它激勵教師在煩瑣的事務性工作中擺脫平庸,過上幸福的教育生活。書中以對話體方式,對何為“有效的教育科研”娓娓道來。以有效為底色,與日常職業生命有機結合,讓作為研究者的教師逐漸體悟著“幸福科研路”。

基本介紹

  • 書名: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260頁
  • 開本:16
  • 作者:陳大偉
  • 出版日期:2009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61764626, 978756176462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以“以人為本”的“慈心”生出獨具一格的“慧眼”,用“掰洋蔥”、“量體裁衣”、“照鏡子”、“煮湯糰”等生活實例,詮釋中國小教師教育科研“為什麼”、“是什麼”和“怎么辦”等一系列基本問題,鞭辟入裡,通俗易懂。
——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教研科研中心張寶河
細讀此書,我聆聽到了大偉老師在科研上“把問題當朋友”的獨特見解,看到了大偉老師構建的適合於我們一線教師的快樂科研、幸福科研、有效科研的道路。
——四川省通江縣教育文化體育局 苟寶
《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不僅提供了教育科研的具體方法,使每個教師都有能力去做教育科研,更重要的是,它激勵教師在煩瑣的事務性工作中擺脫平庸,過上幸福的教育生活。
——山東省淄博高新區教研室 晏璟
這《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以對話體方式,對何為“有效的教育科研”娓娓道來。以有效為底色,與日常職業生命有機結合,讓作為研究者的教師逐漸體悟著“幸福科研路”。
——浙江省蒼南縣教育局教科所 林日正

作者簡介

陳大偉,1963年生。1982年中師畢業參加工作。先後擔任中學團委書記、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長、校長;1997開始教師教育工作,曾經擔任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校長,成都教育學院科研處長。現為成都大學師範學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教師繼續教育和教師專業成長、課程與教學改革。出版有多部專著,曾獲四川省第二屆教學成果一等獎(2001年),成都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2006年)。

媒體推薦

本書以“以人為本”的“慈心”生出獨具一格的“慧眼”,用“掰洋蔥”、“量體裁衣”、“照鏡子”、“煮湯糰”等生活實例,詮釋中國小教師教育科研“為什麼”、“是什麼”和“怎么辦”等一系列基本問題,鞭辟入裡,通俗易懂。
——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教研科研中心張寶河
細讀此書,我聆聽到了大偉老師在科研上“把問題當朋友”的獨特見解,看到了大偉老師構建的適合於我們一線教師的快樂科研、幸福科研、有效科研的道路。
——四川省通江縣教育文化體育局 苟寶
本書不僅提供了教育科研的具體方法,使每個教師都有能力去做教育科研,更重要的是,它激勵教師在煩瑣的事務性工作中擺脫平庸,過上幸福的教育生活。
——山東省淄博高新區教研室 晏璟
這本書以對話體方式,對何為“有效的教育科研”娓娓道來。以有效為底色,與日常職業生命有機結合,讓作為研究者的教師逐漸體悟著“幸福科研路”。
——浙江省蒼南縣教育局教科所 林日正

圖書目錄

導言
話題一 教育研究,我心有主
一、自然需要說明,而人則必須理解
(一)兩種解讀
(二)關於研究
(三)關於教育科學
(四)如何研究教育科學
二、研,然後知美
(一)科研對教師自身的意義
(二)教育科研與教學合理性
(三)教育科研與學校發展

話題二 修煉發現研究問題的慧眼
一、問題是我們的朋友
(一)在實踐活動中發現研究問題
(二)從學習思考中發現研究問題
(三)從熱點難點中發現研究問題
(四)在縱深漫溯中理解研究問題
二、發現研究問題的思路
(一)懷疑和批判
(二)轉換角度
(三)接力思考

話題三 規劃研究行動
一、研究問題的理解和界定
(一)研究問題的價值
(二)界定主詞
(三)研究假設
(四)研究目的表達
二、研究思路的展開
(一)具體化的思路
(二)實踐經驗概括化
(三)體系化的思路
三、研究計畫
(一)研究計畫的作用
(二)研究計畫的內容

話題四 腳踏實地做研究
一、行動研究的路線
(一)“行動”“研究”不分離
(二)行動研究的實踐
二、調查研究的基礎
(一)問卷調查法
(二)訪談調查法
三、敘事研究的方法
(一)敘事的意義
(二)敘事中的思想
(三)獲得經驗之思
(四)反思經驗之思
(五)吃一塹,長一智
(六)案例研究
四、類比研究的靈感
(一)拔苗助長的寓言
(二)工作、學習、生活一體化
五、文獻研究的收穫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二)習有所得,不亦悅乎
(三)成果表達的格式

話題五 成為優秀的研究型教師
一、研究中的道德
(一)實事求是
(二)尊重他人
(三)維護兒童權益
二、研究者的情懷和追求
(一)人文關懷
(二)理想主義
(三)懷疑精神
(四)不畏艱難
(五)有效的方法
附錄 作者專著

文摘

話題一 教育研究,我心有主
一、自然需要說明,而人則必須理解
如果中國小教師的教育科研沒有產生改變現實的力量,沒有對實踐的變革形成積極的影響,這種研究的意義和價值的確不大,也不必花太多的工夫和精力。作為實踐中的中國小教師,我們需要面向實踐的教育研究,需要能指導實踐的教育科學,也就是要看清教育科學的實踐性特徵,為了實踐,在實踐中研究,用改進實踐的標準來檢驗和判斷。
(一)兩種解讀
陳:今天我們來討論什麼是教育科研。
周:陳老師,這還需要討論嗎?難道我們做了這么多年的教育科研就不是教育科研?
陳:《中庸》中有這么一句話:“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做教育科研也要防止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思想。我並沒有說過去做的教育科研不是教育科研,我想說的是我所理解的、更容易讓教師感受幸福的教育科研,或者說給我帶來了幸福生活的教育科研。

序言

每讀《論語》,腦海中總會閃出這樣的畫面:幽深杏林中,孔子和弟子們席地而坐,圍繞做人和謀事等問題,亦問亦答,或蹙眉沉思,或怡然自得……隨之,景仰和嚮往之心油然而生。
今天,受種種因素影響,一線中國小教師紛紛涉足教育科研,但大多又“乘興而來,敗興而歸”。中國小教師被無效教育科研困擾的現狀是我忍不住撰寫《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的根本原因。用什麼方式來表達呢?不由想起《論語》來,雖只是東施效顰,但總想見賢思齊。於是把有關“如何提高教育科研實效性”的問題匯集起來研究一番,然後用對話的文體來呈現,用討論的方式來表達。我曾先後擔任過中學教科室主任和教育學院科研處長,並已參與了十多年的教師培訓工作,對教師教育科研問題有切身的體會和一己的思考,而“如何提高教育科研實效性”一直是我運思的原點和研究的方向。
《論語》動人的原因很多,對話文體是其中一個原因。就我看來,一方面,對話文體給人一種情境性,使話語內容多了一種情境的想像和創造;另一方面,對話總是雙方的,用對話文體寫作,作者總不能自說自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