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書系·師道實話

大夏書系·師道實話

《師道實話(增訂版)》為增訂版。新增篇章約占全書的三分之一,大都屬於隨筆其表、專業見識其里之作。力求以專業視角審視隱含在教師日常職業行為與職業生涯中的師道問題;同時,依據常理對教師問題領域中的老教條及新話語加以分辨。

基本介紹

  • 書名:大夏書系·師道實話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246頁
  • 開本:16
  • 品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陳桂生
  • 出版日期:2009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1764763, 756176476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師道實話(增訂版)》為大夏書系之一,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陳桂生,1933年生,江蘇省高郵市人。曾為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系教授。著有《“教育學”辨——“元教育學”的探索》、《歷史的“教育學現象”透視——近代教育學史探索》、《中國教育學問題》、《回望教育基礎理論——教育的再認識》等。

圖書目錄

Ⅰ 教師職業行為
1.教師職業
2.教書匠
3.還教於師
4.備課
5.講課的成敗
6.聽課
7.教育機智
8.因勢利導
9.借題發揮式的引導
10.師生關係
11.提醒學生
12.教師權威
13.教師有“懲戒權”么(一)
14.教師有“懲戒權”么(二)
15.教師有“懲戒權”么(三)
16.懲罰適用於“學業中出差錯”的學生么

Ⅱ 教師職業生涯
1.“師道”、“師德”與“現代教師的職業精神”
2.教師倫理價值一規範體系
3.教師集體
4.教師的“個性”與“團隊精神”
5.教師繼續教育
6.教師讀教育名著
7.教師自我反省
8.教師的經驗總結
9.教師的教育行動研究
10.教師職稱論文

Ⅲ 虛虛實實的教師
1.教師稱謂
2.教師隱喻
3.教師“像”
4.教師自稱
5.名師
6.學者型教師
7.專家型教師
8.智慧型教師
9.“知識分子型”教師(一)
10.“知識分子型”教師(二)
11.某教師的“三胡策略”
12.教師就是教師
13.教師的“口頭禪”
14.某教師的“口頭禪”
15.“楊不管”現象
16.教師“向學生伸手”現象

Ⅳ 師說別解
2.“誨人不倦”辨
3.“自行束惰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辨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辨
5.“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辨
6.“好為人師”辨
7.“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辨
8.“君子之所以教者五”辨
9.“非我而當者,吾師也”辨
10.“以善先人者謂之教”辨
11.“師雲而雲”辨
12.“師術有四”辨
13.“君子壹教,弟子壹學”辨
14.“貴師而重傅”辨
15.“教學相長”辨
16.“教之大倫”辨
17.“君子之教,喻也”辨
18.“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辨
19.“善教者使人繼其志”辨
20.“能博喻然後能為師”辨
21.“師嚴然後道尊”辨
22.“身教重於言教”辨
23.“以身作則”辨
24.“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辨
25.“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辨(一)
26.“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辨(二)
跋·師道話語虛實談

文摘

5.講課的成敗
《教育時報·管理周刊》(2007年10月l0日)發表了我的一篇短作《中國校長為何“今不如昔”》。不過,這個標題容易引起誤解,仿佛本人已經肯定中國校長“今不如昔”,再來道其緣由。因為中國校長是否“今不如昔”,並非此文議論的話題,暫且不談。
在同一期報紙上,還載有許錫良君的大作《從錢理群的失敗看教育變革》。我同錢理群教授有過不多的交往和一次偶然的合作,並且恰好今天還收到一位朋友寄來的錢理群在南京講課的記錄。主要是講魯迅《野草》中蘊涵的哲理,非常精彩。我以往也曾不止一次讀過《野草》,總覺得莫名其妙。經他這么一講,才豁然開朗。在當今中國,這樣的課實在難得,怎么竟同“失敗”聯繫起來?
我同錫良也有過不多的交往。他的這篇大作是聽了兩位教師的閒聊後有感而發的。道聽途說畢竟不可靠,說什麼“大學教授不一定能在中學裡當好教師”。其實,錢理群在中學當過多年語文教師。他更不是“自以為了不起”的人。錫良說得好:“他是在給中國的教育做一個仰望天空的示範。”
對錢理群到中學講課的評價,委實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它反映出,如今教師講課,到底什麼才是“成功”,什麼才是“失敗”,究竟以什麼標準衡量課的成敗,已經成為問題。有些人甚至到了顛倒對錯的地步。自然,這個標準並不是一般人可以隨意確定的。多年來,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不是一直提倡素質教育嗎?何曾贊成過單以升學率論教學的成敗?按照錫良的說法,“在現實社會裡,有這樣的人,有這樣的行動,足以讓我們看到教育的希望”。怎能反而以“失敗”論之呢?
我國教育在急劇變革的過程中,不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問題之大,莫過於對錯的顛倒。如果竟然放任對錯的顛倒,那只能說“是中國教育的失敗”了。有關錢理群在中學講課爭議的典型意義正在於此。

序言

唐代韓愈慨嘆“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其《師說》的旨趣如何,精義何在,在他以後師道傳與不傳,且不說它。至於“師道”一詞,據先師蕭承慎教授考證,原出於《漢書·匡衡傳》。在慎師大作《師道征故》中,分為“為師之道”、“尊師之道”與“求師之道”,線索非常清晰。如今什麼“茶道”、“花道”、“拳道”等等都傳下來了,倒是“師道”一詞真的“不傳也久矣”!這裡重提“師道”這個概念,非為張揚什麼“新師道”,無非是給一堆議論教師問題的小文章,加個較為能夠涵蓋其內容的總標題罷了。
翻開這本書的目錄,便不難看出,它不是關於教師問題的專論、專著,登不上這種大雅之堂。其中的短作,大都是“以話搭話”而來。至於從什麼“話”搭出什麼“話”,各篇短作的情況自然不同。若要從中找出什麼共同之點,大抵是作為引子的“話”,大都出自高頭講章、官方文書、時髦論調,或教師百態;而自己搭上的“話”,不過是儘可能地把老師們平常在背地裡嘰嘰咕咕的大實話和小道理,塗抹上一點理論色彩,實說出來罷了(惟“師道別解”及“餘論”不在此列)。說得不對,請君批評;若說對了,也不稀罕得到什麼。無非是“我說了,我拯救了自己的靈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