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季刊

《大夏季刊》1929年5月創刊於上海,季刊,屬於社會科學刊物,大夏大學季刊社編輯發行,地址位於上海膠州路三〇一號。該刊具體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館藏最晚一期為1929年12月第1卷第2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夏季刊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29年
  • 出版周期:季刊
辦刊宗旨,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該刊由大夏大學教授及在校和已畢業的學生共同創辦的大夏大學季刊社出版,以“研究學術,發表對於學術上的心得”為宗旨,所載內容主要為有關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論文。

欄目方向

該刊痛感中國科學技術之落後與內憂外患之頻繁,認為欲使國家強盛,則必先使個人健全,以此來建立強固的民族自信心,掃除國人心中畏外倚外、自暴自棄之心理。因此,該刊“盡力於科學技術之研求,造成新中國之基礎,更以科學方法,整理固有之文化,以發揮我國民性”。該刊認為,學術研究的對象應該不分新舊,不管是過去之腐舊還是未來之新奇,凡違反時代進化與民族生存者,都應該被摒棄淘汰。
該刊所載文章探討的主要內容有代議政治與委員制、民生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荀子的經濟思想、周代的鄉遂自治、五十年來法蘭西政黨變遷史、高中以上國文講授法、倫敦科學博物館無線電陳列品參觀記、祀孔問題、元代的法律、法律一元論、船提單之說明、崔東壁年譜、春秋澶淵考、修辭學上之相對律、孔家哲學中的兩個根本觀念、董仲舒之儒家宗教、水星近日點之運動等。此外,該刊專門辟有“文苑”欄目,刊載該校師生創作的詩歌。
該刊在吸收西方科學技術的同時,提倡整理中國固有的優秀文化,表現出該刊編輯者們折衷新舊、匯通中西的期望與追求,對當時中國的學術研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因此,該刊對於研究當時的學術發展有一定參考價值。

文化傳統

《發刊辭》(王伯群)
大夏師生近以研究所得,編印季刊,貢獻社會,特於付梓之初,述舉三事,以當切磋。五四以還,國內學界,盡力於革新運動,其思想發揮,常足領導群倫,為社會上一切改革之源動力,功在黨國,百啄莫毀。然利之所在,弊亦隨之,十年來知識界之操切偏激,急利鶩新,又為今日共匪肆虐,戕賊青年之主因。竊謂吾人於學術之研求,不宜強分新舊,凡過去之腐舊,與未來之新奇,倘違反時代之進化,或妨礙我民族之生存者,均在淘汰摒絕之列。故今後應如何適應世界潮流,體察國家情勢,以發揮吾學界固有之精神,而不致重蹈覆轍,非吾輩青年,認清方向,擇善而行,不能策其成功者矣。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日異月新,吾人則事事落後,國際學壇,幾無插足餘地,其可恥為如何。吾人祖先傳衍之文化,外人常驚為發舉世未有之秘奧者,國人唯知抱殘守缺,固步自封,不能做系統的整理,以貢獻於全世界,其可恥又如何。故今後亟應盡力於科學技術之研求,造成新中國之基礎,更以科學方法,整理固有之文化,以發揮我國民性,此則須吾輩青年痛下決心潛心力學者也。抑尤有進者,國家之強盛,造端乎個人的健全,民族之存亡,常視其自信力之強弱以為斷,未有個人不健全,而國家能強盛,失去自信力,而民族能生存者。百年來我國飽受帝國主義者之蹂躪荼毒,復有軍閥政客揚其禍,兵匪土劣益其苦,國人於呻吟疾痛之餘,遂養成極普遍之畏外倚外自暴自棄之心理,此番亡國滅種之兆征,而為國民革命之高潮滌盪銜毀者也。今後應如何確立強固的民族自信心,一洗萎靡浪漫、偷惰因循之惡習,從個人的健全,做到國家的健全,尤在吾輩青年,以身作則,奮勇自任者也。伯群不敏,願與諸同事同學共勉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