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壩村(貴州省鎮遠縣都坪鎮大壩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8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壩中心行政村,位於都坪最南端,距都坪政府所在地15公里,與羊場鎮、舞陽鎮、江古鄉相鄰。1992年前是大壩鄉,1992年撤鄉併入都坪鎮。全村總面積3927.5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082.71畝(田1199畝,土884畝),森林覆蓋面積占6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壩村
  • 位置:都坪最南端
  • 總面積:3927.5公頃
  • 人口:2124
地圖信息,
規模
全村轄上池龍、青山、大石窖、對門寨、大壩場、肖家屯、長壩溝、界牌、高坡、沛崗、灣子、中寨、苗寨、高家灣、核桃溝、打卦坡、金竹坪、黃香坪18個村民小組,共516戶,2124人。該村地理高低不等,具有遠近有名的驊口山,主峰高達1300餘米。苗寨、核桃溝、高家灣、金竹坪、打卦坡等組相依,山脈半山而居。種植業只能種植水稻、玉米、紅苕、洋芋、油菜,由於氣溫關係,油菜畝產不足200斤,最適宜的是養殖山羊,有豐富的天然條件。
大壩村自古以來注重教育。民國時期創辦學堂一所,私塾四個,從事文化傳播和教育。老百姓講禮儀,熱情好客。曾從這裡走出去做事的有廖維平,明國時期任過縣長。為了解放投入革命鬥爭的老紅軍戰士文炳清同志,解放初期有參加革命工作的黃學成、文義重、何平章同志,還有當今青酒集團董事長文義長同志,都是大壩籍。
大壩早在民國二十年(1931年鎮遠縣設41個鄉時),大壩場名建興鄉,駐地大壩,轄大壩、下池龍、甘溪,屬第五區管轄。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屬都坪鄉管轄,直至1949年,名為都坪鄉第七保(含甘溪村),1949年11月16日,都坪鄉人民政府成立,屬都坪鄉管轄稱為第七保。1953年都坪分鄉,大壩為大壩鄉,隸屬羊場區管轄,1955年建立高級社,大壩為大壩高級社。1958年,都坪成立人民公社,大壩屬都坪管轄,1961年,大壩建成大壩人民公社,1985年,大壩改名大壩鄉,1992年,大壩鄉合併為都坪鎮,分苗寨村和大壩村,直至2003年合併為大壩行政村。
現境內辦有中心完小一所,設施齊全,有學生150人,教師9人。經省“兩基”驗收,該村各項指標達到“兩基”合格標準。

地圖信息

地址: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