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壩村志

大壩村志

《大壩村志》是由昆明市西山區大壩社區居民委員會編撰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壩村志
  • 作者:昆明市西山區大壩社區居民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陸蔚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村志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準繩,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實事求是的原則,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真實記錄大壩村社會、經濟的歷史和現狀,重點記述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巨變,力求做到歷史性與現實性、科學性與真實性、鄉土性與社會性相結合。

作品目錄

封面
大壩村志
《大壩村志》編纂領導小組
《雲南日報》原副總編輯、高級編輯李蔚祥先生題
圖片
福海街道辦事處轄區地圖
「兩委」會研討工作
黨員冬訓教育
黨員慰問活動
投票選舉
居民培訓
玉米地
水稻田
蔬菜田
曬穀把
農戶耕作
小谷碼
蠶豆田
小麥種植技術輔導
木桶
木槳
生產工具
土基模、土基
漿籮、背籮
篩子、撮箕
石碓窩、石棒頭
銅茶壺
細篩子(籮篩)
木甑子、筲箕
大碓窩
嬰幼兒座車
小碓窩
織網現場
豬食槽
煙筒
旱菸煙鍋
磨盤
石碾砣
鳥籠
生活場景
水缸
水井
兒童頭飾
婦女服飾
兒童繡花鞋
皮臘褟
女式繡花鞋
虎頭帽
漁民生活
笆籠轉網
線魚籠
篾花籃
線花籃
笆籠
蝦網
餵食籠
夾網
麝鼠籠
黃鱔網
雲南酒林
昆明興福食品飲料廠生產車間
吉興隆
老民居一角
原知青房
大壩社區農貿市場
漁堆舊村
鄭家河舊村(北邊)
鄭家河舊村(南邊)
大壩舊村
河尾舊村
鄭家河塘
大壩居民住宅
鄭家河新村建設奠基儀式
參觀鄭家河新村建設
領導視察鄭家河新村建設
參觀大壩、河尾新村規劃
參觀鄭家河新村建設
建設中的鄭家河新村
建設完工的鄭家河新村
鄭家河新村會所
機溝河
大花塘
壩塘
菜園塘
整治後的採蓮河
鄭家河塘
鄭家河老橋
鄭家河新橋
整治前的船房河
整治後的船房河
福海第一幼稚園
大壩中心學校
學校接受捐贈
科普宣傳
文藝演出
漁堆小廟
捐資助學
老有所樂
體育活動
主編田野調查
《大壩村志》審稿會
《大壩村志》全體編委合影
歷史票證
捕撈證件
一九五二年的土地房產所有證
黨總支部(支部)委員會書記
副書記
主任(鄉長)
副主任(副大隊長、副鄉長)
文書
總序
凡例
目錄
綜述
大事記
第一篇 地理環境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位置 面積
第二節 自然環境
第三節 人口、計畫生育與自然村落
第二章 建置
第一節 歷史沿革
第二節 行政區劃
第三章 水文
第一節 水文概況
第二節 水資源利用
第三節 水系
第四節 壩塘
第五節 河道治理
第二篇 政治
第四章 黨政 群團
第一節 大壩黨務歷屆建制與幹部任職
第二節 大壩政務歷屆建制與幹部任職
第三節 人民代表大會
第四節 群團組織
第五章 社會治安管理
第一節 管理
第六章 民政
第一節 民政機構
第二節 民政事務
第七章 人民武裝
第一節 民兵組織
第二節 徵兵工作
第三篇 經濟
第八章 農業
第一節 生產關係變革與收益分配
第二節 農作物品種與耕作技術
第三節 農機具
第四節 農田水利建設
第五節 肥料
第六節 農作物病蟲害與防治
第七節 漁業
第八節 副業經營
第九節 農村經濟經營管理
第九章 企業
第一節 企業發展、經營與管理
第二節 企業行業
第三節 商業貿易
第十章 鄉村建設與管理
第一節 鄉村建設
第二節 鄉村管理
第四篇 教育 文化 體育 衛生
第十一章 教育
第一節 教育發展概況
第二節 初級教育
第十二章 文化體育
第一節 民間文藝
第二節 民間歌舞
第三節 民間工藝
第四節 方言、諺語、民間故事
第五節 民眾體育
第十三章 醫療衛生
第一節 醫療衛生事業發展
第二節 農村新型合作醫療
第五篇 社會
第十四章 習俗風尚
第一節 節日習俗
第二節 祭祀習俗
第三節 生活習俗
第四節 文明風尚
第五節 家庭與親屬稱謂
第六篇 人物
人物生平
李清
張啟
大壩籍在外工作人員任職表
大壩村出席區歷屆“黨代會”和“入代會”
代表名錄
大壩村出席福海鄉歷屆“黨代會”代表名錄
大壩村出席福海鄉歷屆“人代會”代表名錄
大壩村畜禽養殖能手
大壩村先進人物表
大壩村革命英烈表
附錄一 大壩村規民約
附錄二 三字經
後記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