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墩梁紅軍戰鬥舊址

大墩梁紅軍戰鬥舊址

大墩梁戰鬥遺址位於會寧縣中川鎮,距縣城40公里。1986年會寧縣人民政府在舊址修建了紅軍墓,並建立了大墩梁紅軍烈士陵園,並修建和連通了會寧縣城到烈士陵園的縣鄉公路,供遊人及中小學生參觀和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白銀市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墩梁紅軍戰鬥舊址
  • 地理位置:位於會寧縣中川鎮大墩村大墩梁山頂上
  • 所處時代:1936年
  • 占地面積:2000 m
  • 保護級別:白銀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大墩梁戰役,此次戰役犧牲的羅南輝其人,遺址概況,文物介紹,遺址保護,相關詩文,

地理位置

大墩梁紅軍戰鬥舊址位於會寧縣中川鎮大墩村大墩梁山頂一舊堡內。
大墩梁

歷史沿革

大墩梁戰役

1936年10月下旬,紅四方面軍後衛部隊5軍由通渭向會寧北進。22日,軍長董振堂命令部隊在華家嶺一帶阻擊國民黨毛炳文37軍9個團,雙方激烈戰鬥。23日,紅5軍37、39、43、45團從華家嶺退到會寧縣中川鄉大墩梁地帶,毛炳文部占據大墩梁南山向紅軍進攻,紅軍先後打退毛部5次衝鋒後,突遭7架敵機狂轟濫炸,迫使紅軍沿杜家梁、毛牛川向會寧縣城方向撤退,這次戰鬥紅軍傷亡887人,副軍長羅南輝壯烈犧牲,在當地埋葬。為紀念逝去的英魂,教育國民,1986年會寧縣人民政府建立了大墩梁烈士陵園,並將其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是當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此次戰役犧牲的羅南輝其人

羅南輝,(1908——1936年),化名羅敏、羅曼,四川成都人。1927年投川軍第28混成旅當兵,並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6月,參加遂寧縣射洪嘴武裝起義。1930年10月,參加漢州武裝起義。兩次起義失敗後,被中共地下組織調中共四川省委工作,後赴萬縣就任中共川東特委書記,因叛徒告密被捕。1931年出獄,改任中共四川省委(地下)除奸小組長,曾處決一批叛徒、特務。1932年,被派任中共南充縣委書記,領導南充縣升中寺武裝起義。次年率參加起義的人員約一個連加入川東遊擊軍,十月任川東遊擊軍改編的紅四方面軍33軍副軍長,此後轉移到川陝邊界,參與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的活動和反擊國民軍“圍剿”的戰鬥。1935年6月,在四川懋功與紅一方面軍會師,任33軍軍長,隨左路軍行進。1936年1月,任33軍與紅5軍合編的紅5軍副軍長,10月上旬長征行至通渭時受傷。10月下旬,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會寧會師後撤離時,率紅5軍一部在通渭、會寧交界的華家嶺阻擊敵軍,指揮部設在毗鄰華家嶺的大墩梁制高點的碉堡內。10月23日遭國民空軍襲擊,被炸身亡。一同傷亡者有1200餘人。

遺址概況

大體呈長方形,長50米,寬40米,分布面積約2000平方米。

文物介紹

在大墩梁紅軍戰鬥舊址中使用過的一些文物,大墩梁戰役中國民黨飛機投擲的炸彈、大墩梁戰鬥中紅軍用過的槍套、1986年6月修建大墩梁烈士陵園時挖出的紅軍用過的大刀、戰鬥中羅南輝用過的木柄短刀、羅南輝用過的單筒步槍、1986年修建大墩梁烈士陵園時挖掘出的烈士遺物探桿等,現均收藏於會寧縣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

遺址保護

1986年10月,會寧縣人民政府建立了大墩梁烈士陵園,並將其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是當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2006年在紀念紅軍三大主力會寧會師暨長征勝利70周年之際,進行了重新修繕。
2018年8月1日,會寧縣人民政府發布會寧縣大墩梁紅軍烈士陵園項目。該項目是結合當地山形疏林環境,以現存的大墩梁紅軍烈士陵園即大墩梁紅軍戰鬥遺址為基礎進行規劃擴建,以烈士陵園為核心,緬懷先烈、瞻仰遺址為主題,建設遊客中心、紀念廣場、紅軍烈士紀念堂等建築,建成集紅色教育、戰役紀念、休閒健身、生態修復為一體的國家級烈士陵園,使其成為會寧南部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陵園總規劃面積為52公頃。主要建設工程包括:紅軍紀念堂一座500平方米,入口大門一座1200平方米,二層遊客中心2400平方米,紀念廣場(包括浮雕牆、文化柱)15000平方米,停車場6000平方米,兩座牌坊(牌坊一位於景區入口處寬3米長20米高18米,牌坊二位於紀念廣場入口處寬2米長10米高12米。)及戰鬥遺址的修繕等。通過對大墩梁紅軍烈士陵園戰鬥遺址的恢復保護,有利於把大墩梁紅軍烈士陵園風景區建設成瞻仰憑弔先烈、緬懷豐功偉績、追尋紅軍足跡、遊覽民俗風情,弘揚會師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會寧第三大綜合紅色旅遊景區。
會寧縣人民政府發布會寧縣大墩梁紅軍烈士陵園項目會寧縣人民政府發布會寧縣大墩梁紅軍烈士陵園項目
2019年2月22日,白銀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白銀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為中心,東西各延伸150米,向南延伸200米,向北延伸100米。建設控制地帶:四周向外延伸50米。
甘肅省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甘肅省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名錄。

相關詩文

《大墩樑上祭英烈》杜永勝
七十年來腥風濃,大墩樑上埋忠魂。
一圍殘堡草色碧,八百壯士血衣紅。
將軍傷重仍從容,子弟力疲卻難攻。
山頭硝煙尚瀰漫,松柏陣陣傲秋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